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2019数博会,这些亮点值得关注!

2019年05月23日 09:46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5月23日电(刁云娇) 以“创新发展,数说未来”为主题的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将于5月26日至29日在贵阳举行。届时,众多展示全球大数据的新产品、新方案、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将汇聚于此。本届数博会吸引了哪些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有哪些知名学者、商业大咖将参与讨论?又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一起来看!

  2019年5月22日,随着数博会的临近,工作人员正在抓紧时间布置各个展馆及会场。

  据悉,本届数博会,展览规模约6万平方米,设立国际前沿技术、行业数字应用、创新创业成果三大板块,将直观展现技术的变革和创新的力量。同时,将举办“一会、一展、一发布、大赛及系列活动”。“一会”,即数博会会议部分;“一展”,即数博会展览部分;“一发布”,即“数博发布”;“大赛”,即六大国际国内系列赛事;“系列活动”,即在会议期间举办“数博会发展五周年”活动、“数谷之夜”、大数据观摩体验、2019数博会智能制造产业对接会等系列活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热情高涨

  据了解,截至5月20日,2019数博会共有55个国家和地区的两万六千余名嘉宾参会参展,且参会嘉宾的数量和层级均为历届最高。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数博会吸引了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参与。

  此外,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嘉宾或企业将首次亮相数博会。如巴西、瑞士、荷兰、捷克、奥地利、黑山、乌克兰、阿联酋、阿富汗、埃及、越南、埃塞俄比亚、贝宁、加纳、莫桑比克、摩洛哥、喀麦隆、突尼斯、塞内加尔、津巴布韦、科特迪瓦、开曼群岛等。

  448家企业参展 汇聚大数据最前沿科技

  本届数博会已确定448家展商参展,阿里巴巴、腾讯、紫光、华为、Google、Dell、Pivotal、Erwin等国内外顶尖企业将带来各自领域的最前沿科技以及案例经验、新项目。

  今年的数博会,吸引力依然有增无减。473家国内外企业的721名重要嘉宾确认参会,相比2018年增长82%。这些企业领袖涵盖了全球顶级的科技公司和互联网企业。其中,来自世界500强企业,由去年15个增加到39个。有阿里巴巴集团、腾讯、华为、京东、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美国苹果、亚马逊、微软、甲骨文、戴尔、IBM、陶氏化学、宝洁,日本NTTDATA、丸红、三井住友、伊藤忠集团、松下,德国博世、思爱普、西门子、爱尔兰埃森哲,法国施耐德电气、空中客车、安联、圣戈班,英国汇丰银行等。

  独角兽企业与去年相比增加140%,有满帮集团、UCloud、商汤科技、蚂蚁金服集团、依图网络、医渡云、TalkingData、小红书、比特大陆、布比、拼多多等。

  众多学界大咖思想碰撞 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

  数博会作为引领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历来是全球大数据和互联网发展领域专业人士最热衷的舞台,也是各国学者和研究人员思想碰撞、理论探讨的最佳场所。

  本届数博会共有134名专家学者确认参会,相比2018年增长11%。其中包括: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学家保罗罗默,2015年图灵奖获得者惠特菲尔德迪菲,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全球畅销书作者凯文凯利,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所长迈克尔克莱默,国际计算机协会院士裴健,铁臂阿童木制作担当、日本著名动漫制片人黑川庆二郎等国外知名专家学者。

  另外,参会的两院院士达到25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邬贺铨、高文等18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欧阳自远、武向平等7人。

  数博会自2015年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并于2017年正式升级为国家级展会活动。作为全球首个大数据主题博览会,凭借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领先优势,数博会已成为全球大数据发展的风向标和业界最具国际性和权威性的成果交流平台。

(责任编辑:秦宇雯)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