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贴上二维码,积分‘送’到家” 合肥实行垃圾分类见闻

2019年06月05日 09:4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合肥6月5日电 题:“贴上二维码,积分‘送’到家”——合肥实行垃圾分类见闻

  新华社记者姜刚

  “实行垃圾分类后,大件垃圾可是个宝啊!”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滨湖春天小区居民江长胜说,“我在家里给它们贴上二维码,然后扔到这里的柜子里,经过运营企业后台处理,很快积分就能‘送’到家了。”

  记者近日在滨湖春天小区采访生活垃圾分类情况时,遇到江长胜正把一个泡沫塑料盒扔进小区主干道旁边的“废弃物资收集柜”。“真没想到扔垃圾还能有积分,可以兑换洗衣粉、牙膏、大米、食用油等,现在家里的日用品基本上不用买了。”他高兴地告诉记者。

  两年前,滨湖春天小区试点生活垃圾分类,江长胜是首批“尝鲜者”。记者走访该小区看到,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向居民介绍垃圾分类知识,小区内设有垃圾分类智慧兑换站,不同地点摆放了餐厨垃圾分类投放箱、其他垃圾箱等,不时有居民前往投放垃圾。

  “合肥市是全国首批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46个重点城市之一。”合肥市城管局环境卫生管理处处长李大勇说,2017年以来,合肥市坚持系统化推进,打造分类管理新体系,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颁布实施《合肥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推出了分类责任人、生态异地补偿等制度和对违规分类的单位、个人实行处罚的责任条款,构建了一整套制度保障体系。

  借助互联网推进,并发挥市场作用,是合肥市实行垃圾分类的特色做法。为走出市场化一包了之的误区,合肥市合理定位企业在垃圾分类中的角色,充分发挥其在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环节的专业优势,实施政府购买服务,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目前,合肥市城管局与支付宝共同建设的垃圾分类回收平台已经上线,覆盖全市100多个社区、党政机关和中小学,其中可回收物、餐厨垃圾为主要回收内容的绿色碳积分奖励等方式,受到广大市民,特别是18岁至45岁中青年人群的欢迎。

  “无需东奔西跑,手机一点,一个瓶子也给服务。”记者打开“便利侠”的公众号,蹦出这样的字样。该公众号的运营公司首席运营官邢卫说,这个网上废品回收平台注册用户已达3万余人。市民可以通过这一平台预约回收生活垃圾中分类出来的可回收物,并获得相应的价值回报,如洗衣液、餐巾纸等日用品。

  “线上+线下”运营相结合,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线上主要针对年轻群体上门回收,需要在手机端进行操作,可以在线支付。”邢卫告诉记者,线下主要针对中老年群体定时定点回收,公司设立临时回收点到现场作业。“近期,我们正在布局基础站点,比如,在一个街道已布局了7个垃圾分类社区分拣站。”

  在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记者随处可见“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爱护环境 人人有责”等宣传海报。截至今年5月,合肥市417个社区、769家公共机构、282所中小学已全面实行垃圾分类,参与市民19.7万户。区、街道、社区居委会垃圾分类队伍初步建立。

  “我参与垃圾分类有三年了,分类前家里只有一个垃圾袋,每天把垃圾混在一起倒掉,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浪费了资源。”合肥市民童立英说,分类后餐厨垃圾一个垃圾袋,其他垃圾一个垃圾袋,若有大件垃圾还要另外投放,“实践证明,垃圾分类是好事,只要人人动手,生活环境肯定能改善!”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