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再无盐池黄 宁夏首个脱贫摘帽县蹲点见闻

2019年06月22日 12:0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银川6月22日电题:沙漠再无盐池黄——宁夏首个脱贫摘帽县蹲点见闻

  新华社记者陈晓虎、许晋豫

  四野绿染花圃香,沙漠再无盐池黄。很难想象这是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曾经风沙肆虐、满眼焦黄、贫穷困苦的盐池县。

  宁夏盐池县是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盐池坚持生态建设,脱贫富民两手抓,多点发力、同频共振,绘就了一幅人进沙退、生态逆转、产业兴旺的新图景,并荣光成为宁夏首个脱贫摘帽县。

  生态修复“愚公志”

  仲夏时节,盐池县沙泉湾荒漠化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区内,沙柳、花棒蔚然成荫。谁能想到,这里曾是连片的明沙丘。在这里进行治沙实验的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白宇轩指着远处的一片沙地说:“这片沙地是为了做实验专门留下的。”

  盐池县生态曾因过度索取而急剧恶化,20世纪80年代,全县沙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2.3%,75%的人口和耕地处在沙区。痛定思痛,盐池县2000年提出“生态立县”,2003年实施“封山禁牧”,20年来,探索出了“草为主、灌为护、零星植乔木,封为主、造为辅、重点抓修复”的防沙治沙模式,干部一任接着一任干,群众一代带着一代植树种草,涌现出白春兰等一批民间治沙英雄。

  治沙靠的是苦干。盐池县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棵有60年树龄的老榆树亭亭如盖。65岁的林场老职工刘钧抚摸着它说:“60年前这里是大沙窝,种一棵树比养个娃娃都难!”

  曾险些被沙子埋了的冯记沟乡叶儿庄村如今有了一番新景象:村里树木成荫,村外芳草萋萋。来到68岁的叶生江家,院里的玉米堆成小山,圈里的滩羊蹦跳撒欢。聊起生态,老人回忆说:“以前过度放羊、挖甘草使得草原退化,人受沙患也受穷,羊更没吃的。生态不好转真的没出路。”

  生态好转为养殖产业发展腾出了更多空间。目前,盐池县林木覆盖率、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31%和70%,草原产草量由10年前的每亩48公斤提高到147公斤,其中200多万亩柠条每年可为畜牧业提供饲草4万多吨。近年来,这个“中国滩羊之乡”每年的盐池滩羊存栏量稳定在300多万只。

  脱贫攻坚“领头羊”

  “10年前全村只有我一家养滩羊,现在盐池滩羊名气越来越大,几乎家家都在养,年收入十多万元的养殖户比比皆是。”花马池镇田记掌村贫困户王锋山告诉记者。

  几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盐池县紧抓战略机遇期,找准产业扶贫、金融扶贫路径。举全县之力实施“盐池滩羊”品牌战略,成立滩羊集团,统一滩羊产销,到杭州、深圳等十多个城市举办推介会。几年来,盐池滩羊肉价每公斤保持在48元以上,明显高于其他地方的羊肉价格。

  扶贫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盐池县以“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为基础,2015年起,探索建立贫困户免担保免抵押的诚信评级贷款模式,获“授信级别”的贫困户可获得2至10万元不等的贷款。盐池县扶贫办主任范钧说,目前,盐池县扶贫小额信贷余额达7.7亿元,户均贷款8.8万元,尚未出现一笔逾期。

  产业兴则脱贫易。2018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盐池县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全县7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减贫10792户32078人,贫困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盐池在宁夏率先脱贫“摘帽”。盐池县县长戴培吉说,以2014年和2018年的相关脱贫指标看,盐池县贫困发生率由23%下降到0.5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975元增长到10599元。

  乡村振兴“探路者”

  脱贫是乡村振兴的起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除了紧盯产业发展、紧抓生态修复,盐池县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特别是在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乡村治理上开始重点施策。

  去年10月,盐池滩羊进驻阿里巴巴“盒马鲜生”,目前进驻门店达20家,盐池滩羊肉每公斤售价超过100元。盐池滩羊集团董事长黄玉邦说,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新零售模式,将进一步带动滩羊产业兴旺,农民增收。

  农民口袋鼓了,村子变美了,盐池群众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冯记沟乡马儿庄村广场舞领队尤金艳说:“以前村里一到晚上基本看不到人,自从村里安了路灯,大家忙完农活晚上到文化广场跳跳广场舞,舒坦得很。”

  蹲点中,盐池群众的“精气神”让记者印象深刻。“大有作为盐池县,发扬革命好传统;响应政策建家园,绿树成荫马路宽……”在盐池开往银川市的班车上,72岁的夏源给大家即兴表演了自编的快板。班车司机李师傅感慨地说:“政策这么好,必须好好干!”

  “精准脱贫为乡村振兴打下扎实基础。我们一定守住生态底线,今后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扩展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让老百姓更富、乡村更美。”麻黄山乡党委副书记屈昊说。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