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多家博物馆开放"夜游" 上海夜间经济显"文化深度"

2019年07月13日 10: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为上海市文旅局首批夜间试点开放的博物馆之一,上海博物馆12日晚迎来了今夏首个特展夜场,面向公众开放“熠熠千年:中国货币史中的白银”“灼烁重现: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和“浮槎于海: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藏太平洋艺术珍品展”。

  夜雨绵绵,市民游客夜游博物馆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开场前一个多小时,在沪工作的徐先生就已早早等候在上博门外,“听说上海博物馆要开放夜场,专门定了闹钟抢预约名额。从来没尝试过晚上参观博物馆,期待今天能有一些特别的体验。”

  据工作人员透露,约一周前,上海博物馆开放了此次特展夜场的微信预约报名,2000个名额于15分钟内告罄。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峰告诉中新网记者,近年来,上海博物馆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等热门特展都加开过不少夜场,“观众对博物馆的需求越来越多,不仅是进馆参观,还希望能参加一些体验活动。这次上海博物馆在暑期增开夜场,有特展专场,也有讲座活动,希望能为观众提供更加多样化、特别的体验。”

  推动夜间经济发展、打造新版“夜上海”,文化消费亦是重要内容之一。在建设“夜上海”特色消费示范区、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于今年7月至9月在黄浦区、宝山区试点博物馆夜间开放工作,于周五晚上延长开放,并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为白天紧张忙碌的市民或匆忙观光的游客提供独特的夜间参观体验,感受别样的博物馆之美。

  同处沪上人民广场“黄金地带”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当日也迎来了夜场活动。除了博物馆中庭、固定陈列展厅的开放,上历博还特别增设了专场讲座和雕版印刷体验项目,丰富“博物馆之夜”。

  “越来越多市民游客走进博物馆,以文化消费的方式进行自我文化空间的提升,夜间开放的推出正当其时。”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周群华看来,博物馆在夜间经济中起到了“衔接点”作用,博物馆的夜间开放能够激发市民文化消费的深度、广度与多样性,增强市民夜间消费的活力,对包括交通、购物、餐饮等一系列消费活动起到良好的集聚拉动效应。

(责任编辑:庄彧)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