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房贷利率换锚不换药:上涨趋势逐步蔓延

2019年09月12日 09:34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陆宇航

  在近期接踵而至的全方位楼市紧缩调控措施下,房贷利率上行趋势继续蔓延。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47%,环比上涨3个BP(基点);二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78%,环比上涨两个BP,相当于在目前的5年期LPR水平上分别加了62个BP和93个BP,均远高于新政规定的利率下限。

  专家普遍认为,目前各行正在紧锣密鼓筹备的房贷利率“换锚”与此轮楼市调控升级开出的各种“药方”契合,在“房住不炒”格局进一步夯实、住房金融“防火墙”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近期央行“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后续累计释放的9000亿元资金难以流入楼市,房贷利率短期内很难出现回调。

  上涨趋势逐步蔓延

  “与6月、7月份相比,8月份房贷利率上涨趋势蔓延,覆盖城市数量和上涨幅度均呈上升态势。”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表示。

  从城市来看,首套房方面,8月份,17城房贷利率水平有所上涨,15城维持上月水平,仅武汉、东莞和长春3个城市的首套房贷利率水平有所下调。

  一线城市中,8月份,广州首套房贷款利率平均水平环比上涨4个BP,其他城市维持上月水平不变;二线城市中,苏州、无锡、沈阳、长沙4个城市首套房贷款利率平均水平出现3个月连涨,昆明、佛山、成都、杭州也出现了两个月连涨。

  从涨幅来看,8月份,沈阳涨幅最大,高达23个BP。7月份沈阳首套房贷款利率最高水平为基准上浮10%,8月份多家银行则在基准上浮15%甚至20%的水平,二套房涨至基准上浮20%到25%。涨幅排名第二的济南则在6月份下调房贷利率后一直保持平稳,近期当地各家银行进行了一轮集中上调,使其环比上涨达18个BP。除此之外,南昌、昆明、南宁3个城市8月份涨幅也在10个BP以上。

  与此同时,各地的房贷政策紧缩也以多种形式显现出来。8月份,合肥多家银行二手房业务停贷。无锡的首付政策也发生变化,之前无锡首套房的主流首付比例为最低三成,而在8月份多家银行将最低首付比例上调至四成,和二套房水平一致。

  “换锚”后超百家银行面临调整

  房贷利率定价基准的转化,无疑是普通购房者在近期最为关注的动向之一。虽然当前房贷利率普遍高于新政规定的利率下限,但在8月份,仍有超过百家银行利率水平低于新规下限。

  在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的533家银行分(支)行中,除了停贷银行外,共有19家银行首套房利率水平仍在当前基准利率上执行优惠政策,且都位于上海。116家银行的二套房贷款利率水平低于5.45%,主要分布在上海、厦门、天津、深圳、广州等19个城市。

  “若9月20日LPR最新报价没有下行,这些银行都必须上调自己的房贷利率水平,进而带来大量城市房贷利率水平的进一步上涨。” 李万赋表示,这还只是全国统一规定的房贷利率下限,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统一信贷政策基础上,还要根据当地的房地产市场形势确定辖区内的加点下限,各个地方的下限存在更多的可能性。不过短期来看,仅仅因为LPR新机制就调高各省实际房贷利率下限水平的可能性不大。

  对于此次新政带来的影响,李万赋进一步分析称,LPR只是一个中性的调控工具。目前虽仍处在过渡期,但已经有广州、深圳、山东等地的部分银行采取了新定价机制,部分银行实际水平和原来保持一致,即加点数值根据之前的实际房贷利率水平减去当前LPR水平倒推得出;部分银行则完全依据LPR加点进行报价,但实际执行利率和之前相比变化很小,这多数可能是由于银行为方便管理,进行整数位加点,房贷利率水平将基本保持稳定,对用户利息支出不会有太大影响。

  “预计过渡期内,会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在系统改造和合同修改完成后,开始对新增房贷使用LPR报价。随着新定价机制的逐渐成熟,银行普遍都会对LPR进行整数位加点,而非简单依据现有水平倒推。短期的波动不可避免,但应该都在用户的心理接受范围之内。而且,考虑到LPR未来下行的市场预期较大,房贷用户在接受新的定价模式和签订合同时也会比较顺利。”李万赋认为。

  短期内回调困难

  “这一轮的房贷利率上涨趋势,各地多是由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带头上调,其他银行跟进。从资金成本的角度来看,国有大行的资金成本往往较低,而个人住房贷款又是国有大行非常重视的个人信贷资产,上调房贷利率的内部压力和内部动力相对较小,这波调整可能更多地带有政策意味。” 李万赋表示,下半年来,中共中央对房地产市场“房住不炒”的坚定表态以及监管层密切监控房地产融资的一系列动作,都表明了坚决遏制房地产市场杠杆率进一步提升的决心。

  据中原地产统计,仅在8月份,各地针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合计达60次。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在近期央行降准前,监管部门已经多次针对房地产收紧政策,避免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2019年以来,房地产金融政策的收紧成为最主要特点,房地产调控再次升级。

  “7月份以来,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等在内的房地产融资渠道全面收紧。长期而言,这有利于引导贷款结构优化,使金融资源更多地向制造业领域倾斜。然而,制造业贷款体量显著低于房地产贷款,加之外需低迷,短期内制造业贷款增量难以完全弥补房地产融资放缓带来的缺口。”兴业研究认为,此次降准的重要用意之一是对冲融资“去地产化”可能引发的信用收缩风险。

  “这次降准虽然降低了银行的融资成本,但不管是降准措施,还是LPR新报价机制的推出,最终都是期望通过银行传导,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李万赋表示,短期来看,政策主要是为了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房贷利率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