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镜头里的长江越来越美

2019年09月24日 09:4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1984年,我随父母迁居到湖北省宜昌市,35年来,我与长江,与三峡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年,我找邻居借了台皮腔式折叠的120相机,整日骑着自行车,奔波在建设中的葛洲坝工地,开始了我的摄影生涯。在我的镜头中,葛洲坝建成了,三峡大坝建成了,随着三峡蓄水,高峡出平湖成为现实。

  32岁时,我正式成为一名摄影记者,那一刻,我将镜头锁定在长江生态这个大主题。三峡工程的建设举世瞩目,它的生态变化、环境保护、移民情况等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而这也是我拍摄记录的重点内容之一。

  记得2010年10月,三峡工程库区首次实现175米蓄水。我乘坐民用飞机飞往长江三峡,从江汉平原的一望无际到川渝大地的崇山峻岭,我看见了新秭归,新凤凰山,新的库区,还有巴东、巫山、奉节……我不仅用相机全过程记录了175米蓄水后的三峡库区“全貌”,还将沿线的点滴变化都定格在我的镜头里。

  近年来,为了确保一江清水浩荡东流,长江沿线坚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大力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转、搬”,以及非法码头整治、江水污染治理、湿地修复,长江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水越来越清,山越来越绿,江面上白鹭翱翔,水中珍稀鱼类畅游……

  长江母亲河越来越美,那一幅幅清江水、绿岸线,百姓乐享绿水青山的美丽图景让我欣喜,让我振奋,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要将“长江生态”这个主题永远地记录下去。(图/文湖北日报记者刘曙松)

  三峡工程建成后,高峡平湖的宏伟目标变为现实。 (摄于2010年10月)

  三峡大坝夏季汛期泄洪的壮观场面。(摄于2010年7月)

  湖北省石首市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先行试验示范区。这是在石首市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群麋鹿在觅食。 (摄于2019年6月)

  长江宜昌段,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江豚与新出生的幼豚在江中畅游。 (摄于2018年4月)

  长江宜昌段城区云雾缭绕,景色宜人,美不胜收。 (摄于2019年6月)

  为保护环境节约土地,三峡重要支流香溪河上建成“最美水上公路”。 (摄于2018年11月)

  现代化的清漂专业船正在清理三峡库区水面上的漂浮物。 (摄于2010年6月)

(责任编辑:秦宇雯)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鍏充簬缁忔祹鏃ユ姤绀� 锛� 鍏充簬涓浗缁忔祹缃� 锛� 缃戠珯澶т簨璁� 锛� 缃戠珯璇氳仒 锛� 鐗堟潈澹版槑 锛� 浜掕仈缃戣鍚妭鐩湇鍔¤嚜寰嬪叕绾� 锛� 骞垮憡鏈嶅姟 锛� 鍙嬫儏閾炬帴 锛� 绾犻敊閭
缁忔祹鏃ユ姤鎶ヤ笟闆嗗洟娉曞緥椤鹃棶锛�鍖椾含甯傞懌璇哄緥甯堜簨鍔℃墍    涓浗缁忔祹缃戞硶寰嬮【闂細鍖椾含鍒氬钩寰嬪笀浜嬪姟鎵€
涓浗缁忔祹缃� 鐗堟潈鎵€鏈�  浜掕仈缃戞柊闂讳俊鎭湇鍔¤鍙瘉(10120170008)   缃戠粶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0107190)  浜琁CP澶�18036557鍙�

浜叕缃戝畨澶� 11010202009785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