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国庆假期贵州旅游持续井喷 乡村游、红色游备受青睐

2019年10月08日 09: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7日从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2019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贵州旅游实现持续井喷,共接待入黔游客2855.77万人次,同比增长23.91%;旅游收入434.0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0.69%。其中,贵州有33个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

  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有“山地公园省”的美誉,也是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最多的省份。

  在遵义会议会址,景区采用油画、雕塑、展板、影像等多种形式,运用三维等身幻影成像、多媒体半景画等先进展陈技术手段进行展示。参观者纷纷表示,“可以体验当年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场景。”据统计,国庆长假期间遵义会议会址景区日均接待量超万人。

  除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外,乡村游休闲游也成为入黔游客的重要选择之一。国庆期间,篝火、露营、上刀梯……贵州各地推出的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活动,为一批批入黔游客献上了一份丰盛的“文旅大餐”。

  走进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中国天眼”景区,游人如织,许多游客趁着假期慕名而来,亲身感受大国重器的魅力。在天文体验馆内,游客们有的跟随解说人员听取射电天文情况介绍,有的认真观看“中国天眼”建设影像资料。“震撼!为中国的发展感到自豪。”来自成都的游客肖建春一边说一边竖起了大拇指。

  为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贵州坚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据了解,为开拓海内外客源市场,2019年以来,贵州先后赴境内外开展宣传推广工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来黔旅游。

  交通条件的改善,为给游客带来更加快捷舒适的旅游体验。贵州还于7月开通了景区高铁直达旅游专列开通,由西至东将贵州黄果树瀑布、西江千户苗寨、铜仁梵净山等热门旅游景区串联起来。

  近年来,贵州旅游业实现持续“井喷”,贵州全省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连续三年居中国前列。(完)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