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解为何设立长三角一体化“样板间”

2019年11月01日 15:24   来源:看看新闻网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长江三角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成为新时代国家实施优化改革开放布局的重要载体。它要引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要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要成为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级。

  不过,“一体化”绝不是“一样化”。如同人有五指,长短不一。并不是要拉齐五指,而是要攥指成拳。

  “改革开放四十年,长三角各地因地制宜出政策,各显神通搞发展,成果是显著的。不过,由此形成的行政分割、政策壁垒,面对未来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障碍也是显而易见的。”常年从事长三角区域研究的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王振说。在他看来,长三角一体化是中国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发展的新路子。而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沪苏浙皖地域广博,近36万平方公里的总面积,需要设立一个空间尺度相对较小的区域来创新探索、先行先试。所以,建设示范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绿色和发展:从“背靠背”到“手牵手”

  10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历时一年半,这份被誉为“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纲领性文件,终于浮出水面。

  说它“前无古人”,是因为这是一次开创性的跨行政区域制度创新;说它“后有来者”,是探索的成果,能够复制推广。从最初设想到最终落地,"生态绿色"无疑成为了示范区建设的一大关键词。

  上海市发改委研究院副院长马海倩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我们要试验出一种模式,就是生态与发展,它不是一对矛盾,不是顾此失彼或者非此即彼,两者之间要形成一种相得益彰,互为支撑的关系。”在她看来,“生态绿色”首先意味着示范区是有着“高颜值”的生态景观、“高标准”的生态保护。其次,它需要具有高能量的产业形态和高质量的发展模式。而这一点,创新经济的市场主体,似乎早有预见。

  青浦金泽镇,面积10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万多,区域内水面率达到四分之一。由于毗邻水源地,多年来生态保护良好。今年1月,一个重磅消息让这个平静的小镇成为了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华为青浦研发中心落户金泽。

  作为华为重点研发基地,研发中心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建设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将开展终端芯片和物联网等领域的研发,预计将导入3万名科技研发人才,打造一座宜居的“袖珍城市”。华为看重的,正是金泽的这一片绿水青山。“对我们的启发太大了!”青浦金泽镇镇长凌敏感叹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30多年的坚守,换来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华为的落户,又把生态价值进行了重新的挖掘和定义,这就是示范区建设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的诠释。”随着华为的落地,金泽开始布局建设科创小镇、金融小镇,探索科创与文旅的结合,一大批科技研发类的企业也纷纷到访洽谈,创新经济的产业链集聚效应,呼之欲出。

  参与示范区总体规划编制的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熊健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作为一个“绿色样板间”,示范区在发展动力上,就需要这样的动能转换。从以往区域发展对要素投入的依赖,对土地规模增长的依赖,转变为生态吸引创新驱动。“用好的风景来促进新经济的发展,随后整合区域的创新资源,打造创新的一个共同体。”

  一体化:要让行政区划分割不再是障碍

  示范区建设,核心在于“一体化”。示范区包含的地区,行政隶属关系并不发生改变,而是要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对传统行政区划经济发展方式的超越,消除政策的"壁垒",打破市场的边界,让要素自由流动起来。

  “示范区要在很多个层面率先探索一体化制度创新,比如说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投资管理、财税分享、公共服务、公共信用管理等等这些方面,都要有所突破,这也是一个最为核心的一个命题。”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马海倩说。

  当然,这样无前人的制度创新,难度也显而易见。示范区的一体化建设,要从“规划一张图”开始,在坚守生态底线的基础上,把各自的长板拉长,错位竞争,取得最大公约数。比如,在示范区范围内标准先行,建立统一的产业准入标准、生态环境标准、公共行用评价体系等。

  正如马海倩所说,“政府所要做的,是搭有形的桥,破无形的墙。最终在发展中,感受不到行政边界的存在。”依靠改革来探路开路,从而推进改系统集成。示范区建设一体化,是重要的国家任务,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而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但它最大的意义和重要性就在于,不打破行政隶属的一体化制度创新,才有复制推广的意义,才能真正行之有效,成为更广阔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谢丹青 李书馨)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