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看点:往“低处走”

2019年11月07日 11:01   来源:检察日报   

  按教育部就业率统计口径,2019年北京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5.90%。昨天,市教委公布2019届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部署2020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2019届毕业生中,有2.33万人选择基层就业,1.46万人到西部就业,29人赴新疆南疆基层、26人赴西藏基层工作,300余人到北京农村担任“乡村振兴协理员”,还有616人参军入伍(11月6日《北京日报》)。

  2019年北京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5.90%,这是一个可喜信号。数字是枯燥的,但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是不争的事实。同时,我们还看到一个可喜变化:2019届毕业生23.5万人,其中有2.33万人选择基层就业,1.46万人到西部就业,29人赴新疆南疆基层、26人赴西藏基层工作……

  今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大看点在于往“低处走”——到基层就业的人数越来越多。近年来,为了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由于人们思想观念僵化,总认为到基层就业没多大出息,在大城市就业才有前途。正是这种错误的就业观,导致就业难。

  欣闻,如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6名在读和已毕业的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3%的受访大学生考虑到基层就业,75.9%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到基层就业对自身发展影响大。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指人是要向上的,要不断开拓自我发展空间,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位置,实现自身价值。在以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时,最大的难点在于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就业,大多数都想进大企业、留在大城市、考上公务员。诚然,莘莘学子10年寒窗苦读,为的是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实现自身价值,迈入繁华都市,此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可一旦大家都想留在大城市,而大城市的工作岗位有限,如果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反而会无用武之地,造成人才浪费,自我贬值。既然如此,何不利用自己的优势,到基层去,用所学的知识建设基层。广大毕业生就业时不妨先往低处走,到基层先就业,这是自己打基础锻炼淬火的好机会。

  其实,高校毕业生应该找准自身就业的基准点,用正确坐标衡量就业前景。尤其是高校毕业生接受了最先进的教育,无论是科学文化知识还是品德修养都是年轻人中的佼佼者,但是,他们缺乏经验,不“接地气”。通过下基层锻炼,能让他们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基层农村则会成为其直接深入社会、了解现实的大好平台。

  吴玲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