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成都推147个融资项目

2019年11月08日 15:27   来源: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蒋君芳 文/图)11月8日召开的成都市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项目融资对接会上,成都市发改委会同市级部门和各区(市)县针对政策要求和资金投向,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环境保护、交通发展、产业升级、区域合作、高质量发展等方向,梳理策划推出了一批有融资需求的项目。

  据了解,此次推出的147个项目,总投资约6710.71亿元、融资需求额度约3401.11亿元,具体包括绿色产业发展项目29个、环境治理项目32个、流域治理项目7个、生态修复项目16个、黑臭水体治理1个、交通发展62个。

  对接会现场,共有3个项目签约,其中四川分行与成都环境集团签署支持沱江流域生态保护及绿色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支持沱江流域生态保护及绿色发展项目的投融资及建设,围绕沱江流域水环境治理、沱江流域东部新城建设、水库项目建设、其他生态环保相关业务开展合作,拟合作项目融资需求500亿元。

  此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彭州市支行与彭州市统建土地整理有限公司,项目为四川石化基地周边生态搬迁及土地复垦项目,金额8亿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邛崃市支行与成都市文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项目为临邛古城文脉巷片区街巷复兴项目(古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项目),金额10.8亿元。

  成都市环城生态区生态修复综合项目——总投资约289亿元,主要包括全长约85公里成都市绕城高速两侧环城生态区范围内绿道、生态修复及驿站等建设内容。绿道建设可以推进生态本底保护和修复,连接贯通各类生态资源,带动整个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成为成都市具有唯一性的名片,极大提升城市品牌价值。本项目融资需求约163亿元。

  新都区毗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总投资约46.65亿元,主要包括截污治污系统、内源治理系统53公里、生态建设系统、景观提升系统等工程。该项目将有效改善新都区内毗河流域干支流水系水质和水环境,显著恢复毗河水系关键区段及节点的生态属性,建成高效的水环境及水务管理物联网系统。本项目融资需求约37.32亿元。

  成都万兴环保发电厂(二期)项目——总投资约21亿元,主要包括新建一座生活垃圾发电厂,处理城市生活垃圾3000吨/日,建设4条75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线;同步建设5条污泥干化生产线。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局面。本项目融资需求约3亿元。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总投资约150亿元,主要包括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区域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提升现有50万亩森林质量,增加绿化面积6.6万亩等。该项目将有效恢复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生态功能,提升森林公园森林景观,助力打造世界级品质城市绿心。本项目融资需求约120亿元。

  成都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项目——总投资约282.4亿元,线路全长29.07公里,设车站21座。项目建成将改善沿线居民公共交通出行条件,加强龙泉驿区与中心城区交通联系,引导城市向东发展,为“东进”战略提供支撑,完善成都市轨道交通网络。本项目融资需求约169.44亿元。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旅游环线项目——总投资约118.95亿元,道路全线长约245公里,涵盖道路、交通、给排水、景观、电力通讯、燃气、照明以及桥涵渠道工程等建设内容。该项目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首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同时纳入2019年四川省和成都市重点建设项目。本项目融资需求约83亿元。

(责任编辑:魏敏)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