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坚实起步 特殊功能如何实现

2020年01月19日 14:25   来源:央广网   

  上海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昨天(14日)开幕,董云虎代表政协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15日)上午开幕,应勇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上海两会大幕正式拉开。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是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全面施工之年,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交卷之年;更是“十四五”的谋划之年,是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冲刺之年,是迈向更大未来的起步之年。在两会现场,上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新片区建设、进博会、营商环境等话题建言献策,为上海新一轮发展谋划新篇章!央广网上海频道15日起推出上海两会问计系列报道。今天第四篇的主题《自贸区新片区坚实起步 特殊功能如何实现》。

  央广网上海1月18日消息(记者王渝新 吴善阳 杨静 周洪 傅闻捷 韩晓余 唐奇云 林馥榆)参政议政,献计献策,智慧在申城激荡。连日来,上海两会会场气氛热烈,代表委员们围绕新的三项重大任务和进博会大平台,特别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发表真知灼见。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怎么规划实施?产城融合、开放创新、智慧生态、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如何建设?怎么加快推动“五自由、一联通”政策落地?临港新片区的产业、政策怎么集成、创新和突破?一个个问题在代表委员的讨论中开始变得明晰。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常态

  如何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营商环境放在首位。许华芳委员对于加强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营商环境建设提交了提案。目前,上海营商环境构建的举措主要在全市或浦东范围内进行,虽然强调了自贸区的引领作用,但实际举措不明晰。自贸区新片区明确了发展的特定产业和领域,更需要根据新片区投资主体特性、特定产业链和总部经济的特定需求针对性地提出相关举措,明确自贸区的标杆和引领作用,构建高标准的营商环境。提案建议: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解决突出短板,树立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新标杆,因地制宜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及策略,使自贸试验区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上保持全国领先,达到全球前列。同时,“加法与减法”结合,通过基础制度保障和制度创新来提升营商环境。在“准入”“准营”以及事中事后监管环节构成的全链条上进行系统化地完善,扩大纳入改革试点的审批事项,通过系统集成,将“证照分离”改革与自贸试验区各项开放政策、重点产业扶持政策、区域开发政策以及人才政策等进行紧密衔接。探索模块化制度创新,推进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联动 自贸区建设和发展的活力来自于市场主体。加大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发挥技术与制度创新倍增效应。多元协同,平衡新片区扩大开放和风险控制的关系。

  上海人大代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黄建忠认为,新片区在短时间内招商引资获得了很大的进展,与老片区相比,展现了不一样的面貌。他认为,新片区需要在“十四五”期间做更进一步的规划,将“五个重要”和“四大功能”相结合,把各项目标落到实处。此外,还需要为高科技项目的招商引资落地提供更好地政策和制度,需要在税收、人才吸引、公共服务方面提供有力支撑。黄建忠建议,在营商环境方面,高科技的项目企业要在新片区落地,在这里永久的发展,一定要有能够把它壮大的土壤和条件。这就要求新片区整个配套条件都应该向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宏提出,上海自贸区特别是临港新片区应该凝聚建设的向心力,坚持产业发展为先,提升贸易自由化、投资的便利化。点燃招商引资的生命力,高度重视招商引资,用好存量招商、以商招商,并且要创新增量招商,同时探索与专业机构合作招商的新机制。同时,一定要激活离岸贸易的爆发力,集聚全球总部,扩大贸易量和功能政策的覆盖面,探索出台支持性的财税政策。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争当金牌“店小二”。

  打好产业基础 让新片区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片区能不能高质量发展,产业构建是关键所在。临港目前已形成多个产业集群,要进一步拓展新片区特色产业集群。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提出,要发挥试验田作用,提升新片区产业功能。一是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建议联合大型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协同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长三角流程制造工业高质量发展。围绕石油基清洁能源与新材料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制造,以新片区为支撑,组建长三角石油基清洁能源与新材料先进制造国家创新中心,打造可比美墨西哥湾的世界知名石化产业集群。二是引导金融资源为新型产业体系提供精准支撑。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如石油和铁矿石国际交易,加快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及其衍生品交易的国际化进程。建设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中心,提升国际定价话语权。

  在政协专题审议中,市政协委员、中国商用飞机公司科技委办公室副主任朱明华提出了加快推进上海自贸新片区航空产业发展的建议。上海是全球为数不多具备航空民机制造业,航空运输业和航空服务业三业龙头齐具的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目前我国旺盛的民航市场需求,为我们上海地区发展航空制造业、运输业和相关的服务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庞大的市场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航空运输业主要依赖国外的飞机,自主研制的商用飞机处于市场导入期,导致航空运输发展起来的各个行业始终处于价值链的末端,受制于人。推进上海大飞机产业链培育工作,需要激发政府、制造商和航运服务商的协同作用,与产业链聚集发展为核心,发挥标杆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她建议上海应该牢牢抓住民机产业,新片区推进制度创新,支持更多意向入园企业能够项目落地,并进行功能培育和整体规划建设。政府大力引导科技发展基金,增加对一谷一园项目的定向支持。定向支持一批人才公寓或公租房,放宽申请条件,进一步吸引具有条件的企业在上海自贸新片区设立联合研发机构。积极推进海关与入围网企业的沟通和交流,进行机制创新,实行特殊批准和特殊监管方式,结合临港新片区的类型、职能、现行政策和监管实务,进一步整合和优化临港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相关政策,简化临港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流程和要求,保持现有关税和增值税优惠待遇不变的情况下,临港海关扩大增值税纳税人试点。

  市政协委员、黄浦区政协副主席宋钰勤表示,如今大飞机、特斯拉等临港产业落地的实例已经出现,还要寻找像3D打印这类中国空白的最新技术,并使其入驻临港。原来自贸区发展过程中的“空城”现象,在临港千万要避免,要将临港打造成宜业宜居的新型城市,留住人才。

  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 加快离岸功能、社会功能构建

  未来临港新片区,到底应该承载哪些功能?怎样尽快构建功能框架?赵蓓文委员提交了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打造离岸业务特殊功能区的提案。离岸业务对于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进一步探索对外开放,构建上海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体制机制上对上海自贸区发展离岸业务进行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打造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离岸业务特殊功能区,重点是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推动资金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兑换等政策突破,运用国家特殊政策支持加快新片区离岸业务的发展。他建议分步骤推进离岸金融市场,在新片区通过离岸账户与境内金融市场隔离,实施“隔离型”离岸市场。建立基于金融风险防控前提下的资金跨境流动便利化制度,例如改变国内目前关于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业务项下的货物真实性审查措施,转而采用“宏观审慎、业务分类、企业分级相结合”的新片区资金进出监管制度。同时研究适应离岸业务发展的新片区税收政策,建立如何区分和界定企业在岸和离岸贸易业务比重的制度,既要实行符合国际通行惯例的离岸业务税制,同时确保不对在岸业务税基造成侵蚀。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严伟分析,经过六年多的发展,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了预期成果,形成一系列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然而,对照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要求,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他建议:一是参照经济特区管理,实施清单式批量申请授权;细化投资负面清单,进出口贸易管制措施进一步放开或下放。二是采取主分区模式,依托洋山港设置主区,在江浙皖划出部分区域,布局新片区飞地。三是构建跨境货物监管、高端航运服务、风险防控三个基础体系,打造以洋山港为中心的国际物流枢纽港。四是优先发展金融服务、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维修与再制造等四个新兴产业,着力发展离岸功能。

  市政协委员、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在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现场咨询活动时,向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处与发展改革处相关工作人员提出建议。临港新片区的全面建设不仅是经济功能,也必须包含社会功能规划,临港的发展必然不是短期,最终要形成人口导入,要让人才留得住,需要相应提供具有普惠性和公益性的温暖服务。作为社会组织代表,他希望从跟这个角度出发形成相关发展规划,动员上海、全国、甚至海外的社会组织,共同做好临港的人文建设、社会服务。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