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20年政府工作重点任务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靶心不偏、焦点不散、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加快打造产业高地、生态绿地、文旅胜地、康养福地、创新后发之地“五个名地”,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学编制好“十四五”规划,谋划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一)在加快动能转换上狠下功夫。聚焦产业兴市,着力构建泰安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动能转换加速升级。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聚焦推进“10+1”产业发展,撬动突破十二大优势产业集群,即:以输变电设备、矿山装备等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以高性能纤维、建筑新型材料、光通信材料等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公铁水多式联运、电商物流等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以创客空间、国产自主研发操作系统、5G芯片、大数据等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为重点的高端化工产业集群;以智能染整、纺织新材料等为重点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以泰山旅游、全域旅游等为重点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以血液制品、基因重组人血白蛋白等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养老服务、智能康复、互联网医院等为重点的医养健康产业集群;以新能源装备、抽水蓄能电站、光伏发电等为重点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以高强建筑用钢、特高压输电铁塔、特种焊丝钢等为重点的特种建筑用钢产业集群;以肥城建筑安装总部聚集区等为重点的建安产业集群,努力打造一批百亿级乃至千亿级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进区入园,加快形成集聚规模、集约发展新模式。
用好动能转换平台。积极构建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创建康平纳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北航科技园泰山科创园、泰安市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泰山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建设,用好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力争年内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平台15家、“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企业5家。充分发挥化工园区平台作用,组建化工产业发展委员会,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北大泰安协同创新中心”等高端化工科创平台,聚力抓好高端化工产业跨越发展。依托新华锦外贸综合服务、新泰9610跨境电商等平台,支持企业对外合作、开拓市场,促进外贸稳中提质。做大做强金控集团、泰山财金集团等投融资平台,加快推进泰安金融商务区建设,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总部落地。加快泰山基金小镇建设,争取落户股权投资机构20家以上,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资金保障。
做强做大骨干企业。强化对本土企业支持,精准指导帮扶,突出百亿企业、“双50强”企业、规模企业、小微企业梯次培植,大力推动一批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抓好百亿潜力企业提档升级,50亿潜力企业聚力突破,推动120家小微工业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深入实施“智能化技改三年行动”,扎实做好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年内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隐形冠军企业10家。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以5G商用为突破口,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产业融通互促、整体提速。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按照 “四个一批”要求,健全完善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库,筛选储备一批优质动能转换项目,确定100个左右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建立部门联审机制,用好新动能重大项目可视化督导服务平台,加大项目建设督导力度,纵向实施市县分级管理,横向分领域分行业推进,确保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发挥重大项目稳投资和加快动能转换的关键作用,抓好泰安特种建筑用钢产业集群、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正威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碳纤维产业园、康平纳筒子纱智能染色共享工厂、泰山新闻出版小镇等投资过10亿元产业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四大工程”,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建设泰山佑、山高·泰山康乐谷、陕旅演艺秀都、泰山石敢当文化园、泰山四季乐园、红门广场等项目。积极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大力发展“小店经济”。突出抓好夜间经济,培育夜间消费特色街区,运营好三里屯文商旅综合体、泰山云集、凤凰河·繁华里、泰安老街等特色街区。着力抓好济泰高速、济南至枣庄旅游高铁泰安段、青兰高速莱芜至泰安段、董梁高速、泰安至东平高速等基础设施项目,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夯实动能转换交通基础支撑。
(二)在推进双招双引上狠下功夫。立足“10+1”产业、产业集群、交通基础设施三个重点领域,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两个重点目标,向“十强”产业和“四新经济”集中,着力提高招引实效。强化以商招商。持续深化与益海嘉里、华润、光大、世茂、金科等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扩大合作成果,激发全市企业“以商引商”积极性。突出“招大、引强、选优”,探索园区“净地”招商,引进一批科技型、创新型领军企业。强化平台招商。发挥好泰山国际登山节的平台作用,着力打造招商引资大舞台、大擂台,积极“走出去”参与港澳山东周、日韩山东周、欧美商务周和儒商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大活动,瞄准“北上广深”等先进地区,策划组织一系列投资合作洽谈会,宣传泰安、推介泰安,吸引更多企业来泰安投资兴业。强化专业招商。完善体制内、体制外“双轨”并行的招商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市招商中心专业化招商作用,深化与招商代理机构合作,积极选聘境内外企业、驻外商会协会组织、科研院所为我市招商顾问,牵线搭桥,助力双招双引。强化人才招引。聚力打造“泰山智慧谷”,加快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市级引智基地建设,新建1-2家省级引智示范基地。用好人才“金十条”政策,抓好“智汇泰安·创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外国专家泰安行”等活动,依托“泰山创新谷”引进高校、科研院所、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20个。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泰安籍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创业。
(三)在实施乡村振兴上狠下功夫。按照“五大振兴”要求,深入推进“1215”先行工程,奋力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泰安篇章。扎实推进 “十统一”社会化服务,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持续培育10个产值过10亿元的农业优势产业,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面积分别达到170万亩、44万亩,泰山茶面积稳定在5万亩,黄精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泰山百合面积达到1.8万亩。支持优质工商资本下乡,培植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家庭农场40家。加强“三品一标”基地建设,争创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10个。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快“互联网+农机”发展。深化大中型灌区规范化管理,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加快乡村民宿、休闲渔家和康养基地建设,新增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0家,打造市级农业公园20家。深化美丽乡村和美丽村居建设,持续推进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生活污水治理,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农村饮水安全突出问题整治,完成87个无公共供水设施村、296个水质有风险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扎实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全市农村10%的庭院建成“美丽庭院”示范户。全面实现农村道路“三通”,完成“四好农村路”三年集中攻坚任务。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深化移风易俗,推进绿色殡葬改革,倡树文明新风。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强农村“三资”清理,基本消除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加强与山东农业大学等驻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培训工程和“回引计划”,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
(四)在打赢三大攻坚战上狠下功夫。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紧盯重点区域和特殊困难群体,精准落实各项保障性扶贫政策,全面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坚决打赢东平湖区移民避险解困、易地扶贫搬迁、黄河滩区迁建“三大工程”决胜战。强化产业扶贫和就业帮扶,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健全即时帮扶机制,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实现贫困群众由稳定脱贫向逐步致富迈进。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落实“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十三五”节能减排任务。加大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加强土壤管控修复,确保完成空气质量改善指标,省控以上重点河流断面水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研判,深化“增信贷、降不良、打逃债、树诚信”专项行动,实现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继续“双下降”,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从严控制政府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有序化解存量债务风险。管好用好新增债券资金,保障好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认真抓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统筹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和非洲猪瘟防控。完善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加大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五)在提升区域规划上狠下功夫。深入实施《泰安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加快编制《泰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市政设施、道路交通、公共服务、综合防灾等专项规划,努力把泰安打造成“国泰民安象征、绿色生态高地、国际旅游胜地、山水宜居典范”。突出山水生态城市特色,抓好环山路功能定位,科学确定建筑容积率,把环山路打造成生态旅游观光带。主动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优化配置各类要素资源,与济南共建高能级开放平台,推进区域合作开放共赢,实现与省会错位协同发展,在济泰同城化、全面融合上实现突破。充分利用济泰高速、济南至枣庄旅游高铁等重大机遇,高品质规划建设“平缓绿色舒适、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科技东部新城。积极发挥泰城西部区位交通优势,规划发展以旅游度假、网安科技、体育文化、康养医疗为重点的西部新城。全面启动《徂汶景区国土空间规划战略研究及两河三岸城市设计》编制工作,高标准规划建设徂汶景区。优化老城区功能布局,实现新老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功能统筹协调发展。实施通天街、老县衙等古城区保护计划,留住泰安“文化基因”。
(六)在改善城市品质上狠下功夫。继续把打通断头路、丁字路作为重点,抓好擂鼓石大街中段、北上高大街、灵山大街东段等续建道路工程,新开工灵山大街东段跨辛泰铁路桥、博阳路省庄互通立交桥、泮河大街东延、谢过城大街、明堂路北段和南段、擂鼓石大街东段、环山路东延二期、双龙路、迎胜路南延等建设改造工程。做好泰城快速通道项目前期研究和规划论证工作,开工一批东西南北方向快速交通通道。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抓好城区停车场规划建设,加快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推进徂汶景区净水厂、山口净水厂、王家院水库向泰城供水工程以及泰城西部热源项目一期、范镇调峰储气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清洁能源技术应用,因地制宜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湿地公园建设力度,抓好芝田河、明堂河、梳洗河、唐庄河、双龙河、七里河、泮河、天平河、岔河等城区河流清淤截污治理。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新建雨水、污水管网78公里。持续开展绿荫行动,推进林下绿带建设。完成12处农贸市场(农超)建设改造提升。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提升广大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推动垃圾分类全国试点深入开展。抓好中心城区环卫设施、市政道路、公厕、路灯照明设施建设管理,实现“路平、桥安、灯亮、管畅”。健全完善物业管理体系,实施小区物业管理攻坚工程。大力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健全城市基层治理机制。加快商汤AI视觉开放平台(泰山超算中心)建设,完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大《泰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贯彻力度,抓好背街小巷、交通路口秩序、不文明养犬、市民不文明行为整治,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举全市之力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收官战,把泰安建设得更有品质、更具品位、更富品牌。
(七)在加快改革开放上狠下功夫。突出开发区经济发展功能和双招双引主责主业,健全完善开发区“管委会+公司”运行机制,推进用人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亩产效益”导向、排名进步导向和财税贡献导向,引导开发区向低物耗、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高效益、高技术方向发展;制定好支持开发区发展政策,发挥“政策洼地”作用。加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建设,加大经营性国有资产和国有融资平台监管力度,大力发展国有资本、民营资本交叉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资国企做大做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预算管理、绩效管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全面推开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做大开放型经济格局,实施好国际市场开拓百展计划和重点展会计划,争取我市7个重点国家出口市场份额有较大提升。做大做强企业公共海外仓,用好泰安陆港海关监管场站,支持县市区争创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鼓励本土优势企业走出去,带动进出口和劳务输出,实现外经外贸互促融合发展。
(八)在增进民生福祉上狠下功夫。继续筛选确定一批民生实事,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确定后向全社会公布,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题、增福祉。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落实好稳岗补贴等各项就业政策。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一揽子”帮扶措施,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参保覆盖面。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嵌入式多功能养老服务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全面落实新建小区和未达标老旧小区养老设施配建任务。加强对农村孤儿、残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关怀帮扶。加快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和租赁住房建设,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力度。建立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库,继续解决好老旧小区物业、供暖、加装电梯等问题。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全面完成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新改扩建幼儿园80处,整治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27处。加快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造与能力提升,完成校园校舍建设项目51个,新改扩建城区小学5所。加强中小学规划建设,全面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开展泰山研学旅游。鼓励发展优质民办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力支持驻泰高校改革发展。健全医疗卫生服务。深化“四医联动”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县域医共体医疗服务水平,加快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数字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疾控能力建设,完成地方病防治攻坚行动任务。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价格监测和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中医药“治未病”服务体系。加快市中心医院高新区院区建设,启用市立医院、市口腔医院新院区,持续化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推进健康儿童行动计划。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与济南、济宁文化旅游协同合作,策划实施一批重大文旅项目,打造“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深化泰山国际文化论坛成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群众性文化品牌活动和各类群众文化赛事活动。加快推进大汶口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加强大运河、齐长城保护。实施文物保护百项工程,启动泰安市博物馆规划建设。积极推动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优化城乡健身设施布局,推进城区新体育中心建设和老体育中心改造提升,实现县域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策划组织好一批高水平体育赛事,提升泰山国际登山比赛赛事内涵和品牌影响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泰安建设,进一步改进信访工作,巩固深化“枫桥经验”泰安实践成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完善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扎实做好国防动员、拥军优属、人民防空、民族宗教、气象预警等工作。
围绕完成上述重点任务,必须强化科技创新、金融资金、资源要素、绿色发展、营商环境等“五大发展支撑”。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推动政府与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等市外知名高校,以及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泰山学院等驻泰高校的高层次、多方位战略合作。深化企业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推进山东省产业研究院与泰安的实质性合作,力争共建产业研发创新机构6个,落地产业化项目20个以上。
二是强化金融资金支撑。全面深化政金企合作,大力推进“无还本续贷”“便捷信贷”,加强对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双50强”企业、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全年政金企合作签约额不低于350亿元、新增贷款300亿元左右。健全“财政+基金+金融”模式,用好重点企业财源建设、招才引智等各类基金,全年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投资不低于30亿元。充分利用引导基金和融资担保、融资租赁、过桥还贷等工具,进一步撬动信贷投放,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直接融资力度,积极培育境内外上市“种子”企业,争取4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1家企业实现上市。
三是强化资源要素支撑。采取“1+N”用地保障模式,科学合理用好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盘活存量和闲置低效用地等多种方式,破解用地难题。以县市区为主体推开“亩产效益”评价改革,以项目定土地,实行差异化的价格、用能和排放等政策。持续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重点盘子,力争全年报批各类建设用地1.5万亩以上,对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双招双引、乡村振兴、重要基础设施、民生等重大项目用地,做到应保尽保。大力发展新能源,全面优化煤炭等传统能源保障;加强与昆仑能源等油气公司对接,全力拓展油气保障能力;争创全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区。
四是强化绿色发展支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完成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编制实施好《东平湖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实施大运河生态保护工程。严格执行生态河湖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深入实施“绿满泰安”行动,落实好林长制,完成成片造林6万亩,新建农田林网5万亩,荒山绿化2万亩,廊道绿化200公里。强化生态节约循环利用,实现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全覆盖。
五是强化营商环境支撑。全面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整治行动。研究建立“双50强”企业直通车,问计于企,问需于企。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动行政权力向乡镇(街道)延伸。深入落实“证照分离”改革,严格“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积极推动“市民之家”建设。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持续提升“泰好办”政务服务品牌影响力。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办好”,优化企业开办事项“一件事·一链办”,完善“带方案出让用地”“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进一步压缩项目审批落地时间。健全完善阳光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机制。落实好中央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8条意见,用好中小企业政策服务平台,加大对民营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服务支持力度,着力构建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责任编辑: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