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乘势而上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必经阶段,全市上下要拿出“与时间赛跑”的决心、“向目标冲刺”的勇气,大力实施“全面小康决胜年”攻坚行动,确保美好蓝图变成美丽现实。
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我们既要主动应对挑战,更要主动抢抓机遇。当前,岳阳发展正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深刻转变,已经到了攻坚突围、闯关升级,愈进愈难、非进不可的关键期。我们面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压力,外向型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也面临国内宏观经济下行趋势日渐明显、稳增长日渐艰难的压力,市域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还面临金融风险特别是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的压力,扩大有效投资渠道逐步收窄;更面临区域竞争你追我赶、不进则退的压力,加快大城市建设和巩固全省经济总量第二的地位仍然任重道远。在清醒看到挑战的同时,我们更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必然要求,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一是中央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中部地区打造制造业高地,为岳阳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振兴实体经济带来了更多机遇;二是中央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为岳阳践行绿色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三是中央强力推动基础设施补短板,更加注重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岳阳放大区位优势、加快大城市建设带来了更多机遇;四是中央推动更大力度的对外开放,降低关税和进出口成本,实行通关便利化改革,为岳阳打造开放崛起“桥头堡”和创建湖南自贸试验区(岳阳片区)带来了更多机遇;五是中央深挖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强调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农村消费和服务消费成为政策发力点,为岳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带来了更多机遇。总体来看,我市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们要把应对挑战、抢抓机遇的过程加快转变为推动岳阳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我们既要明确总体要求,更要明确发展目标。2020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践行“一三五”基本思路,以大城市建设为总揽,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抓住重点,打造亮点,防范风险点,聚焦关键点,强力推动岳阳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谱写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岳阳篇章。
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增长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同时,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从六个层面细化工作目标:
综合质量效益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1.2万元/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6:40.2:51.2;制造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比重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达到81.1%;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达到65%。新增“四上企业”460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00家。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达到60%。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8%。
创新发展指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30%左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总数突破400家。
协调发展指标。城镇化率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以上,达到60%以上;精准脱贫实现应脱尽脱。
绿色发展指标。万元GDP能耗下降3.66%;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国考”“省考”断面地表水水质年均值考核达标率达到96.8%;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6.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开放发展指标。进出口总额增长30%;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增长12%和10%;营商环境便利度指数保持全省先进。
共享发展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我们既要把握时间进度,更要把握质量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了收官期,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进度与质量相统一,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阔步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来,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快建成惠及全体领域、全体人民、全体区域的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严格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决不在绝对标准上打折扣,也不在相对标准上一刀切,因地制宜推动工作落地落细,持续提高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必须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坚持把群众满不满意、认不认可作为评判依据,坚决杜绝“数字达标”和“被动小康”,确保全面小康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和历史检验,高起点开启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征程。
(责任编辑: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