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浙江文旅按下“重启键” 疫情防控仍放首位

2020年03月05日 10: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抗击新冠肺炎)浙江文旅按下“重启键” 疫情防控仍放首位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连日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多措并举,引导推进浙江省内景区有序开放,推动文旅项目逐步复工,推出专项政策积极帮扶,为浙江文旅疫后发展按下了“重启键”。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褚子育表示,虽然部分景区已恢复开放,但各景区仍需把“疫情防控”放在首要位置。

  相约春天 安全优先

  出示绿色“健康码”、测量体温、消毒凝胶洗手……在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千佛山景区的门口,三两游客正按照景区要求的“规定动作”,有序地入园。而景区里无处不在的防疫宣传标语和宣传海报,则在时刻地提醒着游客:疫情尚未结束,防护仍需谨慎。

  千佛山景区是浙江首批恢复开放的景区之一。景区负责人周方波介绍说,根据浙江此前发布的《浙江省新冠肺炎防控旅游景区有序开放工作指南60条》相关内容,景区在恢复开放前便制定了详细防疫安全工作方案,每日两次消毒;设置唯一的出入口;员工实行分餐制都在有序开展中。此外,景区制定了突发疫情事件工作预案,并进行了紧急处置的演练。

  褚子育表示,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也将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引导,推进科学、安全、有效的复工开放,努力实现疫情防控、景区发展、群众可游的多目标优化。

  自救恢复 政策相助

  连日来,在西湖边上班的复工族们惊喜地发现,城中香格里拉、希尔顿、浙江宾馆、望湖宾馆等一大批高星级酒店,竟然陆续出现在了外卖平台中。从两三块钱的肉包,到二三十的盒饭套餐,开始走起“亲民风”的酒店备受大众追捧,每天的外卖一经推出便被抢购一空。

  “酒店开通外卖业务,初衷是为了‘自救’,让酒店的部分业务逐渐运转起来,部分员工能够恢复工作。同时,酒店在食材安全和防护措施方面的要求更高,且我们推出的外卖产品均是按照五星级的品质、普通饭店的价格来做的,得到了消费者们的认可,也是对全民防疫的些许贡献吧。”杭州望湖宾馆副总经理沈琴表示。

  恢复企业的发展,需要采用“自救”与扶持相结合的方式。为了更好地维护文旅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派出了6个工作组,由厅领导带队,深入基层开展“三服务”工作,有力有序地抓好全省文化和旅游企业复工和疫情防控工作。

  暖心活动 礼赞天使

  3月1日上午,56名浙江省首批进入隔离病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务人员,走进位于湖州市安吉县的大年初一风景小镇酒店,开展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休养。

  为了给医疗队员创造更好的休养环境,酒店专门腾出一幢楼,并提供了非遗互动、拓展运动、好书分享、花艺比拼、美食分享等小范围活动。

  “把休养的酒店选择在‘大年初一’,目的是让这些医护工作者们能在安吉‘重心过个年’,真正地身心放松,心情愉悦。”安吉县文体旅游局副局长罗福娣表示,为了感谢医护人员作出的贡献,自恢复营业之日起,全县20个景点景区,344家民宿,2257个房间对全国医护人员全年免费,让医务人员安心享受休养。

  事实上,医护工作者全免费的暖心活动,在浙江各地均已展开。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积极引导下,全省已有500余家A级旅游景区2020年面向全国医护人员免费开放,丽水市景区免票政策还惠及医务人员家属。

  “疫情来临时,医护工作者们的请战书就是最壮丽的诗篇,他们逆行的身影便是最美的画卷,‘诗画浙江’也要以自己的方式,给予他们最高的礼赞。”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建武说,“以接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务人员这样一个特殊的‘团队’重启发展,希望浙江文旅系统也能学习他们身上韧性,增添恢复的信心,进一步实现浙江文化和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完)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