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香港资本市场韧性十足

2020年03月20日 11:3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香港资本市场韧性十足

  近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全球金融市场都出现了巨大波动。在此背景下,香港股票、期货、衍生工具等金融市场均维持住了公平有序的运作,同时各机构也确保了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再次彰显出香港资本市场韧性十足。

  保障市场高效稳定透明运转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市场难免跟随外围走势出现波动。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办公室日前表示,香港股市也受到海外市场影响,但各监管机构一直在密切监察市场情况,持续评估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在需要时会采取适当应对措施。目前未见市场出现不寻常的情况。香港的货币和外汇市场也保持稳定,港元汇率、利率都大致保持平稳,市场运作正常,没有不寻常的交易活动。

  据新华社报道,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也表示,港交所的结算及风险管理系统都运作正常,保障了市场高效、稳定及透明的运转。目前,港交所已经建立了一套全面的方案,来保障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港交所内部已经在亚洲和英国的所有营运地点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向员工提供最新的出行和健康信息,确保所有员工都能做好充分的防护。

  李小加表示,在这样艰难的时刻,港交所作为市场营运者必须克服一切困难、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转,因为金融市场是很多上市公司、市场参与者和投资者获取流动性的重要渠道。李小加表示,目前金融市场正面对来自全球的压力,在未来几周或几个月里,他们将提高警惕、密切监察市场,竭尽全力确保市场正常运作。一个高效运转的资本市场,对于支持经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挑战

  香港的金融体系已历经多番考验,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3年SARS冲击、2008年次贷危机,香港都挺了过来。凭借这些经验教训,香港过去多年未雨绸缪,采取了多轮防震措施和压力测试,加强了市场缓冲和抵御冲击的能力,为金融市场建立了牢固的根基和防线。特区政府主要官员和金融监管部门明确表示,香港有能力应对包括此次疫情在内的冲击,保障各地投资者对香港的信心。

  据新华社报道,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认为,香港银行体系原本已经拥有充足的资本支撑,资本充足比率超过20%,流动性覆盖比率超过150%,还持有1万亿港元外汇基金票据,能够为流动性提供强大缓冲,所以港元和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机制及香港货币稳定可以得到保障。

  据香港媒体报道,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香港已决定将股票和期货市场保证金比率提高,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同时金管局设置的流动资金安排也在有需要时为银行提供支援,避免市场流动性紧张。“此次面对市场波动,香港将一如既往严阵以待,并根据情况适时再度加固防卫措施,维护香港金融稳定。”陈茂波说。

  进一步提升沪深港互联互通

  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香港金融市场创新机制,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沪港通和深港通自开通以来,不断赢得市场青睐,成交量稳步增长,跨境持仓总额屡创新高,为两地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正因此,不断优化沪深港通,满足市场需求,激发市场活力,也成为香港金融市场抗击风险的有力工具。

  据香港媒体报道,近日港交所宣布将推出最新沪深港通北向交易优化措施——特别独立户口(SPSA)集中管理服务,进一步提升香港与内地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

  SPSA是港交所于2015年专为海外机构投资者投资A股而设,已经成为外资机构尤其是长线机构投资者参与沪港通、深港通的“必备”。港交所表示,这项新服务计划于今年上半年推出,推出日期取决于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批准及市场准备工作。

  港交所市场主管姚嘉仁认为,沪深港通为国际投资者投资内地股票市场提供了最高效、最可靠及最便利的管道。作为一项重要的沪深港通优化措施,SPSA集中管理服务将为机构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多便利。

  汪灵犀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