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时评:陈建仁披专业外衣公然造谣

2020年03月21日 16:4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题:陈建仁披专业外衣公然造谣

   新华社记者

  近日,身为流行病学博士、公共卫生专家的民进党当局副领导人陈建仁,搬出“维基百科”里的数据“诊断”攸关人命的医学问题,一边夸赞台湾的新冠病毒检验阳性率低而涵盖率高,一边毫无根据地造谣攻击大陆的防疫资讯“毫不透明”。其披着专业外衣,背离科学严谨,公然胡说造谣,性质尤为恶劣。

  陈建仁在网上发布帖文,主要是为了反驳岛内媒体对当局是否通过控制筛检量以营造无社区传播假象的质疑。陈某人真煞费苦心,在一个可自由编辑、修改内容的网络百科上抓取数据,进而推导出台湾检验涵盖率甚至高于韩国的结论,而台湾和韩国的检测人数分别是约2万和30万。“2万>30万”,只能说,陈建仁的数学逻辑水平超群绝伦。

  陈建仁不仅背离专业理性胡说,大玩数字游戏,还公然造谣。他以所谓“有报道”指称大陆3月20日起将不再检验疑似病例,事实上是毫无依据的假消息;又以“维基百科”上没查到大陆的病毒检测阳性率数据,指控大陆资讯“毫不透明”,把锅甩得妥妥的。

  这样一个顶着学术光环的公共卫生专家,对大陆卫生部门及世卫组织面向全球持续公布的专业数据完全视而不见,就靠着说不出来源的报道和非专业网站的数字来做“专业”判断,这奇葩已非举世罕有,而真是举世独有。

  事实上,新冠肺炎病毒单靠核酸检测并不完全准确。根据大陆最新诊疗方案,病例确诊需结合核酸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胸部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标准。有些病例并非通过核酸检测确诊,两者并非完全关联。而且,大陆方面也没有掩盖病毒检测数据。以疫情一度最严重的武汉市为例,2月27日至3月2日,每日核酸检测约2万人。相关数据在网上随处可得,何来不透明?身为专家,陈建仁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

  近期,包括世卫组织及美、英、德、以色列等国专家均指出,中国大陆对疫情信息发布及时透明,为维护全球和地区公共卫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为何陈建仁的“诊断”与世界公共卫生权威专家主流观点迥然不同?

  陈建仁信口开河并非一次两次,稍微回看其近期涉“疫”言论,便可透见此人品行。他宣称台湾防疫“先知先觉、剑及履及、超前部署”,又妄言台湾若是世卫组织成员,台湾专家就能早进入武汉提前发出示警,还造谣攻击世卫组织“一再附和中国疫情可防可控”,恶言指责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其意再明显不过,一则是褒扬台湾防疫做得就是好,二则是指责世卫组织不让台湾加入就是错,前者得问问台湾民众怎么看,后者则要问问国际社会怎么看。自我标榜要经得起社会公论检验,而气急败坏、信口雌黄、背离专业地抹黑叫嚣,则完全暴露了自私、丑陋的政客本性。

  这种本性当然不是陈建仁个人所有。疫情发生以来,民进党当局、“独”派政客及媒体轮番上阵,持续进行政治操弄,不断编造谎言,大肆抹黑大陆,无所不用其极地煽动仇恨、挑起对立。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但他们心心念念却惟政治算计,只想着如何“反中抗中”“以疫谋独”,企图趁火打劫,捞取一党一己之政治私利。面对良知的“检测剂”和人性的“临床诊断”,陈建仁们就没有一点惭愧吗!

(责任编辑:魏敏)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