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防疫情稳经营 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有序复工复产

2020年03月24日 12:51   来源:央广网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周年,河北省紧紧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纾解这个“牛鼻子”,从引进单体项目到引导产业聚集,精准承接京津项目转移。近日,中办国办复工复产调研河北组来到了沧州市,实地了解了这里部分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的复工复产情况,解决他们实际遇到的困难。

  伴随着自动化机器人整车组装时发出的“哒哒”声,北京现代沧州工厂的生产车间内恢复了往日的繁忙。8.6万平方米的总装车间内,大约400名工人在线作业。与以前不同,戴上口罩成了“规定动作”。吉林小伙张晨曦2016年入职到这里,从此成了“半个”沧州人。2月9日,他从吉林老家辗转回到了沧州,隔离了14天后,重返岗位。能上班了,张晨曦的心情有些激动。张晨曦告诉记者:“我比较激动,希望尽早复工,跟人见见面或者有更多的交流。”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生产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王志达 摄)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落户河北的体量最大的项目。从2月17日开始,这里的发动机生产线就已经开始运转起来,到3月13日,整个工厂全面恢复生产。为此,沧州市可没少下功夫。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厂长韩桂升表示:“(沧州)协调社保及公积金等缓缴政策,开展金融资金支持;调整水、电、燃气等相关费用,降低运营成本,沧州市及开发区管委会在特殊时期降低能源费,并推进相关费用的延期支付。”

  韩桂升觉得,既要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又要顺利复工复产,如何把流动的人控制住,是个难点。尤其对于一家合资企业来说,这里不仅有本地员工、外省员工,甚至还有韩国籍员工。对返岗人员做好隔离与服务,是个技术活。

  韩桂升:一部分人没让进工厂,在开发区有一个倒班宿舍,让他们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这些人员都是沧州地区以外的。”

  记者:咱们厂有韩籍人员多少人?

  韩桂升:一共18人。17个人隔离完了以后还做了两次核酸检测,还有1人目前正在隔离当中。

  员工回来了,防护物资够不够?这件事,调研组一直挂在心上。在河北赛诺膜技术有限公司,调研组详细询问了有关情况。

  调研组:企业有什么实际的困难吗?比如医疗物资,口罩这些够不够?

  企业负责人:这方面没有困难。

  调研组:物资还是比较充足的?

  企业负责人:对,物资比较充足。

  河北赛诺膜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中东欧产业园区内,最早从北京引入的企业之一,同时也是园区第一家复工复产的非疫情防控物资企业,其产品主要销往北美等国家。受疫情影响,生产线人员到岗率达到75%,但复工率却只有50%。在调研组的详细询问下,总经理孙海生道出了苦衷:“疫情影响,直接导致订单减少。因为我们的订单,涉及到客户端,要有土建工程,要有建设,现在建设方面还没有完全开放,什么时候等建设放开了,我们的产品才能正常。”

  针对这一摆在眼前的困难,调研组和企业一起想起了办法。

  调研组:我们这次调研的主要目的就是看没有复工的企业,问题卡在了哪里。

  孙海生:我们也在积极扩展,比如欧洲市场、东南亚市场。

  目前,沧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商贸流通服务企业、涉及民生企业等的复工率均达到了90%以上,甚至接近100%,实现了应复尽复。(记者王志达)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