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发购房补贴、放宽预售条件……多地助房企稳楼市

2020年03月26日 09:29   来源:中新经纬   

  连日来,为应对疫情对楼市的冲击,据不完全统计,已有武汉、长春、深圳、杭州、南京、郑州、济南、苏州等多地出台措施保障房地产业稳定发展。

  发购房补贴、放宽预售条件

  “真金白银”助房企稳楼市

  据经济日报报道,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2月份不少城市出现了新房和二手房“零成交”现象,房企破产数量同比上升。

  中新经纬客户端梳理发现,已有武汉、长春、深圳、杭州、南京、郑州、济南、苏州等多地出台措施应对疫情助房企稳楼市。

  其中,为减轻房企负担,上海、西安、无锡、南昌、南京等城市出台土地新政,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允许变更出让价款缴纳期限、顺延土地评估和规划条件有效期、调整履约监管方式、容缺办理相关规划许可手续。

  除土地新政外,深圳、郑州、武汉、长春还分别从解冻预售资金、帮助企业贷款、放松预售监管、降低预售标准来帮助房企渡难关。

  深圳提出,部分房企可申请解冻不超过20%预售资金;截止3月23日,郑州市房管部门累计帮扶企业463家,帮助房企贷款5.6亿。武汉通过放松预售监管来缓解房企资金压力,长春降低预售标准,使得相关房企的预售条件放松。

  另外,桂林、钦州、东兴、玉林等城市直接“真金白银”给买房者送福利,促进楼市稳定、健康发展。桂林指出,2月24日至6月30日期间在桂林买房契税全额补贴;钦州、东兴均规定,2020年3月1日至31日期间在市本级购买新建商品房(含住宅、商业、办公)的,按已缴契税为基数,契税补贴比例为100%;玉林规定,契税补贴额度为3月份进行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的契税补贴比例为50%。马鞍山提出,首套普通住房交易购房补贴政策延期至2021年2月28日,最高可获得补贴房款1.5%。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认为,未来会有更多城市出台稳定楼市的政策。措施不仅从购房补贴、放宽预售条件、延缓缴纳土地出让金,而且部分城市或实行房贷首付下调;放松限购限贷、融资信贷条件,从而达到稳定楼市的目的。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从地方政府角度来讲,房地产作为城市重要产业,如果各地库存压力变大,各地调控或会放松,但各地也会谨慎考虑,防范炒房行为。

  40天内五地新政接连被撤回

  专家:地方试探政策红线

  2月21日,驻马店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将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房首付比例降低至20%。一周后的2月28日,驻马店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被约谈,此后该政策文件被撤回。

  3月3日,广州印发《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为优化商服类项目建设和销售管理,商服类项目未完成规划报建手续的不再限定最小分割单元;商服类项目不再限定销售对象,已确权登记的不再限定转让对象。3月4日早间,该通知被从官网撤回。当日晚22时18分重新被挂在政府官网上,上述内容均被删除。

  3月12日,宝鸡印发《宝鸡市住建行业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稳企业稳民生稳发展若干措施》,各银行要积极争取降低首套住房贷款首付比例政策,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40万提高至50万。由此成为首个鼓励商业银行降低首付比例的城市。该文件发布未满12个小时就被撤下。

  3月15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关于促进济南绿色建设国际产业园发展十条政策》。两天后的3月17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发布更正声明称,文件涉及“预售监管资金即征即返”;“在先行区直管区范围内购买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商品住宅的,不受济南市限购政策约束”的表述不准确,现予以更正。

  3月24日下午,海宁市政府新闻办微博“海宁发布”发布消息称,在3月25日至4月24日云上房博会期间,“非海宁户籍人口在海宁限购一套住房”政策暂不执行。这意味着非海宁户籍人员在海宁可以买多套房。当日傍晚,上述内容均已被删除,当地政府部门也否认出台上述松绑政策。

  3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应对国际疫情影响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发布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亮表示,要坚决落实“房住不炒”的要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在符合“房住不炒”的原则下,针对刚需和改善应该出台一定的政策,这不违背楼市调控原则,也不会对市场带来太大影响,但包括海宁等松绑政策,的确有鼓励炒房的嫌疑。整体看,疫情下,少数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城市都被叫停。而后续房地产政策的取向很可能有所改变。

  张大伟补充道,虽然多个城市的政策“一日游”,但在地方财政压力下,预计后续依然还会有更多城市会试探政策底线。特别是三四线城市,财政压力大,松绑房地产调控,稳定活跃房地产市场的预期更强烈。(中新经纬APP)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