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深圳4月11日讯 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不黑不臭;茅洲河、深圳河等五大河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Ⅴ类标准;福田河、大沙河、观澜河、龙岗河等河流水清岸绿……经过4年综合治理,深圳实现了水环境历史性转折。2019年,深圳被国务院评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城市,并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水污染问题曾是深圳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圳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市水务局副局长龚利民说,2016年初,深圳市310条河流中有159个黑臭水体,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数量最多,茅洲河、深圳河等五大河流水质都是劣Ⅴ类。环境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污水管网缺口达5938公里,雨污不分的小区、城中村超过1.2万个,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从2016年起,深圳全面向水污染宣战。仅深圳河流域内就实施80余项治水骨干工程;新增污水管网409公里;完成2000多个小区的正本清源改造;流域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28.6万吨/天。这些举措有效削减了进入深圳河的污染源。
在水污染治理过程中,深圳坚持系统治理,创新推行“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的治水模式。打破以往“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做法,统筹打包流域所有治水项目,招选大企业统一实施,推动工程大幅提速。统筹“厂、网、河”等涉水全要素,以水质为目标,联合调度水质净化厂、管网、泵站、水闸等设施,最大程度发挥系统效能。同时,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岸上岸下,针对市内河流,在全国首创成立城市流域管理机构,对流域涉水事务实行统筹协调、统一管理和精准调度。
“水污染问题表现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龚利民说,深圳坚持源头治理,推行雨污分流技术路线。4年来抓住管网这个核心,建成污水管网6274公里,完成小区、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13793个。
与此同时,深圳紧盯污水源头,创新推行排水管理进小区。修订特区物业管理条例、排水管理条例,突破小区红线,委托专业排水公司,对小区内部排水设施实行精细化管理,管好排水管网的“最后100米”。
走进福田区百花园一期小区,地面上的井盖独具特色——在不同的井盖外圈,分别涂着蓝色和红色颜料,这是小区雨水、污水系统的标识。作为福田区排水管理示范小区,该小区通过正本清源雨污管网分流改造,已实现雨水排放口晴天无排水、雨天无排污,产生污水全部排入市政污水系统。
作为深圳河主要干流之一,福田河上游暗涵污染问题是治污工程的“深水区”。福田河上游暗涵段长达2.34公里,流域面积4.4平方公里,雨污混流严重,雨季污水外溢对河道水质产生严重影响。为治理这一顽疾,福田区率先提出暗渠源头治理,通过实施暗渠清淤、截污,打开暗渠总口,从根本上解决河流污染顽疾。在施工过程中,依靠无人船、气体监测等手段,全覆盖管理和全天候监测暗涵整治工作。在人工不便施工的部位利用清淤机器人作业,以保证作业安全。在河道两侧排污口布置截污管,确保旱季污水不入河,减小雨季初期雨水污染。经过一年多的治理,福田河暗涵出口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昔日的黑臭水体如今清水潺潺。
“水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龚利民说,虽然深圳市水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折,但仍然面临老旧屋村雨污分流难、存量管网排查修复改造难、暗涵数量多整治难、涉水污染源管控难“四大挑战”。今年是“水污染治理巩固提升年”,深圳将按照建设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实现“治污”向“提质”迈进,全力推动水环境长治久清。2020年底前,实现全市河流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V类以上,力争到2025年,全市河流水质达到IV类以上,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可游泳”的Ⅲ类标准。(本报记者 杨阳腾)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