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高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焕发新活力

2020年05月09日 14:25   来源:延安日报   

  “云招商”成功签约4个项目,总投资22.5亿元;规上企业复工率达100%,续建项目全部复工……延安高新区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经受住了考验,用实际行动打响了经济保卫战。作为延安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承载平台,高新区时刻牢记职责使命,围绕延安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精准做足“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大文章,在双招双引、产业升级、创新创业等方面不断发力,开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1“无中生有”聚产业

  立足延安资源禀赋优势,按照打造“能源科技特色园区”的发展思路,延安高新区大力构筑产业要素洼地,营造产业生态,在双招双引上久久为功,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2019年签约项目48个,投资总额330亿元,涉及高端能源装备制造、能源开采技术服务、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现代服务、文化创投等领域,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6.5亿元,一批新经济、新业态从无到有,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2019年4月,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彩虹延安光伏玻璃生产项目开始窑炉升温,为试生产做最后的调试和准备。5月打通了首条热端生产线后正式投产,可年产光伏玻璃2600万平方米,配套装机3.7GW光伏组件,目前已按计划顺利达产。热浪滚滚的窑炉、不绝于耳的机器轰鸣声都在向人们宣告新能源产业在延安的新发展。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别是丰富延安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为向往延安的人们提供新看点的现代文创产业,是高新区产业发展的新视角。借助延安独特的政治优势和旅游文化资源,延安高新区引进延安万达红色文旅小镇项目,建设集红色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红色文化产业园,打造高端文化旅游品牌。7月20日,以山丹丹花为主体造型的项目展示中心建成投运,成为延安新地标和新文旅的发端。同时,与韩国DHCE机构合作,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以延安红色记忆和红色资源为蓝本,通过视觉、触觉、嗅觉等方式再现历史场景,为游客提供“身在其中”的沉浸式体验,科技元素与文化创意的碰撞为旅游产业增添新的色彩。

  新产业、新项目从引进到落地并不容易,需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的智慧和勇气,更需要担当的肩膀和服务的精神。为了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延安高新区持续优化创业孵化体系、创新支撑体系和产业培育体系,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上倾心用力。专门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通过提供政策引导、资金融通、科技创新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帮助新企业、新项目更快更好地适应环境、融合发展。彩虹光伏玻璃项目用气紧张、金风风电装备大件运输难、标准化厂房短缺、拆迁安置等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第四届丝博会上引入的延安天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艾草的种植、提取,艾灸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签约后短短一个多月,公司就入驻了标准化厂房顺利投产,这让公司生产负责人鲜天波颇为感慨:“如果我们要建厂房的话,要先申请建设用地,然后进行土建,这个要花很多时间,现在可以直接入驻,还帮我们办理了大部分的前期手续,不仅缩短了落地周期,还节约了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天才生物申请了新的包装车间,产品远销四川、河南等地,预计年产值1亿元,在增加地方财税的同时,也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

  “排除后顾之忧,让企业安心做好生产、研发等围墙内的事,是我们的职责。”管委会副主任丁许军说。

  2“有中生新”促转型

  针对传统产业基础深厚、增长动力不足的特点,延安高新区努力当好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和推动传统经济与新经济融合发展的“粘合剂”。通过引导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助推产学研用一体化,一批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和传统生产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提质增效。延安卷烟厂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产值增长19.5%;大唐热电联产、彩虹光伏玻璃、金风风电装备等新项目产能加速释放,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延安嘉盛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是第一批入驻高新区的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具有年产石油油管、套管30万吨能力的西北地区大型专业化石油机械制造企业。“求稳不是我的目标,创新发展才是,只要企业能上台阶,我当不当这个董事长都不是问题。”2019年初,65岁的嘉盛公司创办人苏忠贵的表态让人印象深刻,也似乎预示着2019年对嘉盛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

  通过扩建石油装备装配车间,新建科技研发大楼及生产试验基地,大力进行技术改革,嘉盛公司的输油管材在生产能力、产品使用寿命和后期服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但执着的嘉盛人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们着眼于油气资源开采难、成本高等技术难题,开始在提高开采工艺、研制高端石油钻采物资装备上下功夫。

  技术革新必须有强大的科研力量作支撑,嘉盛公司求贤若渴,四处对接领军专家和人才。在市委、市政府及高新区管委会的帮助下,先是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石油管力学与环境行为学术方向带头人施太和来到高新区,现场指导油气开发与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应用,为嘉盛石油管材防腐问题提出实策实招,并促成了嘉盛公司与西南石油大学等院校的合作。7月,由知名材料科学家、石油管材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石油管材研究工作的主要开创者之一李鹤林领衔的院士工作站设立,主要围绕超深井、高温高压井况的材料选型等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很快,在李鹤林院士工作站的助力下,嘉盛公司研发生产出了JST4特殊螺纹油管,相比之前的产品具有更好的连接性及密封性,有效提高了石油管重复使用次数,同时降低使用成本约20%。仅JST4一项,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亿元,利润800万元。

  科技革新的力量和效用是巨大的、迅捷的,也是震撼人心的,院士工作站的成立和JST4特殊螺纹油管的面世为这个传统油服企业转型升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激发了企业和员工干事创业的动力:企业有了追赶国内外标杆企业的信心和决心,员工有名师指点,技术能力、科研创新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技术及研发骨干梯队迅速壮大,“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在嘉盛公司的应用可谓一举多赢。

  近年来,延安高新区的第一代入驻企业纷纷借助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发展,从追求增长值、生产规模到更加注重增长质量转变。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0家,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65.73亿元,同比增长14.90%。

  3服务体系再升级

  2019年12月25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2019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延安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赫然在列,正式跻身“国家队”,这是继2017年12月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后的又一重要突破,标志着延安高新区的孵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孵化更多意味着服务,而融资难可以说是中小企业共同的难题。作为高新区孵化基地核心服务板块,投融资公司主动上门服务,为企业宣传最新政策、推广最新金融产品,量身定制资金解决方案。创业服务中心设立了创投基金,助力创业梦想;通过牵线搭桥结对子,为企业争取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2019年共为入孵企业争取创投基金600万元,对接民间资本600万元,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进度。

  “我们企业没有不动产,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融资,创业服务中心经常帮我们对接各种商业合作机会以及发展资金,特别是高新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政银企业,融资渠道广、对接快,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帮我们解决投融资需求。”入孵企业中庆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张晓卫说,“除此之外,创业服务中心总是第一时间与企业对接政府政策,最近我们公司申报的4项专利都得到了相应奖励,还享受了银行贴息和所得税返还的优惠,这不仅仅是减负,更是暖心的激励。”

  入孵的大多数企业属于科技型企业,除了资金,核心问题之一还有如何将科研理论或项目设想付诸实践。在不断优化导师队伍的基础上,创业服务中心举办项目路演、创业大赛等各类活动,加大对延安高新区优势产业、招商引资政策宣传力度,吸引全国优秀的创业企业、创业团队及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将商机及目光投向延安,走进延安高新区。7月,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谢吉华、谭鸿鑫、姚宏波、孙兰兰、王健、孔令博、丁磊、齐磊等八位全国知名创业导师走进高新区,分享创新创业经验,并为创业者们答疑解惑、指点迷津,部分创业者还与导师们现场结对子,获得了金牌创业导师一对一指导的难得机会。11月开幕的大型创业求职系列活动《寻找合伙人》,其主旨就是通过搭建企业、创业者对接平台,解决“融资难、提升难、用工难”等问题,实现合作多赢。经过为期一个月的角逐,涌现出“延安山地苹果免套袋膜”等一批优秀创业项目,促成30多家企业、创业团队与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将全市创新创业氛围推至新高潮。

  截至2019年底,孵化基地在册企业129家,入驻企业56家,毕业企业21家。申请各项专利与著作权300多项,涉及科技、电子商务、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实现年产值2亿元,利税达1200万元。创业孵化基地被团省委授予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创业服务中心被陕西省总工会授予“陕西省工人先锋号”。

  2019年,高新区喜讯频传:被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升级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延安首个保税仓正式批准设立……各项工作加速推进,目标任务超额完成,为延安经济转型升级、追赶超越注入了新的强劲动能。可以说,延安高新区是以迎接新挑战的自觉和挑战不可能的自励,开创了当前工作新局面。关于今后的发展方向,延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矿平这样说:“进入信息化时代,我们再不能重复昨天的故事,必须紧盯国家政策、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以‘高’‘新’为指引,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在延安转型升级追赶超越进程中勇当先锋、争作表率!”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