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台湾“胡妈”在四川:用爱与热情逐梦生态农业

2020年06月22日 08: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成都6月21日电 台湾“胡妈”在四川:用爱与热情逐梦生态农业

  作者 岳依桐

  “18年前我还是个农业‘小白’,现在只要到地里走一遭,基本上没有问题能逃过我的‘法眼’。”快步走在田坎间,65岁的台湾人胡淑美照例早起,在自己位于四川崇州市的农庄内巡视,不时弯腰拔掉杂草,动作麻利的她看起来丝毫不像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

  被大家亲切称为“胡妈”的胡淑美经营这家钧乔疯狂农庄已经18年。之所以用“疯狂”命名,是因为涉足生态农业之初,不少亲朋好友都想要“劝退”她。“他们说‘这一行多苦多累啊,你是不是疯了’?”胡淑美笑道,“有多爱就会有多‘疯’,这种‘疯’背后是我永远不灭的热情。”

  虽然在台湾出生长大,但因为父亲是湖北武汉人,胡淑美对大陆的感情一直很深厚。1997年,胡淑美辞去稳定工作到大陆经商,对四川“一见钟情”的她在这里一呆就是23年。2002年,做了几年贸易的胡淑美机缘巧合与农业结缘,创立了钧乔疯狂农庄,也开启了她在生态农业领域“摸爬滚打”的18年。

  彼时生态农业在大陆还算是“新名词”,虽然胡淑美满怀热情,从无到有的过程仍十分艰难。“一直到2010年都是种什么亏什么,快把我‘老底’掏空。”因为天天做农活,胡淑美的指关节常年发炎,必须贴膏药止痛。“但坚持做喜欢的事让人活力无限。只要干得动,哪怕到了90岁、100岁,我都要下地劳动。”

  找专家咨询、学习农业技术……在胡淑美的努力下,钧乔疯狂农庄的生态循环系统逐步完善。经微生物技术“加持”,400余亩从来不用除草剂、农药的土地里,80余种瓜果蔬菜茁壮生长。家禽、牲畜的粪便通过农庄中的小型生态湿地进行初级净化,粪水变成天然有机肥料。新鲜采摘的农作物当日便配送至客户家中。

  农庄经营步入正轨后,胡淑美仍然没有闲下来。除了坚持学习农业理念和技术,她还将一些废旧物品回收,改造成花架、篱笆、凳子等实用品。“虽然大家都叫我‘胡妈’,可我的脑筋只有25岁,因为我每天都在学习、思考和创新。”爽朗的胡淑美笑着说。

  如今,胡淑美和儿女一起生活在农庄中,一家人将四川称为“第二家乡”。胡淑美的女儿洪维谦说,自己很喜欢这里开放包容的环境和乐观大方的居民,时常向台湾的亲朋介绍四川、大陆,分享所见所闻和快乐。“虽然有人认为每天忙农活会很辛苦,但其实能够选择自己热爱的生活方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近年来,“胡妈”一家还将钧乔疯狂农庄作为一个台青看四川的窗口,接待了数十位想要到大陆发展的台青。“带他们去成都、都江堰和四川天府新区,让他们了解这里的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这也是加深两岸情谊的一种方式。”

  大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惠台政策吸引了不少台青前来逐梦。“机会很多,但关键还是在个人,”作为“老台商”,胡淑美希望来大陆的台青能够抱着“破釜沉舟”的勇气,对自己选择的事业坚持不懈,“祝所有人都能梦想成真。”(完)

(责任编辑:魏敏)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台湾“胡妈”在四川:用爱与热情逐梦生态农业

2020-06-22 08: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成都6月21日电 台湾“胡妈”在四川:用爱与热情逐梦生态农业

  作者 岳依桐

  “18年前我还是个农业‘小白’,现在只要到地里走一遭,基本上没有问题能逃过我的‘法眼’。”快步走在田坎间,65岁的台湾人胡淑美照例早起,在自己位于四川崇州市的农庄内巡视,不时弯腰拔掉杂草,动作麻利的她看起来丝毫不像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

  被大家亲切称为“胡妈”的胡淑美经营这家钧乔疯狂农庄已经18年。之所以用“疯狂”命名,是因为涉足生态农业之初,不少亲朋好友都想要“劝退”她。“他们说‘这一行多苦多累啊,你是不是疯了’?”胡淑美笑道,“有多爱就会有多‘疯’,这种‘疯’背后是我永远不灭的热情。”

  虽然在台湾出生长大,但因为父亲是湖北武汉人,胡淑美对大陆的感情一直很深厚。1997年,胡淑美辞去稳定工作到大陆经商,对四川“一见钟情”的她在这里一呆就是23年。2002年,做了几年贸易的胡淑美机缘巧合与农业结缘,创立了钧乔疯狂农庄,也开启了她在生态农业领域“摸爬滚打”的18年。

  彼时生态农业在大陆还算是“新名词”,虽然胡淑美满怀热情,从无到有的过程仍十分艰难。“一直到2010年都是种什么亏什么,快把我‘老底’掏空。”因为天天做农活,胡淑美的指关节常年发炎,必须贴膏药止痛。“但坚持做喜欢的事让人活力无限。只要干得动,哪怕到了90岁、100岁,我都要下地劳动。”

  找专家咨询、学习农业技术……在胡淑美的努力下,钧乔疯狂农庄的生态循环系统逐步完善。经微生物技术“加持”,400余亩从来不用除草剂、农药的土地里,80余种瓜果蔬菜茁壮生长。家禽、牲畜的粪便通过农庄中的小型生态湿地进行初级净化,粪水变成天然有机肥料。新鲜采摘的农作物当日便配送至客户家中。

  农庄经营步入正轨后,胡淑美仍然没有闲下来。除了坚持学习农业理念和技术,她还将一些废旧物品回收,改造成花架、篱笆、凳子等实用品。“虽然大家都叫我‘胡妈’,可我的脑筋只有25岁,因为我每天都在学习、思考和创新。”爽朗的胡淑美笑着说。

  如今,胡淑美和儿女一起生活在农庄中,一家人将四川称为“第二家乡”。胡淑美的女儿洪维谦说,自己很喜欢这里开放包容的环境和乐观大方的居民,时常向台湾的亲朋介绍四川、大陆,分享所见所闻和快乐。“虽然有人认为每天忙农活会很辛苦,但其实能够选择自己热爱的生活方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近年来,“胡妈”一家还将钧乔疯狂农庄作为一个台青看四川的窗口,接待了数十位想要到大陆发展的台青。“带他们去成都、都江堰和四川天府新区,让他们了解这里的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这也是加深两岸情谊的一种方式。”

  大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惠台政策吸引了不少台青前来逐梦。“机会很多,但关键还是在个人,”作为“老台商”,胡淑美希望来大陆的台青能够抱着“破釜沉舟”的勇气,对自己选择的事业坚持不懈,“祝所有人都能梦想成真。”(完)

(责任编辑:魏敏)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