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交卷!全国过半省份高考收官!多地查分时间公布

2020年07月09日 09: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8日下午,伴随2020高考外语科目考试结束,全国超半数省份的高考结束。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举行的这场考试,留给我们太多深刻印象,也注定成为这届考生的珍贵记忆!

  终于考完!18省份结束2020年高考

  8日17时,伴随考试结束铃声响起,包括福建、山西、吉林等在内全国18个省份的2020年高考正式落下帷幕。

  由于考试日程安排不同,还有部分省份的高考将在9、10两日陆续收官。

  这其中,辽宁、西藏、新疆、江苏、上海、黑龙江、内蒙古、江西8省份将在9日结束所有考试。

  北京、天津、浙江、海南、山东5省份将在10日结束考试。

  另外,由于安徽歙县考区遭遇洪灾导致7日的高考未如期开考,经综合研判,报教育部批准,该考区将于9日启用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数学(文、理)科目副题进行考试。

  当疫情遇到高考,这届考生太难了!

  报名人数比去年增加40万人、长时间居家复习、高考延期、洪涝频发……

  当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大考遇上新冠肺炎疫情,一系列挑战随之而来,不少网友都感叹:这届考生太难了!

  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次有组织的集体性活动,今年的全国高考留下不少令人难忘的特殊“镜头”。

  ——考场内外的口罩与“一米线”

  疫情之下,口罩成为了2020年全国高考的新“标配”。

  依照官方发布的《2020年高考防疫关键措施10条》,即便是低风险地区的考生,在进入考场前也要佩戴口罩,备用隔离考场和中高风险地区的考生,更是要全程佩戴口罩。

  这两天,尽管已是炎炎夏日,1071万考生依旧严格遵守了入考场测体温、戴口罩的规定。

  除了口罩,考场内外的“一米线”设置也让今年的高考多了些“距离感”。

  考场外设立“家长等候区”、家长“隔空”送考、考场内课桌前后左右间距大于1米……疫情之下,考场外少了拥挤的人潮,但不变的是送考温情。

  ——特殊的作文命题

  特殊之年的高考,“疫情”也出现在了作文试题中。

  在全国新高考Ⅰ卷中,要求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北京卷中的微写作以“三选一”的形式出现,其中一个题目就是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快递小哥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天津卷的题目则是围绕“中国面孔”展开,要求考生就走过2020年的春天,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半年来,高三的考生们亲眼见证了举国抗疫的历程,经历了线上教学、高考延期,这场疫情给他们留下了怎样的深刻印象,最终也将呈现在答卷中。

  ↑7月8日,湖北咸宁,暴雨致考生被困,消防紧急送考 湖北咸宁消防供图

  ——高温与洪水下的艰难赶考路

  作为自2003年以来首次在7月举行的全国高考,今年,部分地区的考生还遭遇了极端天气带来的挑战。

  高考首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就遭遇了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县城多处洪水上路、严重积水、道路受阻,导致歙县考区原定于7月7日的语文、数学科目考试延期举行。

  8日,湖北多地也出现暴雨引发的内涝,导致部分考生赶考受阻。仅黄梅县华宁高中就有500多名高考学生被困。

  面对突发情况,公安机关、应急救援部门等也迅速行动,大型铲车、消防车、橡皮艇、澡盆……这些都变成了转运考生“赶考车”,只为他们能够顺利抵达考场。

  在海南,高考期间,一些地区出现37℃以上的高温天气,考生遭遇了高考变“高烤”。

  微博网友都不禁感叹:2020年的高考实在是历史性的一届!

  而洪水和高温下的赶考之路,注定成为这届考生难忘的记忆。

  多地查分时间已公布

  部分省份高考大幕落下,但后续工作仍没有结束,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就是查分放榜时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日下午,已经有北京、山东、湖北、吉林、青海、湖南、甘肃等在内的多省份公布了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大部分定于本月的下旬。

  其中,湖北、甘肃高考成绩预计将于7月23日向考生发放。青海、北京成绩公布时间为7月25日。

  吉林今年高考阅卷工作将在考试结束后举行,预计7月26日前结束。届时公布高考分数和录取分数线。

  山东高考评卷统分工作从7月11日开始,到7月25日结束,高考成绩将于7月26日17时公布。

  湖南将于7月25日前划定2020年录取控制分数线,随后公布考生成绩和录取控制分数线。

  除此之外,各地也明确了志愿填报时间。

  例如,湖南的考生填报志愿时间为:本科提前批志愿(含该批的国家专项计划)7月26日至27日填报,其他批次志愿7月26日至8月1日填报。

  甘肃高考志愿填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5日20:00至27日20:00;第二次志愿填报时间为:9月4日20:00至6日14:00。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