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江苏主要经济指标回升 经济运行由稳转好

2020年07月29日 11:15   来源:中国江苏网   付奇

  上半年,江苏经济在经历震荡调整后不断加快复苏的步伐。新近出炉的“期中成绩单”显示:今年1-6月,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46722.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9%,实现极为不易的正增长。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升,经济运行由稳转好,社会发展大局稳定……一系列优异表现展现了江苏经济的韧性,更给了我们持续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复苏的底气与信心。

  眼下,雨水连连的江苏已经“出梅”,江苏经济也正乘风破浪、奋楫前行。

  捧出半年“成绩单”,彰显经济大省发展韧性

  这几天,江苏各地上半年GDP陆续出炉:苏州,同比增长0.8%;无锡,同比增长0.8%;常州,同比增长1.3%......

  “从一季度全省GDP同比下降5%,到上半年实现正增长,在多重矛盾和困难叠加的情况下,这一成绩来之不易。”省统计局负责人分析说,回望上半年,经济运行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取得了好于预期、好于全国的经济“期中成绩”。和常年相比,0.9%的经济增速或许并不显眼,但进入“正区间”,足显“V”形反弹的趋势,体现了江苏经济的韧性和潜力。

  更弥足珍贵的是,上半年,江苏经济不仅实现正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加速转换,“宅经济”“挖掘机指数”“内循环”“新基建”等新语、热词,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江苏经济的新面貌和强活力。

  ——先进制造业成为引领经济回暖的突出亮点,新兴动能驱动经济的作用显著增强。

  上半年,受电子、医药行业拉动,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至47.07%。“新基建、新产业、新市场发展势头迅猛,代表着产业升级的未来方向。”省工信厅运行监测协调局相关人士举例说,截至6月底,江苏今年新建5G基站已达2.5万座,位列全国第一方阵,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成为各地投资的“重头戏”。

  ——市场“坚冰”渐渐融化,消费热度重燃。

  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今年以来,江苏省消费券发放规模超过27亿元,撬动社会消费达300亿元。上半年,虽然全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与一季度相比,降幅明显收窄。全省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1.7%,仅网络餐费收入便同比增长33.3%。“在疫情影响下,零售业正加速数字化转型。”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

  ——外资外贸在严峻形势下趋稳转好,逆势“扬”出外资大省的自信。

  南京海关最新统计,1-6月,江苏实现外贸进出口超2万亿元,降幅较一季度大幅收窄6.6个百分点。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落户昆山、总投资11亿美元的LG化学LCD偏光片项目签约张家港……“在疫情动摇投资信心的上半年,江苏省实际到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超100个。”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1-5月,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23.3亿美元,同比增长8.7%,利用外资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促经济复苏、保民生稳定,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3%,确保了“非常时期”全省民生继续改善,生活秩序和社会大局有条不紊。

  按下复苏“快进键”,多管齐下夺取“双胜利”

  0.9%增速的背后,是全省上下一心,“两手抓、两手硬”奋力夺取“双胜利”的生动实践。

  “尽管受疫情影响很大,但企业经营状况已逐步回暖。”连云港塔山湖柳工艺品公司总经理陈建连坦言,过去几个月“心情就像坐过山车”,疫情暴发后,发往欧洲的20个订单被取消或延迟发货,企业因资金流断裂一度难以为继,“多亏了政府送上门来的减税降费‘大礼包’,仅4月、5月我们就退税310万元,企业一下子活起来了”。

  类似的场景,得益于江苏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精准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苏10条”“江苏50条”“惠企22条”……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降、免、减、缓、返、补”政策“组合拳”密集出台,全力疏通各类堵点。上半年江苏省发改部门为企纾困降费减负超过200亿元。

  在政策“叠加效应”的拉动下,江苏省复工复产的“进度条”一直领先全国。省工信厅统计显示,早在今年3月中下旬,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复工面已提升至99.7%。“我们发挥国有资本的带动力,在‘自救’的同时,投资参股中小环保企业,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降低中小企业治污成本。”省环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方斌斌说。打通“梗阻”,由“点”及“链”、由“大”带“小”,疫情期间,江苏形成了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复产的“江苏经验”。

  一组数据凸显了市场复苏的强劲活力:截至6月末,全省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111万户,比上年底增长6.3%,与去年同期相比,则增长19.9%。个体工商户成为市场中最活跃的板块,日均增长超4000户。市场主体数量不降反升,成为我省纾困惠企政策落地有声,促进市场全面复苏、经济运行稳中趋好的最佳写照。

  菜场更热闹了、社区经济兴起了、文旅场馆开放了,城市烟火气也随之回归。社群营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开启了商家转型发展的大门,餐饮连锁品牌“小厨娘”在南京的24家门店均开通外卖,每天外卖单量达1500单左右。受疫情冲击严重的文旅行业也扛过“寒冬”,全省近2000家旅行社中目前已有1800余家恢复营业。

  电力攀升、交通回暖、产能提升……从复工复产到主动求变,今年以来,全省各地不断在“抢”中促转型、在“拼”中寻新机,各类“新经济”“新产业”“新消费”,成为转型攻坚的新战场和夺取“双胜利”的主战场。

  化危为机育新局,走出铿锵转型步伐

  眼下,江苏经济犹如疾风骤雨后出现的一抹彩虹,但长远看,“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景象还没有到来。

  “现在疫情尚未结束,风险无时不在。必须创新思路适应新发展格局。”东南大学首席教授、省政府参事徐康宁提醒说,要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尤需在“稳”和“保”的基础上寻求发展。稳住经济基本盘,才能兜住民生底线。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就是稳增长、促发展。”7月27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指出。“市场主体是经济趋稳和再度活跃的基础。”省市场监管局局长朱勤虎表示,还需进一步提高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将商事登记确认制、“一企一证”、住所在线核验等改革试点适时向全省推广,促进市场主体“快生多生”,以市场活力的充分释放对冲疫情影响。

  困局也是变局,尽管疫情对我省经济带来全面冲击,但也带来全新的机遇——

  6月下旬举办的“南京创新周”上,南京发布基因图谱、生态图谱、活力图谱和合作图谱“四大图谱”,向全球发出“南京邀请”:7月8日,常州市新基建发展推进大会召开,加快建设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体化基础平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7月18日,苏州举行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大会,提出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城市”……

  面对当前难得的各种复杂因素叠加的特殊环境,江苏各地抢抓后疫情时代产业复苏升级的重要窗口期,以更大力气推动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努力在疫情变局中开出产业升级的新局。

  开放再出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给作为开放大省的江苏,带来了发展的考验与提升的良机。

  区域化发展有了新突破——

  省内“走亲戚”、省外“交朋友”,城市之间互动越来越频繁:7月上旬,盐城党政代表团前往南通考察学习。此前,南通党政代表团马不停蹄,完成了对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的考察。苏锡常历史性地召开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宁镇扬三市党政“一把手”聚首签署五大协议,各市积极参与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共建,以最大的诚意和决心,投身国内大循环、共拓大市场,为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创造条件。

  开放型经济有了新内涵——

  上半年,江苏机电设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比上年同期继续有所提升,贸易结构正进一步优化。江苏开放型经济已经到了由对数量的追求,转向配置全球资源能力提升的阶段,正着力在更高的开放水平上融入世界经济。

  我们相信,顶住疫情冲击的江苏,必将走出转型提升与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

  记者 付奇 李睿哲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