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客货运中部地区"双第一" 郑州机场上半年交出亮眼答卷

2020年08月05日 09:39   来源: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客户端电 郑州机场继续成为中部地区机场的领跑者——来自河南机场集团近日发布“成绩单”显示,今年上半年,郑州机场实现货运逆势增长、客运恢复喜人,客货运规模继续保持中部地区“双第一”。

  今年1至6月份,郑州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25.51万吨,同比增长21.45%,增速位居全国大型机场首位,其中国际地区货量、全货机货量均同比增长超40%;完成旅客吞吐量801.1万人次,全国排名提升至11名,同比减少43.6%,增速位居全国大型机场第4名。

  目前,郑州机场日均航班量和旅客量都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0%以上,呈现出快速恢复发展态势。

  有专家指出,“新郑机场空运客货吞吐量保持中部双第一”是河南持续加强“空中丝路”建设质量的直观体现。这也是自2017年新郑机场首次实现中部“双第一”后,连续将这一优势保持三年。

  疫情期间,受多重因素影响,国际航空货运需求旺盛。河南机场集团凭借多年积累的软实力,紧抓蕴含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空中丝绸之路”的通道优势,大力拓展枢纽航线网络,新引进8家全货运航空公司、21家客改货航空公司,新开17条航线,新增20个通航城市。目前,在郑运营货运航空公司29家、航线50条、通航城市62个。

  由于国际货运包机和货运航线的猛增,多个货站持续处于满仓状态,郑州机场及时优化货站资源,改进保障流程,建设蓄车池等配套设施,探索货物组板、装卸等保障新模式,进一步厚植基础保障优势,郑州机场国际货运大通道进入快速提速期。

  同时,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也在加速推进。今年4月16日,郑州机场北货运区工程、中国邮政郑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项目同时开工,标志着机场三期工程正式启动。4月17日,郑州机场药品进口口岸首单测试成功。5月8日,郑州机场航空电子货运试点项目启动实施。5月10日,河南首家以郑州机场为主运营基地的货运航空公司——中州航空正式开航。5月13日,全球最大货航——卡塔尔航空公司开通郑州至多哈货运航线。6月9日,中原龙浩航空总部迁至郑州。

  不同于航空货运逆势增长,郑州机场客运受疫情影响尤为突出,日发送旅客最少时不足1万人。为此,河南机场集团千方百计加快恢复客运,全力支持航空企业复工复产,出台疫情期间专项扶持政策,减免航空性业务收费;夏航季换季后新增13个国内通航点;桂林航空在郑成立运营基地,多家航空公司增加停场过夜飞机,客运过夜运力达50架。目前,在郑运营客运航空公司51家、航线178条、通航城市116个。

  截至7月29日,郑州机场今年累计发送旅客超1000万人次,航空客运已进入快速恢复轨道。

  客运加快恢复的背后,离不开持续提升的旅客出行体验。暑运期间,郑州机场在原有晚到旅客安检通道的基础上,为登机时间特别紧张的旅客加开了一条安检通道。此外,还首次推出了违禁品流动收集车,安检引导员在旅客排队过检时手推违禁品流动收集车,提醒旅客取出随身携带的打火机、火柴等物品,放到收集车上的专业筐,进一步提高了旅客过检效率。

  据介绍,下一步河南机场集团将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同时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进一步扩大客货运规模,推动郑州航空枢纽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通讯员 施书芳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余嘉熙)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