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大跨步 四川自贸区按下向前“加速键”

2020年08月30日 17:45   来源:四川新闻网   胡旭阳

  四川新闻网成都8月29日讯(记者 胡旭阳 摄影报道)2017年4月1日,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时间转瞬即逝,今年是2020年,距离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在三年时间里,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究竟成果如何?8月28日,“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四川站)在成都启动,媒体团走进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都天府新区片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川南临港片区,用三天的时间去了解、去探寻自贸试验区是如何进行改革创新?又有了哪些喜人的成果?

  28日当日,媒体团率先走进了成都天府新区片区。从中国—欧洲中心的“自贸区政务服务大厅”;到成都天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融合服务E窗区”;再到天府国际基金小镇、四川自贸区法院、双流综保区、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运行中心。媒体团一步步深入天府新区,去了解其在改革创新、对外发展等方面的成就。

  首创三种服务

  “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新旗帜

  实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是对四川的定位、期待和重托。“四区一高地”是自贸区的定位,即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西部门户城市开发开放引领区、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先导区、国际开放通道枢纽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

  在此基础上,2017年5月成都市与欧盟委员会、国家商务部、科技部共同启动运营了中国—欧洲中心(“一带一路”交往中心),这是一座屹立在城市中轴线上,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高192米的“人”字型建筑。目前,已聚集了174家机构和企业,已入驻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发组织投资促进办事处西部区域协同中心、德国巴伐利亚州成都代表处、挪威Opera中国区总部、法国Sigfox物联网公司、亚马逊国际创新中心、英国纬图全球亚太总部、德国签证中心等36家国际知名机构和企业。

  同时,设有西部首个涉外“自贸区政务服务大厅”,集中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国际营商环境,设有政务服务区(10个服务窗口),集中办理180余项审批服务事项;以“线上、线下、自助”三种服务方式,为“涉外企业、跨国机构、外籍人士”三类对象提供“政务服务、中介服务、生活服务”三种服务,为全国首创。

  作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新旗帜,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新平台,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国—欧洲中心以“对欧商贸中心、交往中心、服务中心”为核心功能定位打造国家级对欧开放合作平台,突出中欧区域性项目合作,开辟中欧合作关系的“第四支柱”。

  构建“一站式”政务服务环境

  连接成渝双城

  步入天府新区政务服务大厅,一个特殊的“72号”服务窗口吸引了媒体团的眼光。这是上半年,成渝两地为积极推动政务协作,特设立的两江天府政务服务合作示范窗口。成都天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推出了“两江新区企业专窗”服务,为成都经营者到重庆经营发展提供便利和高效服务,让经营者在“家门口”就可以申领异地营业执照。重庆经营者也可以在重庆的政务服务中心申领成都的营业执照。

  位于天府大道南段1632号的天府新区政务服务大厅,从2013年12月1日起,正式对外开展政务服务,共有注册登记(含融合e窗)、商标受理、综合服务、公安户籍、出入境、税务、劳动保障和其他功能服务等8个服务功能区,设置133个办事窗口,现可集中办理450项审批服务事项。

  经过5年努力和3次升级,现已形成由区级政务服务大厅、科学城政务服务中心、9个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以及146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组成的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打造新区“15分钟政务服务圈”。并按照功能集成、服务多元的原则,以政务服务为1个基础,推行口袋政务、书香政务等N种政务服务新模式,推出“e窗通”“证照通”“选择办”“银证通”等多项政务改革。“证照通“1+X”审批模式改革、集群注册企业“信用预审”监管模式”两大案例入选2019年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创新成果。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从“内陆腹地”到“前沿高地”的华丽转身

  告别了中国—欧洲中心、天府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媒体团又陆续走进天府国际基金小镇、四川自贸区法院、双流综保区、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运行中心等深入采访。从国内首个投入运营的自贸试验区基金小镇、全国排名第二的基金小镇、中国西部最大基金产业园区;到全国首家以省域自由贸易试验区全域冠名的法院、西部首家依托微信搭建的智能电子诉讼平台——“天府智法院”、省内首家实现线上“30秒立案、1秒缴费”的法院;再到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妇女之家、四川自贸试验区内唯一投运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最后到四川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工作的管理服务平台。四川自贸试验区用事例、用数据交出了一副令人满意的答卷,按下向前“加速键”。

  自2017年以来,四川自贸试验区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围绕产业发展过程的“堵点、痛点、难点”,自主开展改革创新,破解市场主体发展难题,释放改革红利,不断提升对企业的吸引力。至今年6月底,四川自贸试验区累计新增市场主体12.1万家、注册资本超1.2万亿元,引进外资企业近1200家、亿元以上项目近300个,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实现全覆盖。

  截止目前,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成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155项改革试验任务已实施151项,实施率达97.4%。围绕产业发展过程的“堵点、痛点、难点”,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破解市场主体发展难题,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430多项。其中,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新模式、“铁银通”铁路运单金融化创新、“自贸通”综合金融服务、冰鲜水产品两段准入监管模式、空铁联运一单制货物运输模式、分布式共享模式实现“银政互通”等12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或学习借鉴。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不足全省1/4000的面积,实现了从“内陆腹地”到“前沿高地”的华丽转身。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