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贸区:“最多跑一次”,跑出发展加速度

2020年09月02日 09: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自2017年4月挂牌以来,我们深入探索油气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积极推动大宗商品全球资源配置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走出了一条‘无中生油’‘聚气发展’的特色改革创新之路,践行了‘为开放搭平台’的使命担当。”

  在8月28日召开的“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浙江自贸试验区云座谈会上,浙江自贸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夏文忠说。

  广阔海陆之间的浙江自贸区,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的指引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浙江新路子。

  全流程无纸化通关,“舟山样板”助力抗疫

  浙江自贸区背靠长三角广阔经济腹地,是中国唯一一个由陆域和海洋锚地组成的自贸易区,是长江联通外海的唯一通道,在油气储备、中转、加工和保税燃料油供应等领域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

  2017年4月1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落户舟山。同年,该市成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化系统试点地区。

  挂牌三年来,浙江自贸区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作为提高口岸跨境贸易便利化的重要举措,并融入独具特色的“舟山元素”,抛开繁琐申报手续,改变复杂通关模式,通过“无纸化”“江海联运”等创新举措惠及长江沿线地区,勾勒出一幅气势浩荡的百舸争流图。

  在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上半年,浙江自贸区跨境贸易多项经济指标不降反升,1-6月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17.9亿元,同比增长116.2%,拉动浙江省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2.4个百分点,外贸增速名列全国18个自贸区首位。

  “这主要得益于浙江自贸区以口岸通关监管集成改革为突破,所采取的建设数字口岸、架起通关监管一链条和打造精准服务一站式等系列跨境贸易领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浙江自贸区综合协调局局长俞斌表示。

  为提高通关效率、简化通关流程,浙江自贸区逐步优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首创无纸全流程通关,实现船舶进出境等全流程无纸化通关,打造“舟山样板”。初步建成覆盖跨境贸易管理全过程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江海联运中心信息平台互联互通。

  “浙江自贸试验区通过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全覆盖与政府数字化转型,形成一套自贸试验区框架下的‘最多跑一次’解决方案,营商环境优化为集聚特色产业市场主体起到了重要支撑。”浙江自贸区研究院执行院长全永波向中新网表示。

  如何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

  “浙江自贸区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可复制可推广是基本要求。”浙江自贸区政策法规局副局长陈华清表示,3年来,浙江自贸区坚持走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之路,特别在推进以油气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方面探索实践。

  陈华清称,下一步,浙江自贸区将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进一步夯实“最多跑一次”改革基础。围绕个人和企业两个生命周期,整合、再造审批流程,实行公民、企业51件“一件事”全流程标准化办理,跑腿次数、申请材料和经办时间分别减少62%、82%、51%和62%。存量商品房登记等10类不动产登记业务实施“60分钟”发证,常态化企业开办包括发票申领、公章刻制实现4个工作时办结,创新实施“人机联办”服务模式。

  二是大力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扩面。选取普陀山景区、水陆交通枢纽、县级以上医院等公共场所,推进功能、服务、科技的优化和提升。社会救助领域通过“一窗受理”,低保对象办理水电气费用减免实现“零证明”“零跑腿”。

  三是大力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加速提质。率先开展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建成竣工图电子化管理系统。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舟山口岸通关效率领跑全国。积极打造“无证明城市”,合计取消109项证明材料(通过数据共享、部门核查、告知承诺制等多途径让申请人免予提交),实现“要证明”向“无证明”转变。

  四是持续放大“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裂变效应。率先在全国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的模式,目前已在全国范围推广。

  2020年,浙江自贸区制定出台了《制度创新促进办法》,建立健全制度创新工作体系,创新指引、专家辅导、会商协同、考核激励促进机制,和一套重点制度创新项目库。陈华清表示,浙江自贸区将继续着力深化差别化、集成性制度创新探索。(完)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