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幸福东北丨盘古屯翻“新”记:从“垃圾屯”到“绿富美”

2020年09月19日 17:17   来源:中国吉林网   

  提起土特产,不禁让人想起耳熟能详的民间俗语:“关东山,三件宝:人参、貂皮、鹿茸角”。

  盘古屯位于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西部,与鹿乡镇主镇区接壤,全屯有农业140户,总人口519人。“盘古屯”为满语音,译成汉语就是养鹿的地方,早在清朝雍正年间,这里就有人捕获野生梅花鹿,围起栅栏,进行人工驯养,如今全屯养鹿的户数达到80%,鹿只存栏量1213只。

  曾经的盘古屯尽管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古老的传说,但在之前确是远近闻名的“垃圾”屯。

  “在以前,屯里到处是垃圾,水沟发臭,苍蝇蚊子嗡嗡飞,大家都不管,也不想管。不仅环境差,各种设施也差,道路破破烂烂的,走人都费劲。”村民们跟记者说到。

  改善乡村环境,建设生态宜居新家园刻不容缓!

  近年来,吉林省积极启动实施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及粪污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四大攻坚战,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三年行动,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

  按照“让乡村更像乡村,保持乡村风貌”基本原则,鹿乡镇注重鹿文化符号植入、艺术传承、品牌打造,实施了沿线村屯打造、盘古广场建设、绿化美化亮化提升等重点工程建设,真正实现了屯内设施服务便捷高效,教育、医疗、养老、治安、文化和体育等设施全面配套,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覆盖率达95%的幸福家园,使“鹿乡人家”“鹿苑农舍”“盘古新屯”的品牌深入人心。

  平坦的水泥路、整洁的街道、别致的农家小院,农民文化体育健身广场……小孩们在门前玩耍嬉闹,老人们散步健身,如今的鹿乡镇盘古屯刘家村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景象。

  “家乡的变化太大了!我从外打工回来,感觉都不认识了,第一次回来都走错了。”刘家村村民李忠感叹着家乡的变化。他向记者透露,“家乡现在这么好,生活舒适得一点不输给城市,我不准备出去打工了,就在村子里安心发展。”

  盘古屯的变化难以细数,宜居宜游的环境使盘古屯成为“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所在。

  从“环境美”到“生态美”,从“生态美”到“人文美”。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吉林省越来越多如盘古屯一样的特色村屯驶入发展“快车道”,越来越多的乡镇村庄变身“绿富美”,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村环境整治相得益彰,科学规划、治理有效、乡风文明、富裕祥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已然在吉林大地徐徐展开。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栾喜良 贾子尧 王昕 曹逸群/文

  张秋磊 郭亮/图

  郑子侯 马瑞 王禹/视频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幸福东北丨盘古屯翻“新”记:从“垃圾屯”到“绿富美”

2020-09-19 17:17 来源:中国吉林网

  提起土特产,不禁让人想起耳熟能详的民间俗语:“关东山,三件宝:人参、貂皮、鹿茸角”。

  盘古屯位于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西部,与鹿乡镇主镇区接壤,全屯有农业140户,总人口519人。“盘古屯”为满语音,译成汉语就是养鹿的地方,早在清朝雍正年间,这里就有人捕获野生梅花鹿,围起栅栏,进行人工驯养,如今全屯养鹿的户数达到80%,鹿只存栏量1213只。

  曾经的盘古屯尽管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古老的传说,但在之前确是远近闻名的“垃圾”屯。

  “在以前,屯里到处是垃圾,水沟发臭,苍蝇蚊子嗡嗡飞,大家都不管,也不想管。不仅环境差,各种设施也差,道路破破烂烂的,走人都费劲。”村民们跟记者说到。

  改善乡村环境,建设生态宜居新家园刻不容缓!

  近年来,吉林省积极启动实施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及粪污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四大攻坚战,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三年行动,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

  按照“让乡村更像乡村,保持乡村风貌”基本原则,鹿乡镇注重鹿文化符号植入、艺术传承、品牌打造,实施了沿线村屯打造、盘古广场建设、绿化美化亮化提升等重点工程建设,真正实现了屯内设施服务便捷高效,教育、医疗、养老、治安、文化和体育等设施全面配套,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覆盖率达95%的幸福家园,使“鹿乡人家”“鹿苑农舍”“盘古新屯”的品牌深入人心。

  平坦的水泥路、整洁的街道、别致的农家小院,农民文化体育健身广场……小孩们在门前玩耍嬉闹,老人们散步健身,如今的鹿乡镇盘古屯刘家村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景象。

  “家乡的变化太大了!我从外打工回来,感觉都不认识了,第一次回来都走错了。”刘家村村民李忠感叹着家乡的变化。他向记者透露,“家乡现在这么好,生活舒适得一点不输给城市,我不准备出去打工了,就在村子里安心发展。”

  盘古屯的变化难以细数,宜居宜游的环境使盘古屯成为“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所在。

  从“环境美”到“生态美”,从“生态美”到“人文美”。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吉林省越来越多如盘古屯一样的特色村屯驶入发展“快车道”,越来越多的乡镇村庄变身“绿富美”,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村环境整治相得益彰,科学规划、治理有效、乡风文明、富裕祥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已然在吉林大地徐徐展开。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栾喜良 贾子尧 王昕 曹逸群/文

  张秋磊 郭亮/图

  郑子侯 马瑞 王禹/视频

(责任编辑:石兰兰)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