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人民日报海外版:不同的社会民俗 相同的团圆期盼

2020年09月27日 09:14   来源:海外网   

   天上月圆,人间团圆。有中国人的地方,八月十五的月亮格外圆。对于港澳台同胞来说,中秋当然也是个大节日。秋天的丰收、月亮的圆满、月光朦胧的意境,满足中国人的生活和审美追求。这不,中秋未到,月饼、赏月、烟花、舞火龙、文旦、烤肉等话题早就热起来了。

  不同的社会民俗,反映出港澳台地区不同的地域特色。相同的团圆期盼,则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基因血脉和文化传承。中秋将至,港澳台同胞用不同的方式赏月抒怀,祈求幸福。

  团 圆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团圆的民族,几乎所有民俗文化的节日、传说、故事、仪典,大都寓意对团圆的美好向往,而中秋圆月,更是将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台湾民众对月亮崇拜至极,习称其为“月娘妈”。中秋之夜,人们要在月光照泻到的阳台、庭院摆上桌几,陈上各式月饼、时令水果等敬奉“月娘妈”,以表达对月亮造福人类的感恩,并沐受“月娘妈”的祥辉。

  岛内赏月佳地,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大名鼎鼎的日月潭。据说每当夕阳西下、新月东升之际,日光月影便会相映成趣,尤其在中秋之夜,明月高悬天空,映入潭内形成日月双影,清晰如画,幽美无与伦比。

  浪漫的香港维多利亚港湾,则呈现一番不同美景。中秋之夜,周边高楼灯光多配合天上明月而降低亮度,港湾更显静谧优美。夜深时分,人潮渐渐散去,却有人仍在港湾旁流连忘返,随意躺下赏月,享受海风轻拂。

  无论身处何方,抬头仰望,都可见天上美丽的月辉如泻,盈盈圆满,她不分天涯海角,抚慰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田。

  平 安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最富特色的传统习俗,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3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

  火龙长近70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长寿香。盛会之夜,大街小巷里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鼓音下欢腾起舞,共同祈求健康与繁荣。舞毕,火龙身上的线香将分派给围观者,据说取得线香的人会交好运。

  澳门的中秋之夜则被玉兔彩灯点亮,温馨美丽。据传,兔仔灯民俗兴于唐朝,人们把兔子视为吉祥之物,兔仔灯所照之处,就意味着把吉祥和好运送到了那儿,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今年难得国庆与中秋同日,澳门将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包括大型民族舞剧《醒·狮》,邀请名家于澳门音乐节上演绎琵琶作品《春江花月夜》、古筝名曲《渔舟唱晚》等,与市民游客喜迎国庆、共度中秋。

  “中秋白露味甜香。”在台湾,吃柚子已成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时恰逢柚子果熟,又有“佑子”谐音,蕴意吉祥,闽台地区都爱借此讨个好彩头。中秋节吃柚子,可不能简单一剖两半了事,柚子皮要剥成花瓣一样的形状,给小朋友做成帽子,因为要“佑子”嘛。手巧的人还会在柚子皮上作画,或是把柚子做成吉祥可爱的造型,祈盼阖家幸福平安。

  除了吃柚子,台湾民众中秋还爱吃烤肉。月饼、烤肉、柚子被称为台湾“中秋三宝”。不过近年来,放天灯也逐渐成为岛内民众祈福的形式之一。原本只能在每年元宵节看到的平溪天灯节温暖景象,这两年在中秋节也能看得到。灯光熄灭,屏住呼吸,一声令下,上百盏写满祝福的月亮天灯,冉冉升起,集体飞向天空,祈求平安幸福。

  和 美

  一场意外的疫情,给今年中秋带来了很多变化。香港刚刚摆脱第三波疫情,这其中少不了内地支援队的贡献。“感恩有您!”是日前香港市民在欢送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时打出的横幅。

  在欢送仪式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向内地支援队总领队李大川颁授写有“不辞劳苦援港抗疫”字样的纪念银碟,在赠送队员的纪念品中,贴心地准备了香港生产的月饼和明信片。既是表达感恩,也是期盼家国昌顺、和和美美。

  本地疫情清零超过4个月的澳门将全面重启旅业,本周恢复办理内地居民赴澳签注。由中秋节打头的“十一国庆黄金周”,成为旅游业界翘首以待的一道曙光。为迎接这个长达八日的小长假,澳门业界紧锣密鼓做足准备,希望届时丁旺财旺,让澳门重现生机。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这是海峡两岸词曲作家共同创作的一首歌曲,游子怀念故乡,语言质朴、真挚、感人。今年受疫情影响,海峡两岸则是“视频这边一个月亮,视频那边一个月亮。”台湾民众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和大陆乡亲同庆中秋。

  日前,以“两岸客家亲中华心连心”为主题的2020年海峡客家中秋文艺晚会在两岸同时上演,300多位客家乡亲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联袂演出。

  当客家童谣《月光光》响起,乡情亲情在海峡两岸浓聚,两岸亲人盼望祖国和谐统一的美好心愿,眷念祖国的无限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在节目中有拜月仪式,希望人团圆,相亲相爱,心连心。”一名晚会演职人员动情地说。

 

(责任编辑:秦宇雯)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人民日报海外版:不同的社会民俗 相同的团圆期盼

2020-09-27 09:14 来源:海外网

   天上月圆,人间团圆。有中国人的地方,八月十五的月亮格外圆。对于港澳台同胞来说,中秋当然也是个大节日。秋天的丰收、月亮的圆满、月光朦胧的意境,满足中国人的生活和审美追求。这不,中秋未到,月饼、赏月、烟花、舞火龙、文旦、烤肉等话题早就热起来了。

  不同的社会民俗,反映出港澳台地区不同的地域特色。相同的团圆期盼,则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基因血脉和文化传承。中秋将至,港澳台同胞用不同的方式赏月抒怀,祈求幸福。

  团 圆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团圆的民族,几乎所有民俗文化的节日、传说、故事、仪典,大都寓意对团圆的美好向往,而中秋圆月,更是将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台湾民众对月亮崇拜至极,习称其为“月娘妈”。中秋之夜,人们要在月光照泻到的阳台、庭院摆上桌几,陈上各式月饼、时令水果等敬奉“月娘妈”,以表达对月亮造福人类的感恩,并沐受“月娘妈”的祥辉。

  岛内赏月佳地,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大名鼎鼎的日月潭。据说每当夕阳西下、新月东升之际,日光月影便会相映成趣,尤其在中秋之夜,明月高悬天空,映入潭内形成日月双影,清晰如画,幽美无与伦比。

  浪漫的香港维多利亚港湾,则呈现一番不同美景。中秋之夜,周边高楼灯光多配合天上明月而降低亮度,港湾更显静谧优美。夜深时分,人潮渐渐散去,却有人仍在港湾旁流连忘返,随意躺下赏月,享受海风轻拂。

  无论身处何方,抬头仰望,都可见天上美丽的月辉如泻,盈盈圆满,她不分天涯海角,抚慰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田。

  平 安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最富特色的传统习俗,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3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

  火龙长近70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长寿香。盛会之夜,大街小巷里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鼓音下欢腾起舞,共同祈求健康与繁荣。舞毕,火龙身上的线香将分派给围观者,据说取得线香的人会交好运。

  澳门的中秋之夜则被玉兔彩灯点亮,温馨美丽。据传,兔仔灯民俗兴于唐朝,人们把兔子视为吉祥之物,兔仔灯所照之处,就意味着把吉祥和好运送到了那儿,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今年难得国庆与中秋同日,澳门将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包括大型民族舞剧《醒·狮》,邀请名家于澳门音乐节上演绎琵琶作品《春江花月夜》、古筝名曲《渔舟唱晚》等,与市民游客喜迎国庆、共度中秋。

  “中秋白露味甜香。”在台湾,吃柚子已成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时恰逢柚子果熟,又有“佑子”谐音,蕴意吉祥,闽台地区都爱借此讨个好彩头。中秋节吃柚子,可不能简单一剖两半了事,柚子皮要剥成花瓣一样的形状,给小朋友做成帽子,因为要“佑子”嘛。手巧的人还会在柚子皮上作画,或是把柚子做成吉祥可爱的造型,祈盼阖家幸福平安。

  除了吃柚子,台湾民众中秋还爱吃烤肉。月饼、烤肉、柚子被称为台湾“中秋三宝”。不过近年来,放天灯也逐渐成为岛内民众祈福的形式之一。原本只能在每年元宵节看到的平溪天灯节温暖景象,这两年在中秋节也能看得到。灯光熄灭,屏住呼吸,一声令下,上百盏写满祝福的月亮天灯,冉冉升起,集体飞向天空,祈求平安幸福。

  和 美

  一场意外的疫情,给今年中秋带来了很多变化。香港刚刚摆脱第三波疫情,这其中少不了内地支援队的贡献。“感恩有您!”是日前香港市民在欢送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时打出的横幅。

  在欢送仪式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向内地支援队总领队李大川颁授写有“不辞劳苦援港抗疫”字样的纪念银碟,在赠送队员的纪念品中,贴心地准备了香港生产的月饼和明信片。既是表达感恩,也是期盼家国昌顺、和和美美。

  本地疫情清零超过4个月的澳门将全面重启旅业,本周恢复办理内地居民赴澳签注。由中秋节打头的“十一国庆黄金周”,成为旅游业界翘首以待的一道曙光。为迎接这个长达八日的小长假,澳门业界紧锣密鼓做足准备,希望届时丁旺财旺,让澳门重现生机。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这是海峡两岸词曲作家共同创作的一首歌曲,游子怀念故乡,语言质朴、真挚、感人。今年受疫情影响,海峡两岸则是“视频这边一个月亮,视频那边一个月亮。”台湾民众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和大陆乡亲同庆中秋。

  日前,以“两岸客家亲中华心连心”为主题的2020年海峡客家中秋文艺晚会在两岸同时上演,300多位客家乡亲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联袂演出。

  当客家童谣《月光光》响起,乡情亲情在海峡两岸浓聚,两岸亲人盼望祖国和谐统一的美好心愿,眷念祖国的无限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在节目中有拜月仪式,希望人团圆,相亲相爱,心连心。”一名晚会演职人员动情地说。

 

(责任编辑:秦宇雯)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