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新源 一个国家级高新区的使命与梦想

2020年10月15日 14:40   来源:杭州日报   

  ——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创新资源引聚,推进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原始创新和颠覆创新能力,努力代表国家抢占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成为具有重大引领作用和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枢纽。

  创新是点亮高质量发展的能量源。

  记者 孟娇 通讯员 肖鳕桐

  2020年,风急浪险。三十而立的杭州高新区扛住了疫情的“压力测试”,以上半年全区GDP增速保持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5%的高分答卷,为30年发展的篇章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新区(滨江),又一次以创新为引擎,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梳理历史,不难发现,这场“逆风翻盘”的结果早已有迹可循——

  1990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打破技术和市场“两张皮”的现状,杭州高新区以文三路199号为原点,围绕“高”和“新”,开始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征程。

  作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国家级高新区,杭州高新区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出全省2.6%的地区生产总值,亩均增加值达到1485.1万元;人均GDP从2002年两区合并时的7.7万元,增至37万元以上;从首批认定22家高新技术企业,到培育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00家,集聚各类企业50000余家……

  在中国高新区版图上,杭州高新区无疑是最早点亮、点得最亮的风景,而创新则是点亮高质量发展的能量源。

  今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要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到2035年,建成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字里行间显示出国家对高新区和创新的重视。

  而高新区(滨江)也将整装出发,踏浪启航,坚持创新驱动,扛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使命担当,以创新为魂,昂首阔步,迈向全面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新时代。

  1

  高质量创新蕴含无限潜力

  打开手机银行,想要享受快速的浏览体验,不仅与网速相关,还涉及一项看似不起眼的技术——负载均衡,通过负载均衡设备,数以亿计的访问需求也能够精准分配,而少了它,很容易出现网页崩溃,无法打开的现象。

  听起来蛮容易理解,但由于技术门槛奇高,这种又称之为应用交付的产品,多年来就像芯片一样被国外垄断,95%以上产品由国外厂商提供,尤其是技术壁垒更高的金融行业,想要国产替代,就要与行业巨头进行技术实力竞争,啃下“最硬的骨头”。

  瞄准顶尖技术、瞄准高端产品,实现国产可替代,迪普科技从2008年创业之始,就选择了这座难爬的山峰,副总裁康亮说,创业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只有坚持不懈地创新才是企业生存之本。

  拿下这座“山峰”,这家公司投注在创新上的心血有多少?公司1300多人中,近60%是研发人员,公司每年营收的25%以上都投入在研发上,而这样的投入已经延续十二年。

  如今,迪普科技已经进入运营商、金融行业,成为应用交付产品国产高端第一品牌,技术实力与国外巨头比肩,凭借其稳健的发展,该公司已经成为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并于去年4月在深交所上市,借助更广阔的资本市场,投资创新、也投资公司的未来。

  像迪普科技一样矢志创新的企业,在高新区(滨江)如雨后春笋,已成星火燎原之势。用“应变力”直面市场,以创新为核“变道超车”,创新,已经成为高新区(滨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渡过险滩、踏过荆棘的“金钟罩”。

  以热成像设备制造为例,大立、博日和红相科技等掌握热成像核心技术的企业,业绩翻番,增速甚至超过10倍以上,全区红外热成像产品产量占全省96.9%,占全国2/3的份额。

  近日,浙江发布创造力百强企业榜单,高新区(滨江)18家企业上榜,上榜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占比42.58%。前十名中,滨江企业占据7席,而高新区(滨江)也成为全省创造力“第一区”。

  创新,是杭州高新区的先天基因,也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两年来,高新区(滨江)在电子商务、通信设备、集成电路、信息软件等重点产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均超过两位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9.76%,保持杭州第一,形成了一整套以企业为主题、面向经济主战场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而另一组代表“创新”实力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区专利申请量18330件,专利授权量10341件,首次突破万件大关,其中专利发明授权量增长48.4%。2019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57件,蝉联全省第一。

  最近公示的中国专利奖评审结果,也为高新区(滨江)创新驱动不断加码,万高科技、吉利控股、启明医疗、新华三、矽力杰等7家企业获得中国专利奖。

  2

  高能级科技资源载体发挥“乘数效应”

  在杭州高新区,创新这件事,企业从来不是“孤军奋战”的。围绕“高”与“新”,高新区(滨江)大动作不断——

  4月21日,高新区(滨江)与浙大也开启区校合作新篇章,成立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同日,浙江省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正式落户高新区(滨江),该中心将发挥产学研优势,引进一批企业,搭建一系列平台,构建鲲鹏生态。

  6月8日,高新区(滨江)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共建长光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这个新中国在光学领域建立的第一个研究所,将为区内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企业注入新的源头活水。

  不到半个月,杭州中科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正式落户高新区(滨江),该中心将以中科院100多家研究所为支撑,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服务、项目孵化、投融资等服务。

  频频发力的背后,高新区(滨江)积极搭建产学研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释放“乘数效应”。今年5月,50位博士与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进行“云签约”,就是以一流平台吸引一流人才的重要落笔。

  事实上,如今的杭州高新区,已经成为奋斗者扎根和圆梦的地方。

  2009年,华绍炳从美国硅谷来到“天堂硅谷”,作为全球引才“5050计划”的首批引进的人才之一,他在杭州高新区创建了德同生物,如今,德同生物自主研发的HPV检测试剂已经具备国际领先水平,惠及百万女性健康。

  “生命健康产业是一个投入高、研发时间长、人才需求高的领域,这里政策兑现快、效率高,让我倍感踏实。”华绍炳说,前不久,高新区(滨江)召开生命健康创新发展大会,发布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新政,让他觉得德同生物在高新区(滨江)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创业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政府搭建平台,让我们好像有了一个大家庭,产业链条上的企业协同将会越来越密切。”

  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项技术,组建一个公司,融到一笔资金,造就一个产业,集聚一个产业集群……人才是高新区(滨江)生机勃勃的源泉,高新区(滨江)也成为了非常“吸引人”的地方。

  据了解,仅上半年,全区引进各类人才18550人,同比增长6%,其中引进硕士3930人,同比增长近6.5%,博士123人,同比增长9.82%,两个指标均居全市第一。

  而高新区(滨江)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依旧不减,上半年,这一数据新增623人,人才计划专家新增34人。值得一提的是,入选“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的人才中,创业类人才入选6人,位居全省第一。

  30年来,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新华三、大华股份等一大批龙头企业自杭州高新区破壳而出,从“试验田”到“花满园”,离不开杭州高新区的孵化和培育。

  今年3月,科技部公布了23家第三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名单,其中,全省2家示范点均出自高新区(滨江)。这表明高新区(滨江)在双创孵化载体领域专业化、垂直化趋势明显,尤其在培育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内生动力强劲。

  截至目前,高新区(滨江)拥有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7家,其中国家级8家,市级众创空间42家,全域孵化态势已经基本成型。

  而诞生了全省第一家孵化器的高新区(滨江),也为省市创新孵化载体的提供了宝贵的“高新经验”,据了解,自2000年起,杭州不少区、县(市)设立杭州高新区科创服务中心分中心,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作网建设的全面启动,也成为杭州乃至省市激发双创活力的“辐射源”。

  3

  高标准创新服务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9月28日,随着一声钟鸣,高新区(滨江)第52家上市公司诞生——杭州山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今年以来,高新区(滨江)新增5家上市公司,在经济面临巨大挑战之下,上市公司“杭高新板块”的规模保持浙江第一、全国领先。

  上市公司在高新区(滨江)的集聚,投射出的正是资本市场对高新区(滨江)创新实力的认可。

  搞创新,离不开人才和资本两大要素,通过培育企业上市,也能帮助企业融资全身心投入到创新之中。

  多轮“1+x”产业政策、民营经济“新11条”、“人才新政30条”……一系列有效政策的精准扶持,也为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布局未来产业集群提供了“营养”。而在服务方面,高新区(滨江)向来有“主动报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理念,坚持帮助企业做他们“不擅长的事”,打通上市“堵点”,比如,建立“走亲连心三服务”网格员机制,成立上市工作专项协调组,切实提升企业上市效率,赢得了“政府比企业还高效”的好口碑。

  支持创新,高新区(滨江)还重视科技金融,强化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扶持体系。比如,发挥政府基金对风险投资的引导作用,进行股权直投,累计参股24只投资基金,近三年政府出资规模8.66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超过34.24亿元,有力缓解了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9月8日,杭州高新区再次探路摸索,率先启动“企业创新积分”试点,首创基于企业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增信机制,搭建银企对接的平台。

  此举被视为杭州高新区在高质量发展时代探索新型服务工具、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此外,高新区(滨江)还与浙江银保监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在全省设立的39家科技支行中,杭州高新区内挂牌的科技支行已达6家,高新区(滨江)已经成为省内科技金融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2020年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收官之年,在这个节点上,作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我省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高新区(滨江)以知识产权“一件事”改革,激发创新动能。

  高新区(滨江)设立了全国首个全门类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实现知识产权事务“一门进、一条龙、一张表、一站式”办结,目前,通过物理集聚和联办机制,高新区(滨江)已经全面梳理并优化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4大类75个事项,有效节省办事成本。

  疫情暴发以来,高新区(滨江)通过政府引导、搭建平台、数字赋能,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工作,将“知产”变“资产”,今年上半年,全区专利质押金额达7.06亿元,总金额位列全省第一。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全球创新源 一个国家级高新区的使命与梦想

2020-10-15 14:40 来源:杭州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