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双11”抢手、情人节热销,年轻人缘何热衷保健品?

2020年10月30日 08:34   来源:新华网   

  “双11”临近,“剁手族”们开始填充起自己的购物车。与以往不同,现在年轻人购物车里的保健品多了起来。记者发现,保健品成为不少年轻人今年“双11”的必买商品,在此前的重要节日里,甚至超过名牌口红成为深受情侣喜欢的小礼物。原属于老年人专利的保健品,缘何成了年轻人的新宠?

  保健品进了年轻人的购物车

  “双11”临近,记者在一个200多人的“双11好物交流群”中发起微信投票,结果显示有近百人将保健品囤到自己的购物车中。这些商品以维生素、矿物质、蛋白粉等为主。群友平均年龄为20多岁,他们既有为自己买的,也有为孩子买的。

  记者在多家电商平台发现,“双11”前夕,主打年轻人保健品的店家纷纷降价,卖点多是缓解压力、增强免疫力、保护眼睛、熬夜必备等。价格主要集中在100元到500元的价格区间,个别产品价格高达1400多元。有的店铺累计评价达上百万条。

  近年来,年轻人越来越热衷购买保健品。一家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今年“6·18”期间,眼部保健类产品销售同比增长4126%、蛋白粉同比增长751%、维生素类产品同比增长387%。“95后”“00后”成为消费主力,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26%。

  “过去,年轻人给父母买的多,现在年轻人自己也吃起来。”在澳大利亚干了5年保健品代购的李佳薇说。

  保健品甚至成了情侣间的礼物。不久前,北京一家培育机构的老师靳琪(化名)收到男友的礼物:胶原蛋白软糖、葡萄籽片、蔓越莓胶囊、复合维生素、护眼片。“四大四小八瓶,每天要吃11片。”

  某电商平台公布的今年情人节消费数据显示,情人节最畅销礼物前三名中,某品牌维C泡腾片排到第二位,销量同比增长2774.4%,超过某知名品牌限量口红套盒。

  “隐性饥饿”与不良作息催生年轻人保健品热

  记者梳理了一个以年轻人为主的生活分享平台,发现购买保健品的年龄段从十六七岁的学生到40多岁的“精致妈妈”,其中以20岁至30岁为主。一位17岁在校女生对记者说:“为了美白抗衰,我一年要吃7种保健品!”

  年轻人真的需要吃保健品吗?

  专家认为,年轻人热衷保健品有一定合理性。“现在,我们普遍面临‘隐性饥饿’问题,就是说,身体中的蛋白质、脂肪相对过剩,但维生素、矿物质等元素相对缺乏。”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程永强说。

  与此同时,工作压力大、熬夜等造成的亚健康也催生了年轻人对保健品的需求。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年轻人是“熬夜”主力军,“95后”零点之后入睡的比例高。年轻人往往集中在零点前后下单保健品。“孜孜不倦熬夜,勤勤恳恳保健”,成为年轻人群体中的一种趋势。

  当然,一些专家指出,市场上“保健品”概念过于宽泛,不少人把“保健品”和“保健食品”混淆了。程永强说:“比如蛋白粉,只不过是具有健康促进效果的普通食品。”

  美国普渡大学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作家云无心认为,与老年人买保健品是为了“治病、长寿”不同,年轻人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种营养补充,消费也相对理性。

  3颗冬枣即可满足一日的维生素C需求

  专家表示,人体保持健康不仅需要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等大量营养素,还需要铁、锌、硒、碘等16种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等13种维生素。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樊胜根在一次采访时表示,营养补充剂是解决“隐性饥饿”的办法之一,但相比之下,通过粮食补充营养更划算。云无心也认为,“只要饮食结构合理,完全没有必要吃保健品。”

  如何做到合理饮食呢?

  2016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一个人平均每天要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保健品所提供的营养物质均可以在日常膳食中获得。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谭桂军介绍说,成年人1天需摄入100毫克维生素C,而时令水果冬枣每100克就含有243毫克维生素C,“每天吃三四颗冬枣,就能满足身体的维C需求。”

  专家还建议,年轻人应该坚持身体锻炼,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最好每天走路6000步以上。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双11”抢手、情人节热销,年轻人缘何热衷保健品?

2020-10-30 08:34 来源:新华网

  “双11”临近,“剁手族”们开始填充起自己的购物车。与以往不同,现在年轻人购物车里的保健品多了起来。记者发现,保健品成为不少年轻人今年“双11”的必买商品,在此前的重要节日里,甚至超过名牌口红成为深受情侣喜欢的小礼物。原属于老年人专利的保健品,缘何成了年轻人的新宠?

  保健品进了年轻人的购物车

  “双11”临近,记者在一个200多人的“双11好物交流群”中发起微信投票,结果显示有近百人将保健品囤到自己的购物车中。这些商品以维生素、矿物质、蛋白粉等为主。群友平均年龄为20多岁,他们既有为自己买的,也有为孩子买的。

  记者在多家电商平台发现,“双11”前夕,主打年轻人保健品的店家纷纷降价,卖点多是缓解压力、增强免疫力、保护眼睛、熬夜必备等。价格主要集中在100元到500元的价格区间,个别产品价格高达1400多元。有的店铺累计评价达上百万条。

  近年来,年轻人越来越热衷购买保健品。一家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今年“6·18”期间,眼部保健类产品销售同比增长4126%、蛋白粉同比增长751%、维生素类产品同比增长387%。“95后”“00后”成为消费主力,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26%。

  “过去,年轻人给父母买的多,现在年轻人自己也吃起来。”在澳大利亚干了5年保健品代购的李佳薇说。

  保健品甚至成了情侣间的礼物。不久前,北京一家培育机构的老师靳琪(化名)收到男友的礼物:胶原蛋白软糖、葡萄籽片、蔓越莓胶囊、复合维生素、护眼片。“四大四小八瓶,每天要吃11片。”

  某电商平台公布的今年情人节消费数据显示,情人节最畅销礼物前三名中,某品牌维C泡腾片排到第二位,销量同比增长2774.4%,超过某知名品牌限量口红套盒。

  “隐性饥饿”与不良作息催生年轻人保健品热

  记者梳理了一个以年轻人为主的生活分享平台,发现购买保健品的年龄段从十六七岁的学生到40多岁的“精致妈妈”,其中以20岁至30岁为主。一位17岁在校女生对记者说:“为了美白抗衰,我一年要吃7种保健品!”

  年轻人真的需要吃保健品吗?

  专家认为,年轻人热衷保健品有一定合理性。“现在,我们普遍面临‘隐性饥饿’问题,就是说,身体中的蛋白质、脂肪相对过剩,但维生素、矿物质等元素相对缺乏。”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程永强说。

  与此同时,工作压力大、熬夜等造成的亚健康也催生了年轻人对保健品的需求。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年轻人是“熬夜”主力军,“95后”零点之后入睡的比例高。年轻人往往集中在零点前后下单保健品。“孜孜不倦熬夜,勤勤恳恳保健”,成为年轻人群体中的一种趋势。

  当然,一些专家指出,市场上“保健品”概念过于宽泛,不少人把“保健品”和“保健食品”混淆了。程永强说:“比如蛋白粉,只不过是具有健康促进效果的普通食品。”

  美国普渡大学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作家云无心认为,与老年人买保健品是为了“治病、长寿”不同,年轻人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种营养补充,消费也相对理性。

  3颗冬枣即可满足一日的维生素C需求

  专家表示,人体保持健康不仅需要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等大量营养素,还需要铁、锌、硒、碘等16种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等13种维生素。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樊胜根在一次采访时表示,营养补充剂是解决“隐性饥饿”的办法之一,但相比之下,通过粮食补充营养更划算。云无心也认为,“只要饮食结构合理,完全没有必要吃保健品。”

  如何做到合理饮食呢?

  2016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一个人平均每天要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保健品所提供的营养物质均可以在日常膳食中获得。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谭桂军介绍说,成年人1天需摄入100毫克维生素C,而时令水果冬枣每100克就含有243毫克维生素C,“每天吃三四颗冬枣,就能满足身体的维C需求。”

  专家还建议,年轻人应该坚持身体锻炼,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最好每天走路6000步以上。

(责任编辑:杨淼)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