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浙江从“形”到“魂”书写新时代美丽城镇篇章

2020年11月13日 13: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之年,关系到数亿人口的小城镇无疑与全面小康的成色息息相关。对于浙江人来说,相比于“小城镇”,他们更熟悉“美丽城镇”,这一名词已经多次在一些重要会议和文件里面出现。“美丽城镇”建设意义重大,但它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又应该如何去打造?

  镇上95%行政村建有公共文化设施;投资500多万元建立集乡贤馆、越剧博物馆、非遗馆、图书馆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推广“文明码”的同时还设置了积分兑换等功能……位于浙江省中部的嵊州市甘霖镇,借力“美丽城镇”东风,打造美丽风景,植入文明实践,成为浙江新时代美丽城镇的生动缩影。

  走进金华市磐安县尖山镇,古韵古香的尖山老街焕然一新,成为本地人寻找乡愁、外地游客感受盐商文化的打卡地;即将启用的小镇客厅,政务服务区、共享平台区、路演中心区、科技成果转化区等令人眼前一亮……

  甘霖镇、尖山镇不是“美丽的特例”,自2016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着眼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小城镇作为联结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节点,先后作出了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面推进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浙江城镇正逐步成为浙江省建设“重要窗口”的精彩板块和标志性成果。

  “在我看来,美丽城镇不能简单理解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升级版,小城镇整治更侧重环境治理,美丽城镇则把视野从城镇内部放大到城镇作用上。”甘霖镇党委书记张小东如是说。

  美丽城镇有“形”,更有有“魂”。以甘霖镇为例,该镇不但“建阵地夯基础”,还“壮队伍优服务”。目前,甘霖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有志愿队伍15支,志愿者超1.5万人,不管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汛抗台,还是环境整治、理论宣讲,只要是民众需要的地方,就活跃着身穿“红马甲”的甘霖志愿者身影。

  “红马甲”之中有党员、有青年、有乡贤、有村嫂。2020年以来,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这些志愿者也有了更加规范的管理。

  在环境上下功夫、生活上做文章、产业上深发展、人文上重挖掘、治理上求突破。当前,浙江正从“形”到“魂”书写新时代“小城故事”,致力于打造“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的新时代美丽城镇。

  据悉,浙江提出到2020年,在1000个左右小城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100个左右小城镇率先达到美丽城镇要求;到2022年,300个左右小城镇达到美丽城镇要求,其他小城镇达到美丽城镇基本要求。(完)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浙江从“形”到“魂”书写新时代美丽城镇篇章

2020-11-13 13: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之年,关系到数亿人口的小城镇无疑与全面小康的成色息息相关。对于浙江人来说,相比于“小城镇”,他们更熟悉“美丽城镇”,这一名词已经多次在一些重要会议和文件里面出现。“美丽城镇”建设意义重大,但它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又应该如何去打造?

  镇上95%行政村建有公共文化设施;投资500多万元建立集乡贤馆、越剧博物馆、非遗馆、图书馆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推广“文明码”的同时还设置了积分兑换等功能……位于浙江省中部的嵊州市甘霖镇,借力“美丽城镇”东风,打造美丽风景,植入文明实践,成为浙江新时代美丽城镇的生动缩影。

  走进金华市磐安县尖山镇,古韵古香的尖山老街焕然一新,成为本地人寻找乡愁、外地游客感受盐商文化的打卡地;即将启用的小镇客厅,政务服务区、共享平台区、路演中心区、科技成果转化区等令人眼前一亮……

  甘霖镇、尖山镇不是“美丽的特例”,自2016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着眼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小城镇作为联结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节点,先后作出了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面推进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浙江城镇正逐步成为浙江省建设“重要窗口”的精彩板块和标志性成果。

  “在我看来,美丽城镇不能简单理解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升级版,小城镇整治更侧重环境治理,美丽城镇则把视野从城镇内部放大到城镇作用上。”甘霖镇党委书记张小东如是说。

  美丽城镇有“形”,更有有“魂”。以甘霖镇为例,该镇不但“建阵地夯基础”,还“壮队伍优服务”。目前,甘霖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有志愿队伍15支,志愿者超1.5万人,不管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汛抗台,还是环境整治、理论宣讲,只要是民众需要的地方,就活跃着身穿“红马甲”的甘霖志愿者身影。

  “红马甲”之中有党员、有青年、有乡贤、有村嫂。2020年以来,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这些志愿者也有了更加规范的管理。

  在环境上下功夫、生活上做文章、产业上深发展、人文上重挖掘、治理上求突破。当前,浙江正从“形”到“魂”书写新时代“小城故事”,致力于打造“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的新时代美丽城镇。

  据悉,浙江提出到2020年,在1000个左右小城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100个左右小城镇率先达到美丽城镇要求;到2022年,300个左右小城镇达到美丽城镇要求,其他小城镇达到美丽城镇基本要求。(完)

(责任编辑:杨淼)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