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 青 通讯员 王 超
“它能打开微波炉取出牛奶,还能在这之后像人手一样用‘肘部’关门……”非夕科技CEO王世全介绍着自己的“爱将”——“Rizon拂晓”自适应机器人。11月18日,记者从佛山高新区获悉,非夕首批百台自适应机器人在园区内的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正式投产下线,标志着其在佛山高新区内实现了规模化量产。
据王世全介绍,自适应机器人突破了传统机器人轨迹控制的局限性,在底层传感器伺服系统、AI系统等方面实现自主研发,并完成供应链的高度国产化。2019年11月,在佛山建成华南生产基地,仅一年之后顺利实现量产。
他表示,非夕科技在佛山高新区内的生产基地将作为企业的华南制造中心,首期总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总投资超过4000万元。“非夕科技入驻佛山高新区,不仅看中这里良好的上下游产业链,还看中这里的营商环境。”王世全说。
作为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佛山,正加速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能级。据统计,佛山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已达110家,去年全市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产业集群产值2628亿元,计划到2025年形成超3000亿元产业集群规模。
近年来佛山高新区不断探索“硬科技”,通过系列活动推动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新能源汽车、氢能源等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涌现,培育出隆深、嘉腾、利迅达、天太等一批本土机器人企业,建成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广工大数控装备研究院、佛山市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佛山机器人学院、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等公共平台。
佛山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潘东生表示,园区立足高新区本地特色,探索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应用新一代数字技术,着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区域产业生态,其中就包括发展机器人产业。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