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围绕软件信息、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等重点领域和产业方向,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以中国(南京)软件谷、江宁空港物流产业园、南京生物医药谷等为代表的服务业集聚区在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两业融合”试点中亮点频现,逐渐成为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的新高地。
集聚引领
千亿级集聚区达五家
目前,南京市共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62家,包括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11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1家,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40家,涵盖软件信息、科技创业、商务服务、文化服务、创意产业、旅游休闲、商贸交易、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物联网等十个产业门类。
从区域分布看,江北新区和主城区六区共有41家集聚区,数量占全市比重66%,涵盖了绝大多数省级示范区和省级集聚区;非主城五区共有集聚区21家,主要以旅游休闲、商贸交易、现代物流为主,多数为市级集聚区。
从园区运营情况看,集聚区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商贸交易市场类型园区为成交额)1.16万亿元,同比增长22.5%;实现服务业税收461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均高于全市服务业平均水平。其中,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累计营收5741亿元,较上年增长19.7%,占全市集聚区营收的49.5%,呈现出非常强的引领带动态势。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共实现营业收入3346亿元,同比增长11.8%,占全市集聚区营收的28.8%。
全市营收达到千亿级集聚区达5家,分别是:中国(南京)软件谷、新街口现代商务集聚区(玄武)、南京河西CBD、徐庄软件园、新街口(白下)金融商务集聚区,均为软件信息或商贸服务类集聚区,行业特点明显。
积极作为
打造服务业试点“主阵地”
作为近年来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抓手,集聚区在省级服务业试点工作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中,南京市多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脱颖而出,做出了积极尝试。
雨花台区依托中国(南京)软件谷开展以软件信息服务为主导的综合改革试点,有效促进了区域服务经济发展。其中,软件谷开创的“园中园”建设运营模式,采取“联合拿地、统一规划、联合建设、分割出让、统一配套、集中托管”的模式,以“中小企业联合拿地”的方式打造特色“园中园”。
江宁空港物流产业园围绕跨境电商产业,积极探索跨境电商监管服务新模式、产业发展新生态、产业联动新机制和综合服务新体系,推动落实9610通关跨境货物“免征不退”政策,简化申报流程,降低通关成本,优化跨境出口营商环境。
南京生物医药谷作为南京市首批入选省级“两业融合”试点集聚区的园区,近年来大力提升园区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水平,着力深化服务业企业制造化程度,打造了新药检测平台、细胞产业平台、生物技术平台等一批融合发展公共服务平台。从初期的研发服务型企业,到后期的研发+生产的两业融合企业,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精准服务。
创新管理
推动集聚区规模化特色化发展
2020年南京市重新修订现有集聚区管理认定办法,加强和规范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及集聚区创新典型的认定管理。
结合南京市科技园区整合工作,按照修订后的管理认定办法开展新一轮申报认定,实现区域内集聚区错位、协同、特色化发展。加大非主城区域集聚区培育力度,鼓励浦口、六合等区域内的产业园区申报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对于不符合认定要求的市级集聚区,指导所在区发改部门开展清退。
按照全市主导产业优化升级“4+4+1”发展战略,推进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彰显主导产业特色、强化规模效应,围绕主导产业开展招商引资。转变项目招商为集聚区招商,加快发展产业招商,按照一产一策,围绕集聚区主导产业链开展特色化招商。对于主导产业集聚度不高的集聚区,重新进行产业链条的设计和规划,进行招商补链,更好发挥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对于集聚区发展的引导作用。
宁发改服务宣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