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底,绍兴滨海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一年时光里,刚迎“新生”的新区迅速褪去稚嫩,正迎风前行茁壮成长。
站在“风口”有担当,面对机遇和挑战,绍兴滨海新区呼应时代脉动,树立大格局,依托两个“重量级”的“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聚焦规划建设、招商引资、企业服务三大头部职能,放眼未来新兴业态。这里,已然成为一台驱动地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今年以来,在绍兴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绍兴滨海新区狠抓开发建设,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交出一张高分答卷。2020年前三季度,在充满变数的情况下,绍兴滨海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9亿元,同比增长3%,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4.7%和8%。如今,一张科技赋能产业兴旺、政区协同统筹发展、营商环境极富活力的生动城市蓝图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放眼未来筑巢引凤
大项目展现大格局
“目前,项目1号楼三层楼面施工;2号楼主体结顶,二次结构施工;3号楼地下室底板施工当中……”近日,在绍兴滨海新区浙江兴湾精准医学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浙江兴湾精准医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晓鹏高兴地说,作为“省市县长项目工程”之一,该产业园项目也是绍兴生物医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的重大标志性工程,计划总投资30亿元,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到2022年上半年全部完工。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面对严峻的考验,滨海新区以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平台入选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培育平台名单为契机,积极打造一条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通过“强链补链”转危为机。截至目前,滨海新区已引进培育各类生物医药相关企业138家,其中规上企业27家,包括浙江医药、浙江震元、振德医疗、歌礼制药、德琪医药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并构建了以化学原料药和器械制造为基础、生物医药和创新化学药研发生产为重点、中药和流通服务为协同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高端生物医药产业,既体现出滨海新区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的决心,也正是该区抓牢重点项目发展的一个缩影。“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人才集聚度密的产品和技术是我们的首选。”绍兴滨海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通过厂房代建、基金参股、上市并购等方式,滨海新区制定“一企一策”,积极吸引头部“明星”企业落户,并通过搭建创业创新平台,招引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和高端人才团队入驻。
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新区以产业化、集聚化、市场化、国际化为导向,制定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建链、补链、强链”为重点,借助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相关上下游优质产业、项目集聚,加快产业集群建设。今年以来,绍兴滨海新区已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协议总投资达925亿元。
除了高端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也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成为新区大步迈进的“另一条腿”。今年7月,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东园)正式开园运营,目前已经入驻企业30家,园区环境提升工程已完成;作为新区最早招引的重点项目之一,中芯绍兴项目已经达到每月生产4万片产品的产能,良品率达99%以上,预计全年可实现产值10亿元……近期以来,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动作频频、捷报频传,跑出了数量与质量双管齐下的“加速度”。据统计,前三季度,集成电路产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在全省第一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考核中名列前茅。
对已经“落户”的项目,绍兴滨海新区则实施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申报一批、落地一批的“五个一批”集中攻坚行动。其中,长电科技、尚科生物、精准医学、冠越达新材料等8个市县长工程项目提前完成全年开工入库目标任务,此外,已经投产的重点项目达21个,总投资308.83亿元。
政区协同统筹发展 大平台把握新机遇
2020年初,长电集成电路(绍兴)公司先进封装项目开工,作为绍兴朝着高质量构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高标准打造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的重要项目,该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仅用时22天;同年10月,浙江最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中日韩高端半导体材料产业园一期及二期项目奠基仪式举行,作为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引进的重点项目之一,从入驻产业园至今,仅用时3个月就完成了土地购入及厂房建设基本设计等……如此高效的“加速度”,离不开滨海新区“店小二”式的贴心服务,更是绍兴滨海新区和绍兴市越城区深度开展政区协同统筹发展,为企业、项目打开高速“绿色通道”的集中体现。
2019年11月底,绍兴滨海新区正式揭牌,采取“一个平台、一个主体、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体制架构,和越城区实现功能互补、优势叠加,绍兴古城和产业新城的产城融合加快步伐。
参天大树须植根沃土,体制机制的调整优化,为绍兴滨海新区各项产业的迅猛发展营造了更好的环境。“分工”合作各有所专,在发展的过程中,滨海新区专心聚焦招商引资、规划建设,越城区各部门则履行属地管理职能,通过机构扁平化、服务分片区等方式,针对性提供各类保障优化服务,实现优质项目精准对接高效入驻,进一步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良性产业生态体系。
明事权强发展,“两区”双向赋能。高标准履行分内职责,遇事绝不推诿,绍兴滨海新区针对辖区具体情况,梳理并形成了一张新区事权正面清单,该清单共计101项,明确了46项具体管理职能。同时,越城区则对绍兴滨海新区履职的正面清单以外职能,全面履行兜底责任,新区有了坚强的后盾做支撑,得以“轻装上阵”。
建机制、促改革,精益求精,在绍兴滨海新区,一份规范的“工作手册”内容不断扩充,体系架构日益优化。今年以来,新区已经建立起完善的8项“两区”协同机制,内容涵盖招商引资、规划建设、经济工作、干部交流、联合督考等多个方面,以最大程度提升新区工作效率。“我们享受到了全方位、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项目进展十分迅速。”浙江最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姚科科说,除了“护航”项目建设,绍兴滨海新区还在企业的人才引进、技术发展等方面提供了许多帮助。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多角度“护航”勤服务
今年11月,绍兴综合保税区揭牌仪式在滨海新区举行,这意味着绍兴市首个综合保税区正式“上线”,将成为绍兴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的标志性工程。
“绍兴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分两期实施,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大力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业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绍兴滨海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将为新区搭建更优的营商环境添砖加瓦。
绍兴综合保税区“秀”出了“国际范儿”,这也是绍兴滨海新区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新区以“一线城市”的标准优化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重点突出江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年度投资约40.78亿元的71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市能级不断提升。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杭绍甬智慧高速、329国道上虞盖北至道墟段、越东路连接线以及轨道交通建设正有序推进,越兴大道等29条主要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加速推进。此外,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迁建工程建成投用;沧海社区列入全省第二批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名单;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绍兴院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绍兴校区、上海虹桥国际学校陆续签约落户……随着医院、学校、未来社区等重要城市单元日渐齐备,新区的公共配套设施更加优化,让企业和项目入驻更安心、更放心。
为了“护航”项目建设,并为辖区企业排忧解难,绍兴滨海新区还建立了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全面贯彻落实建设全市首位度营商环境实施意见,不断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内各项环节的便利度。同时,新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抓落实推动干部担当作为,并落实区领导联系企业和人才制度,充分发挥观察员作用,结合“三驻三服务”活动,组织工作人员勤“跑腿”深入一线,主动走访企业调查诉求,以表格化、清单化的工作方式,全力突破营商环境发展中存在的难点、堵点。
企业和项目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科创人才,为进一步打造生命力旺盛的营商模式,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紧缺的后顾之忧,绍兴滨海新区主动融入绍兴科创大走廊建设,大力建设中关村水木湾区科学园、复旦科技园、国科生命健康创新园等科创平台,2020年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64家,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大力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为企业和项目提供更多人才服务和保障。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