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甘肃建大江大河生态司法保护新格局:让违法者履行修复义务

2021年01月27日 08: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兰州1月26日电 (记者 崔琳)26日,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海波在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称,过去的一年里,该省法院审结环境资源类案件5564件,其中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案件408件;在洮河自然保护区等地建立9个“司法公益林”恢复基地,灵活运用补种复绿、易科执行、第三方治理等方式修复生态,复绿补绿面积达到6811亩,让违法者既承担法律责任,又履行生态环境修复义务。

  张海波介绍说,期间,由祁连山林区法院审理的“7·26”特大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系列案,约1000万人在线观看;甘肃法院系统还与邻省法院签订黄河、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共护协议,在阿万仓黄河湿地、大熊猫国家公园陇南片区等地增设环保法庭,建立起大江大河生态司法保护新格局。

  “去年,全省法院受理案件552208件,审(执)结509708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9.61%。省法院及铁路、林区、矿区3个专门法院受理案件9406件,审(执)结9017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9.79%。”张海波说,在此期间,法院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脱贫攻坚战、扫黑除恶收官战、金融风险防控战等“四大战役”,为保障决胜全面小康贡献司法力量。

  在依法惩治涉疫情防控犯罪方面,甘肃法院推广互联网司法模式,实现立案“不打烊”,审理“云端见”,网上申请立案45085件,云上开庭3089场次,让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

  同时,甘肃法院还参与有关金融单位风险处置,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甘肃省银保监局成立金融纠纷调解中心,打造“司法保障+行业监管”防范机制。审结金融贷款、民间借贷等民事纠纷案件73648件;执结涉金融案件2067件、标的4.55亿元。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发送司法建议、风险提示,促使金融行业加强监管,筑牢防范金融风险的“司法篱笆”。

  该报告还指出,甘肃法院力促云平台和智慧法院信息系统建成后,深度应用新版诉讼服务网、移动微法院,基本实现了诉讼服务事项100%在线、人民法院调解平台100%应用、跨域立案100%覆盖,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调解案件、化解纠纷120937件,真正把法院搬到了当事人“家门口”“掌心里”。

  “甘肃省法院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案件受理数量虽同比略有下降,但仍高位运行,审判执行任务依然繁重;有的法官办理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的能力水平还不够高;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相关政策还需进一步落实;审判权力制约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违纪违法问题还未完全杜绝。”张海波表态,2021年甘肃省法院将围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以及促进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强化司法供给,服务保障甘肃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甘肃建大江大河生态司法保护新格局:让违法者履行修复义务

2021-01-27 08: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兰州1月26日电 (记者 崔琳)26日,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海波在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称,过去的一年里,该省法院审结环境资源类案件5564件,其中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案件408件;在洮河自然保护区等地建立9个“司法公益林”恢复基地,灵活运用补种复绿、易科执行、第三方治理等方式修复生态,复绿补绿面积达到6811亩,让违法者既承担法律责任,又履行生态环境修复义务。

  张海波介绍说,期间,由祁连山林区法院审理的“7·26”特大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系列案,约1000万人在线观看;甘肃法院系统还与邻省法院签订黄河、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共护协议,在阿万仓黄河湿地、大熊猫国家公园陇南片区等地增设环保法庭,建立起大江大河生态司法保护新格局。

  “去年,全省法院受理案件552208件,审(执)结509708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9.61%。省法院及铁路、林区、矿区3个专门法院受理案件9406件,审(执)结9017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9.79%。”张海波说,在此期间,法院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脱贫攻坚战、扫黑除恶收官战、金融风险防控战等“四大战役”,为保障决胜全面小康贡献司法力量。

  在依法惩治涉疫情防控犯罪方面,甘肃法院推广互联网司法模式,实现立案“不打烊”,审理“云端见”,网上申请立案45085件,云上开庭3089场次,让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

  同时,甘肃法院还参与有关金融单位风险处置,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甘肃省银保监局成立金融纠纷调解中心,打造“司法保障+行业监管”防范机制。审结金融贷款、民间借贷等民事纠纷案件73648件;执结涉金融案件2067件、标的4.55亿元。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发送司法建议、风险提示,促使金融行业加强监管,筑牢防范金融风险的“司法篱笆”。

  该报告还指出,甘肃法院力促云平台和智慧法院信息系统建成后,深度应用新版诉讼服务网、移动微法院,基本实现了诉讼服务事项100%在线、人民法院调解平台100%应用、跨域立案100%覆盖,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调解案件、化解纠纷120937件,真正把法院搬到了当事人“家门口”“掌心里”。

  “甘肃省法院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案件受理数量虽同比略有下降,但仍高位运行,审判执行任务依然繁重;有的法官办理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的能力水平还不够高;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相关政策还需进一步落实;审判权力制约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违纪违法问题还未完全杜绝。”张海波表态,2021年甘肃省法院将围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以及促进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强化司法供给,服务保障甘肃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

(责任编辑:杨淼)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