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查干湖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2020年09月23日 09: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近观荷花千顷,翠色欲滴,远望烟波浩渺,水天一色。这是记者在吉林松原市查干湖畔看到的景色。

  2018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查干湖实地考察生态保护和渔业发展,并作出“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守护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当地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下大力气加强生态保护,查干湖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查干湖地处嫩江与霍林河交汇地区,是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水面面积420平方公里。上世纪70年代,由于上游来水减少,湖面一度萎缩至50多平方公里、湿地消失2000余平方公里。

  “大风一刮全是白白的碱面子,湖水窄成一条线。70年代末政府带领大家实施‘引松工程’,前前后后用了8年时间把松花江水引入查干湖,才有了现在宽阔的水面。”58岁的张文是当地渔猎文化第20代传承人,他对查干湖今昔对比感受颇深。

  2013年起,吉林西部启动河湖连通工程,其中松原市投资7.4亿元,主要以查干湖为中心,通过哈达山水库引松花江水源进入查干湖,使新庙泡、查干湖等湖泡实现生态补水目标,形成动态循环水系。“原来的‘死泡子’彻底变成‘活水湖’。”松原市水利局局长李树生说,粗略估算项目区能因此实现年收入50亿元,新增养鱼、养稻70万亩。

  走在阳光下,马鞭草园似紫色云海,风车微转;沉浸暮色里,野鸭湾湿地落霞无边,天鹅低吟;泛舟绿波上,玉龙水道曲径通幽,芦苇摇曳……水活了、鱼多了,松原市在查干湖生态建设上下功夫,规划建设了一系列生态景区。

  景美了,产业更旺了。37岁的徐冬芳原本在家种地,丈夫是渔场工人,现在两人经营一家李记鱼庄。夫妻俩的年收入从四五万元跃升到最高时的30万元。“原先只有冬捕的时候才是旺季,现在从‘五一’到‘十一’,都算旺季。”

  景区内风景如画,景区外生态小镇民宿、商铺鳞次栉比、游人如织。一幅既烂漫瑰丽又热闹红火的生态与旅游共生画卷精彩纷呈。“春捺钵、夏赏荷、秋观鸟、冬渔猎。”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高洪忱说,查干湖的四季旅游发展格局初现雏形。

  从盐碱遍地到以水兴城,查干湖产业发展不盲目追求速度,而是积极守护大自然的馈赠。坚持保护生态与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必将越擦越亮。(经济日报记者 原 洋 李己平)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风光旖旎查干湖    2020年07月21日
  • ·山东长岛:生态秀美环碧海    2020年08月1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查干湖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2020-09-23 09: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近观荷花千顷,翠色欲滴,远望烟波浩渺,水天一色。这是记者在吉林松原市查干湖畔看到的景色。

      2018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查干湖实地考察生态保护和渔业发展,并作出“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守护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当地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下大力气加强生态保护,查干湖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查干湖地处嫩江与霍林河交汇地区,是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水面面积420平方公里。上世纪70年代,由于上游来水减少,湖面一度萎缩至50多平方公里、湿地消失2000余平方公里。

      “大风一刮全是白白的碱面子,湖水窄成一条线。70年代末政府带领大家实施‘引松工程’,前前后后用了8年时间把松花江水引入查干湖,才有了现在宽阔的水面。”58岁的张文是当地渔猎文化第20代传承人,他对查干湖今昔对比感受颇深。

      2013年起,吉林西部启动河湖连通工程,其中松原市投资7.4亿元,主要以查干湖为中心,通过哈达山水库引松花江水源进入查干湖,使新庙泡、查干湖等湖泡实现生态补水目标,形成动态循环水系。“原来的‘死泡子’彻底变成‘活水湖’。”松原市水利局局长李树生说,粗略估算项目区能因此实现年收入50亿元,新增养鱼、养稻70万亩。

      走在阳光下,马鞭草园似紫色云海,风车微转;沉浸暮色里,野鸭湾湿地落霞无边,天鹅低吟;泛舟绿波上,玉龙水道曲径通幽,芦苇摇曳……水活了、鱼多了,松原市在查干湖生态建设上下功夫,规划建设了一系列生态景区。

      景美了,产业更旺了。37岁的徐冬芳原本在家种地,丈夫是渔场工人,现在两人经营一家李记鱼庄。夫妻俩的年收入从四五万元跃升到最高时的30万元。“原先只有冬捕的时候才是旺季,现在从‘五一’到‘十一’,都算旺季。”

      景区内风景如画,景区外生态小镇民宿、商铺鳞次栉比、游人如织。一幅既烂漫瑰丽又热闹红火的生态与旅游共生画卷精彩纷呈。“春捺钵、夏赏荷、秋观鸟、冬渔猎。”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高洪忱说,查干湖的四季旅游发展格局初现雏形。

      从盐碱遍地到以水兴城,查干湖产业发展不盲目追求速度,而是积极守护大自然的馈赠。坚持保护生态与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必将越擦越亮。(经济日报记者 原 洋 李己平)

    (责任编辑:杨淼)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