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24日 马兴瑞)

2021年01月28日 14:03   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24日在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广东省省长 马兴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2020年主要工作

  “十三五”时期是广东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亲自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两次亲临广东视察指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给予我们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工作要求,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1+1+9”工作部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重大战略全面实施,深圳先行示范区开局良好。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作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战略部署,赋予广东重大历史使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新横琴口岸、莲塘/香园围口岸正式开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形成,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稳步推进。大力推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实施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科研资金跨境使用、与港澳共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政策措施,“湾区通”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重大合作平台加快建设,新注册港资企业1.3万家、澳资企业3280家。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广州期货交易所等重大改革落地实施。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大台阶,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为7.5万亿元,2020年超过11万亿元,年均增长6%,总量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9367亿元增加到12922亿元、年均增长6.6%,是全国唯一突破万亿元的省份。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突破4万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7万亿元,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27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4万元、年均增长4.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万元、年均增长8%。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4.3:39.2:56.5,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6.1%、31.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4.7%。金融业增加值近1万亿元。

  科技创新能力大幅跃升,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全省研发经费支出从1800亿元增加到32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4%提高到2.9%,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跃居全国第一,有效发明专利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保持全国首位。布局建设10家省实验室,积极创建国家实验室,实施九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能力显著提升。国家级高新区增加到14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3万家。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全部设立研发机构。在粤两院院士达102人,引进121个创新创业团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形成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先进材料等7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我省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从7家增加到14家,规上工业企业超过5.5万家。国家质量考核连续5年获得A级。

  “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加快推进,发展平衡性协调性不断增强。加快建设高铁网、高速公路网、机场群、港口群、内河高等级航道、水资源配置、新基建等现代化基础设施,全省高铁运营里程2065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民航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1.5亿人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6730万标箱。珠三角核心区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广州、深圳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佛山进入万亿元城市行列,东莞经济总量接近万亿元。支持沿海经济带发展海上风电、核电、绿色石化、海工装备等产业,引进巴斯夫、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等百亿美元重大项目。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优势凸显,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绿色低碳产业等加快发展。加大对粤东粤西粤北公共资源支持力度,建设5家省实验室、9家高水平医院、8所高校,“数字政府”服务能力与珠三角实现同步提升。出台支持老区苏区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均衡性转移支付覆盖全部86个财力困难县(市、区),全省县级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长9.1%。

  三大攻坚战取得决胜成果,全面小康成色更足。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派出6.5万名驻村干部,投入1600亿元,全省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2277个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坚决扛起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政治责任,帮助广西、四川、贵州、云南4省区93个贫困县摘帽、500多万人口脱贫,援藏援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强力整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新增污水管网3.3万公里、污水日处理能力814万吨,茅洲河、练江等重点流域治污实现历史性突破、水质显著好转,基本消除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劣V类国考断面,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5%,PM2.5浓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14.9万吨、增长91%。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完成64家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的艰巨任务,累计化解风险包袱1300亿元。全部清退707家P2P网贷机构,稳妥化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圆满完成广国投破产清算工作。政府隐性债务大幅压减,政府债务率保持较低水平。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加速推进,农村面貌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实施“头雁工程”,加大投入力度,“3年取得重大进展”目标全面实现。大力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集中供水、无害化户厕、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实现全覆盖,新建改建“四好农村路”6.3万公里,率先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百兆光纤。加快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形成一批岭南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创建14个国家级、16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形成67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开展集体产权制度、供销社支农服务、剥离农垦办社会职能等改革,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和村干部财政保障机制。广大农村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克难,市场发展活力动力充分激发。大力开展“数字政府”改革,推进数据共享、流程再造、管理创新,推出“粤省事”“粤商通”“粤政易”系列品牌,高频服务事项基本实现“指尖办理”,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跃居全国首位。省级权责清单事项从5567项压减到1069项,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和企业开办时间大幅压缩,5年净增各类市场主体600万户、总量达1385万户。建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耕地占补平衡、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精细化用地机制,成为国家首批委托用地审批权试点省份,处置闲置土地18万亩,垦造水田32万亩,拆旧复垦9万亩,完成“三旧”改造32万亩、违法建设治理5.5亿平方米。加大财政、社保、国企等改革力度,全面推行省市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率先实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部分省属国有企业实现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广东自贸试验区形成527项制度创新成果,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覆盖,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快速壮大。

  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持续提升。坚持就业优先,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城镇新增就业700万人、占全国1/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建立完善全学段的生均拨款制度和学生资助政策,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比例提高到86%,457万随迁子女就近就地接受义务教育,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居全国首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33%提高到52%。着力建高地、强基层,投入150亿元支持30家高水平医院、8家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3家国际医学中心建设,投入500亿元全面提升县镇村医疗卫生水平,医共体实现县域全覆盖,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8.4岁。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年均增长5.9%,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80%,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大幅提高,纳入报销范围的药品已超过3000种。妇女儿童、养老助残、社会救助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体育强省,全面补齐五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文明城市创建取得新进展。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建立五级退役军人服务体系。推进平安广东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明显,信访工作扎实推进,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大幅下降,防灾救灾能力不断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加快形成。

  五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3914件、省政协提案3481件,推动人大监督事项、政协协商议政成果落地落实。加强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强化审计监督和督查落实,政府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走过一段极不平凡的历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们坚持全国全省一盘棋,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时、非常之事,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集中精力做好“六稳”“六保”,在大战大考中经受住严峻挑战,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认真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第一时间建立战时指挥体系,迅速启动全省一级响应,调配最强救治力量,97万名医务人员、540万名党员干部、30万名社区工作者、50万名志愿者闻令而动,全省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构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因时因势动态调整防控策略,及时部署实施“四个重点”“九个全力”“十个千方百计”等重点任务,成功打赢应对春节后返程高峰、复工复产复学、零星散发疫情快速处置等多场硬仗,迅速有效控制疫情。全力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强化粤港粤澳联防联控,大力支持香港抗疫工作,稳妥有序恢复粤澳人员正常往来,牢牢守住了疫情防控“南大门”。坚决服从服务全国大局,驰援湖北武汉和荆州,加强国际医疗合作和科研攻关,口罩、口罩机等防疫物资与装备国家调运总量全国第一,交出一份体现广东效率、彰显广东担当、展现广东力量的答卷。

  二是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切实稳住经济基本盘。及时出台“双统筹30条”“复工复产20条”,分批分级、科学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速经济恢复。出台“中小企业26条”“金融暖企18条”“个体工商户23条”等系列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步向好。坚决落实国家规模性助企纾困政策,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能优惠则优惠,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降费达3000亿元,新增信贷2.8万亿元、占全国1/7。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30万户,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出台“2.0版促进就业9条”,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130亿元,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08万人次,承办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7%,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34万人,调查失业率全年平均为5.4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2%。全力保障粮食安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新增50万亩早稻种植任务,加快恢复生猪产能,“米袋子”“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

  三是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工作力度。着眼破解科技“卡脖子”问题,新增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建1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36家省重点实验室,新设立7家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在5G、芯片与软件、高端装备等领域启动一批重大攻关项目。开展“广东强芯”行动,广州粤芯实现量产,一批半导体设备、元器件等项目加快落户。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谋划推进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推动1.5万家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实现数字化转型,湛江中科炼化、中海油流花油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深圳华星光电11代线、湛江钢铁3号高炉等加快建设,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4K电视、工业机器人、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20%、49%、136%。

  四是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用好3600多亿元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加大“两新一重”建设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开工建设深茂铁路深江段、开辟跨珠江口第二高铁通道,建成穗莞深城际、广清城际一期、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等项目,启动建设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试验段,天然气主干管网通达全部地市。出台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布局700多个项目、总投资超1万亿元,新建5G基站8.7万座、总量突破12万座。加大医疗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城乡环境治理等领域补短板力度,新增安排项目512个、总投资2138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举办集中签约、集中开工活动,吸引一批央企、大型民企、重大外资项目落户。制定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着力补齐消费基础设施短板,通过发放补贴、消费券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汽车下乡、家电惠民,扩大信息消费、农村消费、文旅消费,鼓励发展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消费新业态。

  五是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全面推进中央支持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27项举措和40项首批授权事项,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30条政策,启动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网上举办广交会,实施“粤贸全球”计划,外贸进出口规模和市场份额保持稳定,东盟成为我省第一大贸易伙伴。推进贸易结构优化调整,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一般贸易,扩大大宗商品进口,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增7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采购出口增长23%。健全重大外资项目高层常态化沟通协商机制,新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3万个、其中超1亿美元项目43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620亿元、增长6.5%,总量创近年来新高。

  六是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坚决兜牢兜好民生底线。加大对市县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支持力度,中央直达资金及时下达基层,安排省对市县各项补助和债务转贷资金5260亿元、增长12.7%。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政府一般性支出压减15%以上,将有限的财力优先用在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类支出约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七成。安排财政救助资金133.5亿元,稳步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等168万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对因疫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家庭和个人,及时采取临时救助措施。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惠及群众1870万人次。全面推进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进一步提升。扎实抓好平安高考、安全生产、畅顺春运等各项保障工作。

  各位代表!回顾“十三五”时期,我们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美经贸斗争、香港“修例风波”等冲击影响,战胜一个又一个风险挑战,不断书写新时代改革发展新篇章。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广东工作,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笃定心志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必须把统筹区域城乡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我们深刻认识到,广东的发展成就,归根结底靠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靠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靠的是总书记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靠的是总书记山高水长的关心厚爱,这是我们最大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根本所在。

  “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全省人民在省委带领下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驻粤中央有关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广东现代化建设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认识到,实现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发展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较大仍然是我省最大的短板,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内生发展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还不够高;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基础尚不牢固,资源要素约束进一步趋紧;重点领域改革还需深化,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仍需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还有短板,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一些领域存在风险隐患,统筹发展和安全任务艰巨。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24日 马兴瑞)

2021-01-28 14:03 来源:南方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