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的成绩,是在历届省委省政府长期艰苦奋斗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取得的,成绩的取得,为“十三五”划上了圆满句号。回首五年来的历程,最令我们感念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亲临青海视察,为我们擘画了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美好蓝图。五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与时俱进推动新青海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五年来,我们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去年超过3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5511美元增加到7500美元,人均财政支出位居全国前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9%。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实现翻番,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并实现成果转化,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0%提高到55%。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3.1个百分点、预计达到6.5%,三大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占比超过60%。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面积扩大到300万亩,粮食总产量连续13年保持在百万吨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保持在50%以上,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比五年前增加1090亿元、1590亿元。全域旅游加快发展,年旅游人次突破5000万人、收入达到560亿元。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和质量效益的稳步提升,为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全省42个贫困县、162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实际减贫53.9万人,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04元,年均增长36.8%,“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坚决向污染宣战,聚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省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从305天增加到354天,三大河流干流出省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湟水河出省断面Ⅳ类水质达标率100%、Ⅲ类水质占比超过5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盐湖股份通过司法重整和改革实现扭亏为盈,省投司法重整工作启动,金融机构运行稳健有序,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三大攻坚战各项目标任务均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五年来,我们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成功举办首届国家公园论坛,国家公园试点走在全国前列。开展保护“中华水塔”行动,三江源、祁连山等区域重点生态工程成效明显,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五级河湖长体系全面建立,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青海湖水域面积逐年扩大,裸鲤资源蕴藏量较实施保护前增长38倍,森林覆盖率由6.3%提高到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4%,普氏原羚由上世纪末的300多只恢复到2700多只,藏羚羊由最低时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只左右。高原大地处处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态势,大美青海成为美丽中国最养眼、最靓丽的绿色名片。
五年来,我们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区域城乡发展更趋均衡协调。新增铁路运营里程643公里、总里程达到3023公里,格敦铁路、格库铁路开通运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所有市州和三分之二的县通达高速,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民用机场形成“一主六辅”格局,“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和北干一期建成通水,大电网实现县县通。兰西城市群建设协同推进,柴达木地区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环湖地区生态和新能源产业特色优势更加凸显,青南地区生态保护与发展和谐共进。预计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7.1%,年均增加1.4个百分点。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及“百乡千村”示范工程成效明显,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处理稳步推进。区域发展协调共进、各具特色,城乡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