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十四五”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进入新发展阶段,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巩固提升全面小康社会成果,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根据《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我们编制了《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将提交大会审查。
《纲要草案》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布局、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支撑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大改革,突出了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举全省之力保护“中华水塔”,率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主要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左右。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二是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速力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把科技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科教兴青、人才强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发展“四种经济形态”,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超净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数字经济产值年均增长10%,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三是不断加快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两核一轴一高地”区域协调发展总体布局和“一群两区多点”省域城镇化空间体系,城镇化率达到62%左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产业强、环境优、家园美的新乡村。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铁路运营里程达3500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9万公里,力争实现县县通高等级公路,基本实现城市、县城和重点乡镇5G全覆盖。
四是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统筹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教育发展主要指标力争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健康青海,构建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努力让各族群众都过上物质富裕、精神富足、文化富有的美好生活。
五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完善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促进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营商环境不断改善,非公经济比重达到40%以上。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巩固拓展对外开放大通道战略支撑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高水平建设对外开放平台,全面提升青洽会、环湖赛等展会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基本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六是优化提升地方治理效能。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法治青海、平安青海,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健全党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率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打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典范。健全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平战结合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提高自然灾害防控水平,确保全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