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9日在南通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王晖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较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36.3亿元、增长4.7%,南通市顺利跨入“万亿俱乐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9.3亿元、增长3.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3%,进出口总额增长4.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2484元、26141元,分别增长4.5%、7.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4%;城镇登记失业率1.75%;完成省下达节能减排任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视察选择江苏,第一站就来到南通,点赞南通“好通”、沧桑巨变、生活幸福,对南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南通发展寄予殷切希望,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增添了澎湃动力。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实干奋斗,“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这一年,抗击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南通成为全省唯一主城区无本土确诊病例的设区市;这一年,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这一年,事关南通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作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重要组成部分的南通新机场选址正式获批,北沿江高铁线型确定、即将开工,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开工建设;这一年,南通交通通达能力实现跨越性提升,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沪苏通铁路、盐通高铁建成通车,南通迈入高铁时代;这一年,城市发展迎来格局性转变,大通州湾一体化建设统筹推进,崇川港闸合并、海门撤市设区,苏通、锡通园区合并运行,叠石桥、志浩家纺市场一体化管理。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保促稳,着力推动经济走稳向好。面对经济下行巨大压力,采取坚决有效措施,强动能、扩内需、稳外需,经济增长走在全省前列。开展“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成功举办海上风电、高端纺织、船舶海工、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系列招商活动,重大项目数量、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省级重大项目数全省第一,20亿元、50亿元以上项目数分别是上年的1.9倍、3.3倍,中天绿色精品钢、桐昆聚酯一体化、恒科新材料三期等7个百亿级项目开工建设。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设立区域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基金,制定促进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个、省级智能示范车间17个,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全省领先,新建5G基站6540个,南通信创产业园正式开园。船舶海工产业入围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新增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家、单项冠军产品2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应税销售分别增长7.1%、10.2%,均居全省前列。服务业规上企业培育综合指数全省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12.4个百分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支持科创型企业发展政策,新增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6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180家。新签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120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94亿元。获省科学技术奖32项,新增科创板上市公司2家,建成中国(南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举办“江海英才创业周”,长三角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指数在通首次发布。全面落实“人才新政”,新增省“双创”人才77名、团队5个,均列全省第二。全力抓好“两稳一促”。出台稳定外贸发展政策,完成全国首单市场采购贸易与跨境电商融合出口业务,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全国第九。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7.1亿美元,新引进超亿美元项目22个。采取发放电子消费券等措施促进消费。
(二)攻坚克难,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果。开展扬尘整治“654”专项行动、重点行业VOCs专项整治,PM_2.5平均浓度降至3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在全省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率87.7%,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大力弘扬新时代南通治水精神,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90.3%,改善幅度全省第一。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范围拓展至100平方公里,县(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建立土地污染、管控、修复“三张清单”,实现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双90%”目标。坚定推进长江大保护,率先完成长江退捕安置、干流岸线清理整治,沿江造林绿化3425亩,五山及沿江地区成为全国生态修复保护典范。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问题整改完成率99%以上。深入实施环境基础设施三年建设计划,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建污水管网283公里,完成分散农户生活污水生态化治理5795户,新增危废处置能力8万吨/年。支持“三代表一委员”现场督查,推动污染防治常态长效。重大风险防范成效明显。强化金融风险防范,非法集资高发势头得到扭转。政府隐性债务大幅下降,全口径债务率降幅明显。强力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一年小灶”任务落实,关停化工生产企业133家,整治违法违规“小化工”企业130家,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62.6%、57.8%。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扎实推进,“平安前哨”工程建设全省推广,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信访矛盾有效压降,群众安全感、法治建设满意度均位居全省第二。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建立健全返贫监测、动态帮扶机制,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按市定标准全部稳定脱贫,104个经济薄弱村经营性收入均超50万元。完成东西部扶贫协作任务。
(三)创新机制,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改革开放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不断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着力优化体制机制。完成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区镇分设”。建立叠石桥、志浩家纺市场一体化管理体制。启动主城区初中一体化办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15个市级城建重点工程指挥部体制运行成效明显,年度目标完成率大幅提升。探索基础设施建设与可变现资产相匹配的开发模式,有效解决资金平衡问题。 (下转A2版)
(上接A1版)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线上“一网通办”和线下“一门受理”,95.5%的审批事项可网上办理,55个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整合乡镇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扎实推进。开展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强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出台外部董事、专职监事管理办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国领先,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扩大高水平双向开放。举办首届长江经济带江海联动发展论坛、跨江融合发展大会等活动,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8个,与苏南融合发展取得积极成果,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苏锡通园区联动创新区正式挂牌。深化沪通合作,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00个,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建南通基地。持续开拓国际市场,新增对外投资项目78个,海安—东盟国际班列正式开通。与意大利锡耶纳市缔结友城关系。
(四)统筹协调,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着力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城乡融合迈出新步伐。城市建设推进顺利。以南通城市新中心的定位,规划建设南通创新区,紫琅科技城正式开园,金融商务、企业总部中心开工。濠河风景区整治提升成效明显。滨江片区建设顺利推进,任港湾、五龙汇、平潮西站等片区加快规划建设。市区完成22个老旧小区改造,启动3个破旧片区城市更新。建立地价房价“双控”机制,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轨道交通1号线盾构区间全线贯通、2号线有序推进。江海大道东延工程顺利开工。交通建设有序展开。《南通港总体规划(2018-2035年)》通过部、省联合审查。通州湾新出海口主体港区一期通道、吕四作业区“2+2”码头等工程开工建设。宁通高速扩容、绕城高速、洋通高速二期开工建设,平海公路完成快速化改造。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完善乡村振兴政策制度体系,启动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先进村培育。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生猪恢复生产完成省定目标。新增高标准农田35万亩,成为全省唯一区域化整体推进示范市。培育新型合作农场330家,成立“7+2”农业产业联盟,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全覆盖。“千企联千村、共走振兴路”行动、“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成效显著,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7个。“四好农村路”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