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5个,7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打造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强化农村宅基地和住房建设管理,保障农民户有所居,提高农村住房品质。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撤并乡镇综合改造工程,完成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10万户。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 (下转A3版)
(上接A2版)加大先进典型培育力度,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各50个。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支持育种基础研究和重点育种项目,新建高标准农田40万亩,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快生猪生产转型升级,确保重要农副产品稳产保供。做强蔬菜园艺、现代渔业等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农业产业联盟,新增新型合作农场90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抓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等3项国家级试点工作,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通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深入开展“千企联千村、共走振兴路”行动,扎实推进“强村加油站”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七)坚决守护江海生态本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江苏南通样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严要求抓好长江大保护。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加快编制沿江岸线功能优化“一张图”,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巩固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交办及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成效,继续抓好长江沿线排污口整治和岸线保护利用,全力守护一江清水。全面做好长江禁渔工作,协同管好长江口禁捕管理区。规划建设一批高质量生态修复示范段,打造最美生态景观长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抓好重点污染源治理和重点行业VOCs减排,确保PM_2.5平均浓度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全力抓好区域水环境治理,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湾(滩)长制,推进区域治水工程和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省考以上断面水质达到省定目标,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城镇污水直排口和管网空白区。切实加强土壤治理修复,实施一批土壤污染调查、风险管控、治理修复项目。继续发挥“三代表一委员”作用,凝聚全社会参与污染防治的合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坚持“三生”融合,注重“三沿”联动,加快建设“江风海韵、现代都市”。打造沿江绿色生态经济带,调优调绿产业结构,统筹规划全市域排放结构与总量,推动超出行业平均排放标准的企业减排提质,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长江沿线1公里范围内园区外化工企业全部关停。打造沿海生态风光带和蓝色经济带,依托临海美丽小镇,建设最美海岸线,启动14公里黄金海岸带、海上“城市客厅”等建设。打造沿河高品质城镇生态廊道,协同整治沿河工业源、生活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推进水岸绿化生态圈建设、街区整体塑造和小城镇多元特色发展。
(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民生福祉,办好12类40项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就业优先。全面落实稳就业、保就业政策,提升基本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大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补贴性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1万人次。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在通高校毕业生留通率提高10个百分点。加强重点领域欠薪问题整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升保障水平。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参保。加强医保市级统筹,深化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支付方式改革,适当扩大基本药品目录范围,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展公益慈善、残疾人关爱和关心下一代、红十字事业,做好妇女、儿童、青少年、民族、宗教、老龄等工作。繁荣江海文化。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用中华传统美德成风化俗,建设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办好张謇企业家学院,大力弘扬张謇精神,创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保护利用好唐闸近代工业遗存。实施文艺精品生产全面突破工程。加大文化惠民和产业项目建设力度,建成运营南通大剧院、美术馆、群英馆、张謇广场等一批重大文化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南通广电传媒中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建设长江生态文化旅游园、洲际梦幻岛等项目。优化公共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供给,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支持在通高校建设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让“教育之乡”的金字招牌成色更足。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省率先开展“初中起点七年一贯制师范定向生”培养试点,依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深入实施足球改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青少年足球训练营精英梯队建设。深化健康南通建设,推进医联体建设等5项国家级试点。建成运营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加快通大附院新院区建设,建成省级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24个、星级中医馆10个。加大基层医学人才培养力度。拓展“十分钟健身圈”服务内涵,举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切实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完善老年人优待政策,更加关心关爱计划生育失独家庭,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综合性养老机构,全面实施经济困难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着力提升医养结合水平,让“长寿之乡”的老人生活更加幸福;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规范发展多种形式婴幼儿照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