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16日 王诚)

2021年02月22日 13:56   来源:蚌埠市人民政府   

  点击查阅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6日在市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王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蚌埠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刻骨铭心的一年。面对“大疫情”“大汛情”叠加冲击,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顶压前行,埋头苦干,守卫了群众安康,守护了城市安全,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可以载入蚌埠发展史册的优异答卷,许多方面具有标志性意义。

  内陆开放启航皖北。中国自贸区蚌埠片区获批即建设、启动即运行,蚌埠正式迈入了内陆开放最前沿,迎来了跨越发展新拐点。坚持“开业即开张、起步即冲刺”,创新开展“五首”开局行动,实现了“开门红”、跑出了“加速度”、吹响了“集结号”!全省唯一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落户蚌埠,更多本土“小商品”走上世界“大舞台”。“蚌西欧”中欧班列发运集装箱7036标箱、增长9倍。新开通蚌埠至连云港铁海联运班列,铁海联运业务量达4828标箱、增长24%。蚌埠港国际集装箱码头集装箱吞吐量达5.33万标箱、增长17%。保税物流中心报关总额4.5亿美元、增长4.7%。

  区域合作联动江淮。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首次以正式成员身份出席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与上海临港集团合作设立“上海临港示范园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获国家政策支持,市高新区获批全省首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省认定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1个。淮河生态经济带第2次省际联席会和城市合作市长会商会在蚌召开,发布《蚌埠宣言》,发起弘扬大禹治水精神、推广可降解替代塑料制品倡议,成立淮河经济带港口联盟、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联盟,议定5大类141项具体合作事项。

  绿色制造惊艳华夏。举办首届中国光电材料高峰论坛、第二届中国生物基产业发展大会,15位“两院”院士汇聚蚌埠。硅基新材料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蝉联五星评级、全省唯一。国家玻璃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工信部现场审查验收。新型显示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试验名单。中国首条自主知识产权8.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产品成功导入大尺寸显示产业链。国内首条全产业链聚乳酸生产线量产。获批生物基材料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省技术创新中心。丰原生物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品唯一官方供应商。丰原集团获批全国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昊方机电获评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

  创新成果耀眼全球。凯盛科技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启动工业化生产,形成国内唯一全国产化超薄柔性玻璃产业链。自主研发生产国内首片高品质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荣获“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铜铟镓硒发电玻璃获省“三首产品”示范应用,光电转换率世界最高。中电科41所“增强移动宽带5G终端模拟器研发”“毫米波5G信号源研发”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通过验收。中电科40/41所研制的电磁驱动装置,在嫦娥五号探月之旅“关键动作”中担当了重要角色。方兴光电“高阻隔水汽薄膜与AMOLED封装技术开发”省重大专项顺利完成,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大富科技打通5G金属和陶瓷滤波器双线全生产环节、全球唯一。丰原集团6个聚乳酸“5553”模块全面启动,第一第二模块开工建设、投资百亿。

  各位代表!

  2020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多,取得的成绩比预想的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急刹车”影响下降8.5%,二季度迅速恢复到正增长并逐季回升,预计全年增长4%左右。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强劲恢复增长势头,财政收入318.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持平,进出口总额增长1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6%。

  2020年,我们一场战役接着一场战役打,斗罢艰险又出发,过得辛苦而又充实,走得匆忙而又坚定。

  (一)众志成城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抗洪救灾保卫战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响应、筑牢九道“防火墙”。在全省率先取消春节期间大型集会、禁止活禽野生动物交易、实行小区楼栋全封闭管理、发布“十个一律”等严控举措。全面落实“四早”“四集中”和中西医并重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患者,全省首批实现确诊病例“清零”。

  抗洪抢险取得全面胜利。及时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及时宣布相关地区进入紧急防汛期,荆山湖行洪区时隔13年再次开闸行洪,没有发生一例人员伤亡事件,没有出现一处重要堤防损毁。城市排水防涝工程经受多轮强降雨考验,“城市看海”成为历史。迅速开展灾后重建“四启动一建设”,坚持水退一寸、地抢一分,抢种补种农作物6.8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

  各位代表!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安危生死的重大关头,近3万名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知险赴险,忘我奋战抗疫最前沿;4批47名援鄂医疗队员白衣执甲、逆行奔赴武汉主战场。广大党员干部、公安干警、社区(村)工作者、志愿者以及物业、环卫、快递、公共交通、抗疫物资生产运输人员等不辞辛劳,坚守抗疫一线默默奉献;广大干部群众闻“汛”而动,骄阳下挥汗如雨,风雨中逆行冲锋,险情前奋不顾身……铸就了一道抵御灾情、护佑生命的铜墙铁壁。在抗大疫、防大汛中,涌现了一批批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凡人善举和先进典型,奏响了一曲曲和衷共济、战之能胜的时代赞歌!

  (二)争分夺秒打好复工复产联动战

  “六稳”“六保”任务高效落地。科学精准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疫情防控,及时制定204条精细化惠企业、促消费、稳就业政策措施,稳住经济基本盘。康宁药玻、比亚迪刀片电池、蓝驰新能源智能汽车总装基地等5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新增减税降费27.7亿元,下达各类直达资金32.9亿元,普惠性小微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到5.23%。复学复课稳步推进。“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创新实施帮就业“123工作法”,获李锦斌书记肯定、在全省推广。

  工业攻坚年行动成果丰硕。怀远、禹会、淮上获评省制造业“十强县”和“十强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0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4个、国家绿色工厂(产品)4个。帝晶光电、中粮30万吨燃料乙醇二期等137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国显科技显示模组、鸿程光电电子白板等72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连续七年举办省工业设计大赛,获准创建曹山工业设计省级特色小镇。获批沫河口省级化学原料药基地。新增大富科技、壹石通两家上市公司,佳先股份、安徽凤凰挂牌新三板精选层。

  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新希望六和、牧原、汉世伟、鹏欣等全产业链生猪养殖项目落地见效。鹏欣项目成为上海紧密型生猪外延基地。蒙牛与可口可乐合作液态奶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6家企业跻身全国农产品加工500强。怀远石榴、王庄花生、五河葡萄、仲兴羊肉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商标。五河螃蟹、怀远糯稻分获国家、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固镇获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怀远绿色农产品入围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大岗村入选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

  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自贸片区新登记注册企业276家、注册资本金21亿元。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区5家、示范区1家。淮上万达、金鹏玖玖建成营业。京东智联云数字经济皖北区域中心落地蚌埠,敦煌网数字贸易平台正式运营,“纸去哪了”大数据交易平台覆盖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亿件。淮上经开区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湖上升明月获批省级国际合作交流基地。

  (三)蹄疾步稳打好改革创新主动战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36%。万人发明专利18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84家、技术合同成交额6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凯盛中空玻璃微球、银锐柔性智能化玻璃入围科技部重点专项。中粮生化“流程行业配方产品数字化辅助设计软件研发”获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OLED显示用玻璃基板关键技术研发获省定向委托“卡脖子”项目支持。5支团队入选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总量全省第2。市高新区纳入省创新型智慧园区试点、获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重点领域改革亮点纷呈。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通过验收。全省率先建立“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警长”协作机制。林长制“五个一”平台全面建成。建立开发区赋权清单制度,首批向市高新区、市经开区赋权216项。“禁塑”长效机制入选省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经典案例汇编。

  营商环境持续创优。“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全国推广。新时代营商环境研究院、法治蚌埠研究院揭牌运行。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全省率先免收企业(不含房地产)不动产转移登记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公共服务事项一日办结率99%以上,“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9.63%。

  (四)持之以恒打好城乡建设升级战

  城市功能持续完善。水蚌铁路蚌埠段改线工程、合徐高速东海大道出入口建成通车。民用机场获国家批复立项。淮宿蚌城际铁路、合新高铁、蚌埠港中诚国际综合码头等开工建设。改造棚户区(城中村)58个、老旧小区34个,竣工安置房2.2万套、回迁安置1.6万户。新增、改造绿地507万平方米。新增机动车泊位2万个。新开常规公交线路16条、建制村公交班线8条。建成5G 基站1279个,实现市区5G信号连片覆盖。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全面实施村庄清洁“百日攻坚”,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整治村容村貌等问题149.4万个。完成农村改厕4.18万户。清运农村垃圾31.7万吨。新增农村饮水安全受益人口8.1万人。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省级58个、市县级57个。成片造林3.71万亩。四好农村路扩面延伸912公里。新增高标准农田28.1万亩。

  城市管理精细精准。启动实施《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6个。制定《住宅物业管理办法》,出台“物业管理八条”,精准推进物业管理市场化、规范化。规范设置摊点群120处、摊位5900个。治理违法建设13.1万平方米。取缔无证经营瓶装燃气非法储存窝点15处。

  (五)凝心聚力打好全面小康三大攻坚战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剩余550户175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5户2498名边缘易致贫人口全面解除致贫风险。全省率先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一站式”结算。消费扶贫专区数、县均扶贫产品数均居全省第1。

  污染防治成效显著。PM2.5平均浓度43.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1.4%,排名均居皖北第1。4个国考断面、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关闭取缔“散乱污”企业597家、整顿规范204家。全面落实淮河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退捕渔船388艘、转产安置渔民1247人。

  风险防控扎实有力。落实落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9+N”方案。存量网络借贷企业全部良性退出市场。金融机构贷款不良额、不良率实现“双降”。政府债务风险可控。新增贷款270亿元。直接融资规模超100亿元。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供需平衡。

  (六)矢志不渝打好民生改善持久战

  各项事业统筹发展。33项民生工程投入79.8亿元。全省率先实现智慧学校建设全覆盖,获批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怀远一中怀西校区、北大培文二期等建成使用,蚌埠学院理工实验楼等开工建设。安财商学院转设独立本科蚌埠工商学院。市一、二、三、四院专科医疗项目主体完工。实施全国首例跨区域5G远程控制手术。禹会村遗址发现淮河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级别最高龙山文化城址。舞剧《石榴花开》获荷花奖。舞剧《大禹》等3部作品入选建党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新增中国好人5人、安徽好人11人。第七次人口普查扎实开展。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等工作不断加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少年等事业持续推进,气象、档案、地方志等服务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成效显著。“六无”村(社区)、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全域铺开。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全面提高。“全科社工”模式全面推行。消防救援、防空防震等防灾减灾体系更加健全,安全生产、食药安全总体形势稳定,信访形势持续向好。国防教育、后备力量建设、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扎实推进。

  各位代表!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五年来,我们坚持蹦起来摘桃子,自我加压,负重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这五年,我们聚焦动能转换,干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是产业定位明晰、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超薄玻璃连续刷新世界纪录;全面掌握国际领先聚乳酸全产业链技术,获省“量身定做”政策支持,硅基、生物基正成为“产业新地标”。四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两获中国工业大奖。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人均生产总值超6万元、全省第5。

  这五年,我们聚焦改革开放,干了一批汇人气、聚商气的急事,是市场要素活跃、发展动力活力最强的五年。整体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合肥都市圈,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自贸片区、市场采购贸易、中欧班列、国际集装箱码头等开放平台逐步完善。“一户一块田”“农粮驿站”等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获国务院激励支持。营商环境连续两年领跑全省,跻身中国经济营商环境十大标杆城市。

  这五年,我们聚焦城乡统筹,干了一批拓空间、提品质的难事,是内涵形象提升、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长淮卫淮河大桥、体育中心、中环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用。西部化工企业搬迁关停基本完成。7.13万户棚改居民实现“安居梦”。改造老旧小区300个。整治乡镇政府驻地44个,建成美丽乡村317个。首创首成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再添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全国电商百佳城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等新荣誉。

  这五年,我们聚焦全面小康,干了一批解民忧、暖民心的实事,是顺应美好向往、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五年。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9%。城乡低保、社会保险、特困供养、最低工资、住房公积金等全部提标扩面。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支持安财大、蚌医、蚌埠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科技贸易学校等驻蚌高校建设发展,新建扩建蚌埠工商学院、市二中、六中、职教园区、北师大附中、北大培文等,新建扩建蚌医一附院、二附院、市一院、二院、三院、四院、五院、中医院、疾控中心等,教育、卫生累计投入达309.6亿元、177.6亿元,分别是“十二五”的1.7倍和1.9倍。圆满承办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第七届残运会、第八届少数民族运动会。

  各位代表!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五年砥砺奋进,五年风雨前行,五年硕果累累。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正确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向驻蚌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向上级部门和驻蚌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蚌埠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稳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实体经济尤其是部分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创新引领的带动作用还不够显著,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质量有待提高;中心城区能级不足,县域经济发展不快,乡村振兴任务艰巨,生态建设任重道远;城乡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仍有差距,等等。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一件一件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蚌埠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16日 王诚)

2021-02-22 13:56 来源:蚌埠市人民政府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