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17日 操龙灿)

2021年02月22日 14:19   来源:池州市政府网站   

  点击查阅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7日在池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池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操龙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池州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考察,提出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目标要求,为我们加快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一年,我们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新阶段现代化“三优池州”建设,进一步找准了城市发展方位,明晰了产业强市战略路径,加快了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步伐,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这一年,我们精准研判、沉着应对、克难奋进,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疫情防控阻击战、防汛救灾保卫战,展开了一场披荆斩棘的精准脱贫收官战、重大项目攻坚战,经济社会发展在历史罕见的多重困难冲击下艰辛开局,在科学决策和创新应对中奋力破局。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一季度下降5.4%,二季度迅速恢复到正增长并逐季回升,预计全年增长4%以上。其他主要指标都呈现出强劲恢复势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进出口总额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六稳”“六保”,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及时启动一级响应,果断关闭九华山等重点景区,科学实施交通管控、集贸市场关闭、小区封闭等超常规措施,用40天时间实现住院患者“清零”。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2月14日以来连续330多天无一例新增病例。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昼夜奋战,4批30名医务人员逆行出征、驰援湖北,各级党员干部、疫防人员、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新闻工作者、志愿者坚守岗位、连续作战,广大群众、企业员工和社会各界人士勠力同心、守望相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绘就了众志成城、团结抗疫的时代画卷!

  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奋力“抢、干、拼”,在全省率先启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率先开展市领导外出招商、率先启动线下招聘活动,建立复工复产复市调度机制和企业帮扶机制,推深做实“四送一服”,至3月底,“四上”企业、在建重点项目全面复工复产。着力稳企业保市场主体,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15条”,打好援企稳岗、减税降费、贷款展期等政策“组合拳”,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35.3亿元,特殊转移支付、抗疫特别国债15.3亿元全部直达基层和企业,提前兑付涉企奖补资金1.3亿元,净增“四上”企业272户、市场主体1.9万户。着力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组织11批“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在确保质量安全和不扰民的前提下推进夜间施工、假期施工、满负荷施工,54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0亿元,88个项目建成投产,50个储备项目提前开工。着力推动经济金融共生发展,制造业、小微企业贷款分别增长41.6%、33%,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7项创新金融产品实现零的突破,净增信贷投放128亿元、为上年的2倍多。

  (二)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围绕价值链打造产业链,实施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入选安徽百强企业2户,首发上市企业1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2户、省“专精特新”企业5户,新增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2个,半导体省级战新基地产值增长2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组建装配式建筑、教育装备、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个,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个,全社会研发投入、技术合同交易额分别增长40.8%、20%,新增发明专利105个,获批“三首”产品8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开发区转型发展扎实推进。制定加快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修编省级以上开发区规划,进一步明晰主导产业定位,建立重大招商项目联合预审、普惠性政策协调机制,启动“标准地”改革试点,处置“僵尸企业”24户、“三类土地”1.1万亩,建设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4个,全市开发区新建项目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分别增长10%、8%。大力推动东部三区整体规划、协同发展,全面落实“省支持、市管理”体制,抓实江南集中区高质量发展“一号工程”,智慧教育、智能制造、数字产业园发展势头强劲,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全市。制造业大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以大项目构建产业发展主骨架,实行重大项目市级专班“清单”推进,创造性破解要素瓶颈,总投资113亿元的宝镁轻合金项目当年谋划、当年落地,海螺四期、古纤道纺丝织造、金池高精度铜板带等15个5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开工建设,华宇封测产业园、铜冠铜箔三期等15个5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池州电厂二期列入省“十四五”第一批煤电建设计划。文旅康养产业加快回暖。落实促进文旅餐饮等行业恢复性增长政策,举办“趣游池州”、养生“硒”游季等线上线下营销活动,加快牯牛降旅游度假村、礼貌山文旅、芙蓉湾度假中心等21个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市县山企旅游联动发展机制,接待游客量、旅游总收入恢复到上年75%左右。青阳县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现代农业稳定发展。建成高标准农田10.1万亩,大灾之年粮食总产达到63.3万吨。新增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户产值超5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16个省级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获批硒茶、黄精2个省级特色小镇,获评“中国鳜鱼之乡”。

  (三)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竞争力,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加快。品质城市加快建设。实施主城区滨江区域岸线整治、生态修复工程,东湖北路桥、泥洲环路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实施东部三区龙腾大道、通港大道等14条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打通断头路7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1个、惠及居民2.4万户。主城区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全面完成,生活垃圾分类覆盖190家公共机构,天堂湖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创成省级卫生城市。开通池州—枞阳公交。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池黄高铁池州段全线开工。池祁高速池州—石台段、G318池州—殷汇、南陵界—木镇段路基基本完工,S219梅龙—灵芝段建成通车,农村公路扩面延伸643公里。青通河航道整治全面完成,童埠港区改扩建工程主体完工。6条中小河流治理、4座泵站、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工。6个骨干电网工程竣工投运。建成5G基站1000个,基本建成市政务云中心。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提升。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建成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105处,农村改厕2.3万户、危房改造1003户,因灾倒房重建和损毁房屋修缮全面完成,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71个。

  (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有效补齐。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把防止因疫因灾致贫返贫摆在突出位置,深入推进“抗补促”专项行动,实施扶贫项目832个,消费扶贫助销产品4亿元,石台县脱贫摘帽,全市剩余163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边缘易致贫户、脱贫监测户未出现致贫返贫。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等问题整改“见底清零”,脱贫攻坚普查高质量完成。污染防治深入推进。纵深推进“三大一强”攻坚行动,48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完成整改41个、销号39个。强力推进长江禁捕退捕,全面实现“六无四清”,退捕渔民应保尽保、宜业尽业。扎实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省级试点,长江干支流排查、监测、溯源工作全面完成。启动新一轮矿山综合整治,完成矿山生态修复31家,关闭到期矿山15家。PM2.5平均浓度下降18.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8.3%,国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石台县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风险防范化解扎实有效。深入开展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不合规交易场所专项整治,网贷机构全面退出,银通担保公司担保功能有序恢复,政府债务风险等级继续下降,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五)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改革开放新局面加快形成。开放合作全面拓展。制定实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年度行动计划,集中区入选全省首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6个基地入选首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5家医院与省内外11家医院建立专科联盟,3个养老服务机构列入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名录,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创新云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新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181个、其中15亿元以上项目19个,实际利用外资4.2亿美元、增长5%。中韩(池州)国际合作半导体产业园揭牌建设。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50.2%。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调整完善平天湖风景区管委会管理体制,推进矿产品管理处改革、机场办归口管理,完成市场监管等5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市县两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96.2%的村居实施“三变”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实施优化营商环境20个专项提升行动,推行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99%的个人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从120天压缩到88天以内,企业开办实现“一日结”,营商环境排名进入长三角中心区第二梯队。

  (六)倾力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技能劳动者1.7万人。城乡低保标准提高7.2%。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国家试点获优秀等次,建成运营主城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0个。棚户区改造开工1188套,813户群众搬进新居。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新建改建中小学校7所、公办幼儿园15所,建成乡村智慧学校55所。投入2.6亿元,加快市医院外科综合楼和传染病区等一批公共卫生项目建设,市二院新住院部、市中心血站扩建项目建成使用,完成23所乡镇卫生院、330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举办池州马拉松等体育赛事。5个村镇入选全国文明村镇,15人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社会治理全面加强。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实现“三下降”。开展畅通消防“生命通道”专项治理,新建消防救援站2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加强。“七五”普法通过验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扎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信访形势持续向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高质量完成。佛教商业化治理深入推进,民族、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取得新成绩,工会、对台、侨务、供销、气象、地震、科普、档案、保密、地方志、新闻出版、社会科学、援疆援藏等工作实现新提升。全面加强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大幅提升现役军人立功受奖激励标准,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成功抗击历史罕见特大洪涝灾害,投入抢险人员1.4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5.11万人,夺取了“没有一例因灾伤亡、没有一处重点圩口溃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没有受到影响”的重大胜利,铸就了全面小康的坚强屏障!

  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扎实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谈话,抓实巡视反馈和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议决定,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2件,办理代表议案建议133件。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开展重点民主协商11项,办理委员提案242件。狠抓政府系统执行力建设,制定实施“五个重大”事项清单,按季举行市政府重点工作新闻发布会,实行重点工作、主要指标提示预警和滞后工作专项约谈、考核末位单位公开表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治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2020年,我们齐心协力、共克时艰,认真答好经济社会发展“必答题”和疫情防控、防汛救灾两道“加试题”,交出了收官之年的高分答卷。回首“十三五”,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保持高质量发展定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以崭新面貌踏上了新阶段现代化“三优池州”建设新征程。

  ——过去的五年,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地区生产总值从544.7亿元增加到880亿元,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接近6万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步伐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8%、占全省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由11.9%提高到38.2%。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45个,高新技术企业由43家增加到153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4%。三次产业结构由13∶46.1∶40.9调整为10.5∶44∶45.5。

  ——过去的五年,城市品质持续提升,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协调发展格局全面优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1.1%提高到55.7%。高质量完成首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南融东拓进程加快,天堂湖新区渐成规模,滨江区域启动建设,东部三区一体化发展迈开步伐。池州、望东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272公里,建成“四好农村路”4730公里,池州港跻身亿吨大港。水利薄弱环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成功抗御2016、2020年长江流域性大洪水和2019年特大干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顺利完成,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245个,集体经济强村76个、占比13%。

  ——过去的五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美丽长江(池州)经济带加快建设,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全面加强,“六治行动”扎实开展,主城区烟花爆竹全面禁放,在全省率先消除城市黑臭水体,环境空气质量、河流湖泊水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全省前列。绿色清洁能源新增装机容量50万千瓦。清理盘活低效闲置用地1.8万亩。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九华山入列世界地质公园,3县全部创成国家级生态县。

  ——过去的五年,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开放合作持续深化,开放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正式成员和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区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开发区优化整合,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挂牌建设。累计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776个、建成482个。“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PPP“池州模式”、劝耕贷“东至标准”等改革成果全国推广,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净增市场主体7.3万户。中韩国际合作产业园成功设立,产业国际合作平台实现零的突破。新增保税仓库5个,连续5年跻身“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过去的五年,民生福祉全面增进,社会建设长足进步,共享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累计投入民生类资金664.6亿元、是“十二五”的1.4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4%。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8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59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3494元增加到11397元,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新增城镇就业10.2万人,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所有县区实现低保标准城乡统筹。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圆满收官,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14万个。城乡基本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所有县区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95%。平安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安全感稳居全省前列。

  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辛勤工作的全市人民,向积极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池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政法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关心支持池州改革发展的中央和省驻池单位,向在池州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一是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旅游等服务业尚未完全恢复,外贸进出口面临很大不确定性,稳增长压力依然很大。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主导产业集群效应尚未形成,龙头企业缺乏,创新能力不足,环境容量和能耗等要素制约更加突出。三是城市能级亟待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偏低,县域经济实力较弱,开发区形象力支撑力影响力不强。四是民生保障存在差距,文化、教育、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文明城市创建存在诸多短板,基层治理能力有待提升。五是政府自身建设还有不足,少数部门和干部存在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干事创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精准化水平有待提高。我们要直面问题,努力加以解决。

  全面开启新阶段现代化“三优池州”建设新征程

  根据市委规划《建议》,编制了《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

  《纲要草案》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紧紧围绕加快高质量跨越赶超,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三优池州”,明确了今后五年“增速居前列、人均争上游”的奋斗目标,重点抓好六项战略任务:

  (一)突出产业强市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平台,滚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800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创成国家级池州高新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实施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力争通过5年努力,培育50户左右10—100亿级企业,新增5家以上上市公司,形成半导体、轻合金材料、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现代化工等5个300亿级产业集群,再造一个“池州工业”。打造文旅康养战略性支柱产业。推动文化旅游和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高质量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新增1个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整市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高质高效农业。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链条化发展,茶叶、九华黄精、秋浦花鳜、皖南土鸡4大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00亿元,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50家,形成“种养加运游”一体化发展格局。

  (二)突出提升城市能级,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统筹主城区与东部三区建设,主城区着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东部三区大力推进一体化发展,建设公园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到2025年,中心城市常住人口达到40万人,现代化滨江产业新城初具规模,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格局基本形成。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实施县城现代化培育工程,支持青阳县打造与中心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副中心城市,东至县打造尧东一体的滨江城市,石台县打造精致特色县城。推进城镇特色发展。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加快区域中心镇发展,科学规划建设南部山区中心镇、省际边界镇,打造5个左右经济发达镇,培育10个左右特色小城镇,拓展城乡融合发展新空间。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

  (三)突出增强发展支撑,加快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打造长三角联通中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实施“轨道上的池州”、高速公路贯通加密扩容、水运干支联动和国省干线、农村公路提质升级工程,加快构建“两纵两横”铁路网和“三纵两横三联”高速公路网,力争将九华山机场打造成省内重要的枢纽机场。建设现代水网。实施新一轮“一规四补”工程,推进长江池州段综合治理、“三河五湖”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确保河流湖泊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城市防洪安全。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加快智能电网、智慧电厂建设,实现管道天然气“县县通”、省级以上开发区全覆盖。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基本实现5G网络市域全覆盖,建成池州大数据中心、城市大脑、江南数字产业园。

  (四)突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开放新高地。深化与沪苏浙城市协同合作。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中心区意识,深化城市结对、园区共建、产业协作,努力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和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重要休闲康养地、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供应地。加快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东部三区建设成为长三角新兴产业合作示范区、全市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产城融合发展新城区,支持东至、大渡口(石台)、青阳经开区围绕主导产业打造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到2025年,全市开发区经营(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税收突破100亿元,建成2个500亿级园区。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推动设立安徽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成保税物流中心(B型),谋划建设综合保税区,推动中韩国际合作产业园建成高层次国际合作产业平台,推进空港物流园、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进一步深化“放管服”、开发区、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梯队。

  (五)突出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推进美丽长江(池州)经济带建设。深化“三大一强”攻坚行动,深入实施长江生态修复工程,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建成皖江最美绿色生态廊道。高标准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全面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和水平,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0%以上。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强化河湖长制,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措施,推行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推动矿产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3%。

  (六)突出增进民生福祉,加快提升社会建设水平。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工程,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进入全省前10位、前6位,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超过40%。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分级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加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成国家卫生城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加强地方金融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全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网络化+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升级版,确保经济安全、人民生命安全、社会稳定安全。

  各位代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只要我们汇聚起160多万池州人民的磅礴力量,锚定目标,努力拼搏,“十四五”发展蓝图必将胜利实现!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17日 操龙灿)

2021-02-22 14:19 来源:池州市政府网站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