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27日在聊城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聊城市市长 李长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及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聊城发展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奋力实现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的目标,以“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为统领,聚焦聚力九大改革攻坚,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这是历经重重挑战、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的五年。我们主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了中央环保督察、全国经济普查的“大考”,特别是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淬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格”更强,“含金量”更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十三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4.9%;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4.5%;市场主体数量比2015年末翻了一番;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488元,较2015年增加7239元。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压减历史虚收后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2.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3.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8%;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87.4%。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市上下勠力同心,最短时间内遏制了疫情蔓延,在全省率先实现确诊和疑似病例清零并且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取得了抗疫斗争重大成果。坚持统筹兼顾、精准施策,以最快速度恢复了生产生活秩序,在全省率先实现规上工业企业100%复工复产,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了坚强保障。我市1名抗疫人员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18个先进集体和35名先进个人获得国家部委或省委省政府表彰,88名援鄂医护人员不畏艰险、英勇逆行,向全国全省展示了聊城力量和聊城担当!
——这是突出产业为基、动能转换持续提速的五年。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并转电解铝产能53万吨、焦化产能60万吨、钢铁产能514万吨、化肥合成氨产能25万吨、“地条钢”企业12家、火电机组23台、散乱污企业3300多家,旧动能加速退出,腾出了发展空间。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下大力气进行技术改造,实施技改项目500个,完成投资1237亿元,企业上云8800余家,聊城化工产业园连续七年入围“全国化工园区30强”。我市被评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不遗余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兴产业快成长、上规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质量标杆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4倍以上,新动能正逐步成长为发展的新优势。
2020年,我们着力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四新”经济占比预计达到29.2%,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精细化工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45.7%,居全省第3位。承办1场国家级、5场省级智能化、绿色化技改现场会。完成34家“僵尸企业”的处置工作。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2%,提高9.8个百分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5家、省级及以上平台载体37家、省级瞪羚企业17家、“专精特新”企业1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5家。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实现“零”的突破。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绿色发展研究院正式挂牌运营。主城区实现5G信号全覆盖,推出聊云数据湖5G应用体验区、东阿阿胶5G智能体验工厂等一批典型应用场景,中通客车10米公交车在全国率先进行L4级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聊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入选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莘县创智谷数字经济园区入选省级示范试点。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768个省市县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争取161个专项债券项目,获支持额度176.1亿元。阳谷波米科技电子材料项目打破国际垄断,临清智创未来获批创建轴承智能制造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茌平友升铝合金产品进入特斯拉供应链。
——这是“三农”优先发展、乡村振兴有力推进的五年。聚焦“稳粮增收”目标,投资140亿元加快补齐水利设施短板,建成高标准农田267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亿斤以上。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聊·胜一筹!”品牌农产品成功打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农业大市地位持续巩固。着力加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7952公里,基本实现通户道路硬化,创新开展“平清种增改”和“家家整洁、村村清洁”自主治理行动,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98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持续深化改革,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迸发。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基本消除,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5718元,比2015年提高49.5%。“耿店经验”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点赞。
2020年,全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示范行动,带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产业提质升级。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县、示范主体分别达到3个和32个。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11家,东阿现代农业产业园晋升国家级。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新认证“三品一标”224个,居全省首位。环境明显改善。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169个。完成清洁取暖改造27.6万户,改厕1万户。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1.9%。新建公益性公墓777处,文明达标村覆盖率超过93%。活力不断增强。乡村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培训农民6.6万人次。宅基地不动产发证率达到94.3%,土地流转面积占比达到42.6%。新增农业担保项目2515个、金额15.3亿元,居全省第2位。
——这是坚持共建共享、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的五年。全面拉开城市框架,茌平实现撤县设区,“单区市”成为历史,市县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85平方公里扩大到324平方公里。着力加快建设步伐,累计实施重点城建项目60个,建成海绵城市61.5平方公里、地下管廊20.4公里。完成棚改9万余套,改造老旧小区440个,群众住房条件有效改善。新建凤凰苑、九州洼、二干渠等一批生态公园,实施东昌湖景观提升工程,成功创建为山东省首个平原国家森林城市,江北水城的特色进一步彰显。全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南水北调8个水库投入使用,4条高速建成通车,“县县通高速”的目标提前实现。
2020年,我们秉持“规划先行、建管并重”的理念,着力优化布局,持续加大投入,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功能更加完善。新建污水管道84公里、雨水管道109公里、供热管道6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202万平方米,基本实现集中供热直供到户。新开工装配式建筑213万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我市荣获2020中国智慧城市数慧应用创新奖,莘县入选全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县。品质不断提高。东昌湖、金牛湖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市城区主次干道深度保洁率提高到70%以上。持续开展“十乱”治理,规范发展“夜间经济”,全市设立65处临时摊位区。市城区所有公共机构、178个住宅小区开展了垃圾分类。交通日益便捷。全市新改建道路98条,主城区打通“断头路”23条,完成东昌路提升、大转盘改造、二干路北延、新一中周边道路等工程。主城区新改建东板桥、王口桥等桥梁17座,新建过街天桥7座,通行效率显著提高。高铁新区启动建设,济郑高铁顺利开工,雄商高铁可研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聊城人民正在迈向期盼已久的“高铁时代”!
——这是大力改革开放、动力活力明显增强的五年。我们扛起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旗帜,实行“市县有品牌、部门有重点”的改革推进机制,多项改革创新经验得到上级肯定并示范推广。组建市县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4012”企业开办模式、“一链办理”四级通办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完成。实施国企三年混改计划,国资国企改革不断向纵深挺进。坚持将“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形成了江北水城“双招双引”大会、“院士专家聊城行”等特色品牌,连续9年被评为“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2020年,我们以制度创新为导向,以“双招双引”为抓手,改革开放取得更大突破。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全市深入开展九大改革攻坚,125项改革任务、137项重点改革品牌项目有序推进。“一业一证”改革试点、“交房即办证”改革等工作在全省推广。强力推动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1.26万亩。调整277项市级行政许可及关联事项,基本实现市县审批同权。组建新的12345市民热线,受理群众诉求158万余件。首次面向全国选聘11名企业高管,市属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完善。凤祥股份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全市直接融资131.6亿元。“双招双引”成效明显。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70亿元。实施“水城优才”工程,引进海内外高端及优秀青年人才627名。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中原经济区,谋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497个。与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并取得积极进展。济聊一体化发展达成“1+N”框架协议,首批确定合作事项20项。
——这是树牢底线思维、发展底板更加稳固的五年。我们坚定不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三大攻坚战预期目标全面完成。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一批批扶贫干部扎根坚守,一项项硬核政策雪中送炭,一个个产业项目开花结果,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面实现,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强化,政府债务、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总体可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5年双下降。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空前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成效突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天蓝水净地绿的美丽家园逐步建成。
2020年,我们着力决战脱贫攻坚,系统推进环境治理,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坚决打好打赢决胜全面小康关键战役。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新开展“两场同建”,累计建设产业扶贫项目1425个,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4.4亿元,脱贫25.85万人,676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改造贫困户危房1.3万户,资助贫困家庭学生58.4万人次,减免贫困人口医疗费用9211万元。全市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超过8800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实行重污染天气应急分级管控,供暖期间主城区公交车免费乘坐。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 、PM浓度同比分别改善12.6%、8.6%和15.3%,优良天数达到224天,同比增加48天,臭氧平均浓度改善幅度居全省首位。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省控以上考核断面劣V类水质全部消除,水环境质量指数改善幅度列全省第一。市固体废物综合处置中心投入使用,危险废物处置能力有效提升。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新增省市级美丽河湖23条、造林10.7万亩。重大风险有效化解。健全风险监测防控机制,处置不良贷款156亿元。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全部县(市、区)成功创建省食品安全先进县。
——这是践行以人为本、民生福祉大幅提升的五年。我们逐年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五年累计达到1603亿元,比“十二五”时期增加55.8%,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0万人,全民参保扎实推进,居民和职工医保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0%和80%,养老金实现“十六连涨”。贯彻落实“三个一”理念,教育投入由2015年的68.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97亿元,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动态清零,“全面改薄”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现全覆盖,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所。健康聊城建设扎实推进,连续4次获评国家卫生城市,连续9届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市人民医院创建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心血管专科区域医疗中心。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市民素质持续提升。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组织1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25个、恶势力团伙37个,平安聊城建设成果丰硕,治安环境明显改善,“敲门行动”经验做法向全国推广。
2020年,我们秉承“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理念,努力用实际行动和成效赢得人民的信赖和支持。社会保障更加牢固。居民养老保险最低标准提高20%,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7%和36%。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1亿元,减免企业养老、工伤、医保、失业保险费20.4亿元,拨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7675万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改建幼儿园65所、中小学122所,市第一实验学校主体建成、小学部招生,水城中学扩建完成。在全省率先与省教育厅签署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协议,达成共建聊城大学协议,东昌学院规划新址。新增养老床位超过3000张,改造农村敬老院10处。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增加到每日十万余份,全省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应急演练在我市举行。扩建提升乡镇卫生院、卫生室138个,市人民医院与东昌府人民医院实质性整合,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数量位列全省前三,我市入选全省七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区域中心。实施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节省群众费用3.5亿元。建设社会足球场41块,组织“戏曲进乡村”演出7242场,惠民演出覆盖率达到100%。二轮修志顺利完成。社会治理持续深化。化解118个房地产项目的历史遗留问题,完成235个已入住项目的不动产证办理,发放契税消费券8264万元,惠及近20万群众。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五连冠”,东阿经验在全国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推广。“三所一队”项目交付使用,在全省率先研发应用“五级联动”网格化智能平台,我市被列为全国“雪亮工程”重点支持城市。国防动员、文学艺术、社会科学、档案外事、地震气象、民族宗教、对口帮扶、妇女儿童、残疾人、关心下一代、反邪教、革命老区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这是追求务实高效、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我们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以“三遍访三评议三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作风整顿工作,凝聚起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正能量。主动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提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1件,出台市政府规章9件,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055件、政协委员提案1608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8%以上。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基层法律服务实现全覆盖,我市被评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市。政务公开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战的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市县机构改革全部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启动。聘请了14位市政府特邀顾问、20位市政府法律顾问和100位改革义务监督员。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三公经费”较2015年压减63.4%,各级审计为财政增收节支37.9亿元,廉洁政府建设切实加强。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各种困难挑战明显增多、不利因素交织叠加,特别是2020年,我们经历了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提振经济等多重考验。在这种背景下,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我们深刻体会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企业家,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聊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消防救援指战员,向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工作者、疾控人员、社区工作者和广大志愿者,向关心支持聊城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中美博弈变数增多;我市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旧动能加速退出,新动能还不够强劲,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四新”经济比重较低,大项目好项目偏少,高层次人才匮乏;生态环保任重道远,能耗水平居高不下;重点改革亟需突破,债务金融风险不容忽视,营商环境不够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有待提升,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民生保障存在不少短板;干部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作风建设仍需加强,政府不少工作还不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此,我们一定毫不回避、扛起责任,加快补齐短板弱项,集中精力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不负人民重托!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实现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的关键五年。根据市委《关于制定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一并审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尽管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但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新形势下,聊城各种有利条件加速集聚,强大动能蓄势待发,我们将迎来充满希望的“十四五”。一是战略机遇叠加。国家编制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重大战略规划,我省大力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和鲁西崛起战略,这些都给聊城带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二是交通优势凸显。济郑、雄商两大高铁启动建设,未来水城人民可以享受半小时到济南、90分钟到北京、3小时到上海的便捷出行,聊城高铁新区及茌平、临清、莘县高铁新城规划建设,我市即将迈入“高铁时代”。聊城机场加快推进,高速公路互联成网,我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三是市场潜力巨大。在国内大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聊城作为山东的“西大门”和面向中原地区的“桥头堡”,必将成为山东开拓中西部广阔市场的前沿阵地。四是发展后劲充足。我市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经历“十三五”的转型阵痛,广大干部和企业家坚定了绿色发展信念,高质量发展成为共识,借助科技创新驱动、要素资源汇聚、改革红利释放,发展新动力将竞相迸发。五是干事氛围浓厚。通过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干部作风整顿,全市上下人心思进、奋发图强,形成了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决心抓住新机遇、创造新业绩、夺取新胜利!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聊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奋力实现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力更强。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现代化经济产业体系和强大市场机制更趋成熟。
——发展质效更高。“四新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作用显著增强,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明显提高,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迈上中高端,基本形成以创新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
——生态环境更优。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深入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初步建立。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城乡环境优美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改革开放更深入。产权制度、要素市场、创新发展等重点改革率先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成果。保护发展、服务发展、支持发展的法治体系更加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治理体系更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步,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民主深入发展,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人民生活更美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低收入群众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我们将把握新机遇、落实新理念、融入新格局,全面完成“十四五”发展目标,奋力谱写聊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