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14日 李兵)

2021年03月01日 15:54   来源:七台河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在七台河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李兵

  2021年1月14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们积极应变、精准施策、真抓实干、砥砺前行,干成了一些多年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做出了一些打基础、攒后劲、利长远的工作,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转型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城乡老工业区、采煤沉陷区、独立工矿区扶持政策全面落地。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估连续三年被评为“良好”,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推进5000万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140个,完成投资188亿元,49个项目竣工投产。建成了宝泰隆稳定轻烃、勃盛“18·30”等一批大项目,成功盘活龙洋、乾丰、美华等焦化企业,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煤电化工产业基地。联顺制药、中瑯生物项目积极推进。绿色食品标识、有机食品标识、地理标志产品分别达到66个、36个、5个。龙谷科技园等设施农业项目和大森林肉鸡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加快建设。江河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勃利经济开发区晋升省级园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园区通过国家终期验收,新材料产业园被列为国家火炬石墨及石墨烯特色产业基地。

  ——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关闭煤矿101处,淘汰落后产能545万吨。全面承接龙煤、大唐、中铁“三供一业”移交和农垦、森工企业办社会职能,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经济开发区与金沙新区实现战略重组。与江门市对口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行政审批事项和时限大幅压缩,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商事登记实现“35证合一”。启动人才“四个基地”建设,建成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宝泰隆研发中心、鑫科纳米院士工作站、省工研院七台河分院。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23户、88户,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载体12个,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落地136项。

  ——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勃利县脱贫摘帽,4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856户24245人全部脱贫。扶贫产业累计实现收益2595万元。新建改造供水管网787.3公里,24小时供水覆盖率由45%提高到100%。新建改造供热管网80公里,升级改造换热站36个,供热质量明显提高。完成中央下放地方煤矿和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改造工程,14万居民得到妥善安置。建成廉租房3205套。有效解决金桥家园等工程烂尾问题,回迁安置群众500余户。破解办证难问题,19个相关小区办理不动产登记证7586本。累计投入12.38亿元改善办学条件。新改扩建学校48所,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通过国家验收,高中阶段本科入段人数连年递增,职业技师学院在校生突破万人。完成市人民医院、七煤总医院改扩建,市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三级医院达到4家。兴建市文化中心、冠军馆、禁毒教育基地等大型文化基础设施。冰雪体育事业延续辉煌,短道速滑世界级金牌增至173枚,成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国家短道速滑训练基地。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十三连增。“平安七台河”建设不断加强,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落地建设,全国反洗钱领域骨干联勤中心投入使用,“雪亮工程”实现城区全覆盖。

  ——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牡佳高铁进展顺利,七台河西站、客运枢纽站开工建设。新建改造城市西环公路、依宝公路、文华路、奋斗路,交通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投入30.9亿元用于环境修复治理,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桃山湖生态环保水利综合治理工程主体完工,倭肯河国控断面退出劣Ⅴ类水体。城市供水工程竣工通水,完成桃山水库二期、汪清水库增容扩建工程,年供水能力增加1亿立方米以上。完成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容,建设了城乡接合部污水管网,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3.5万吨。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受国务院通报表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乡镇3个、生态村5个、省级清洁行动示范村10个。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更是我市历史上经济形势最为严峻复杂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带来的严重冲击影响,全市上下精诚团结、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初步统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下降2.5%,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36.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6315元,下降0.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5473元,增长7.9%。

  (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科学指挥下,我们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迅速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开展“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活动,88支工作队支援社区,2.1万余名党员干部投身疫情防控主战场。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为甲、英勇奋战,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新闻工作者、志愿者坚守岗位,快递、环卫、抗疫物资生产运输人员不辞劳苦,域内外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鼎力相助,全市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坚强防线。33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牡丹江,12个集体和32人受到国家和省表彰,为抗疫斗争贡献了七台河力量。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开展“云推介、云洽谈、云招商”,全年新上招商引资项目27个,到位资金16.84亿元。“双百项目”开复工94个,完成投资118.6亿元,14个项目投产试产。35处地方煤矿保留矿井通过核准审查,2处新建矿井通过批复。龙洋焦电环保技改、百利良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等项目进展顺利,万锂泰锂电负极材料、海乾改性石墨加工、圣海奥斯蓝靛果深加工等项目投产试产,辰能生物质热电联产并网发电。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源通物流项目投入运营,快递业务增长32.9%。发放政府消费券1000万元,拉动消费7.3倍。

  (三)创新基础不断夯实。成功跻身“科创中国”东北地区唯一试点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户,科技型中小企业37户,分别增长92%、73%。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圆满举行,12个项目晋级省决赛。与黑龙江大学、江门五邑大学等多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清华大学在我市建立“创意创新创业基地”。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开通5G基站449个,实现主城区信号全覆盖。

  (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总产量20.47亿斤。新建高标准农田10.5万亩。绿特色基地面积达90万亩,新认证绿色食品标识4个。中草药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勃利县被评为国家级中草药示范县,成为全省最大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设施农业加快发展,田润设施农业合作社建成全省领先的棚室小区。新兴区进入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示范县(区)行列。畜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龙江和牛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引进种牛600头,天兆生猪建成4个种猪繁育基地。

  (五)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倭肯河流域治理、山体生态修复、废弃煤矿矿山恢复治理、采煤沉陷区修复等工程进展顺利。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万亩。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电力和焦化企业烟尘治理、脱硫脱硝成效明显。推进秸秆禁烧工作,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1%。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黑土地得到有效保护。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开工建设大同街东延二期、同仁路北延等工程。清洁能源公交系统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完成人民公园、桃山公园改造,开展迎宾大道、七矿公司铁路沿线环境整治。新建改造路灯680盏。改造老旧小区9个,惠及居民13239户。南岸花园、通达社区等4个城镇棚改项目加速推进。七星花园及北岸新城排涝项目一标完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勃利县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六)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市本级审批事项同比减少410项,产业项目并联审批时限压缩至32天,工程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85天。建立“绿色通道”“容缺办理”“承诺办结”工作机制,办事效率显著提升。落实减税降费、纾困惠企政策,减轻企业运营成本8.2亿元,兑现企业扶持政策资金1.6亿元;设立稳企稳岗基金1.5亿元,发放贷款17.3亿元。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在全省率先实现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全面移交接管。市区财税体制进一步完善,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完善街道设置,20个街道办事处全部挂牌运行。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中韩科技产业园签约。与江门市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协议,158个事项实现异地通办。

  (七)民生保障有效提升。20项利民行动、30件民生实事扎实推进,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9%。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改造三类重点贫困对象危房158户。完成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惠及群众1.34万户。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10567人,增长38.3%。就业形势持续稳定。阶段性减免社保费2.85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860万元,兑现稳岗补贴1200万元。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577人。社会保障能力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长,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资125元。发放低收入群体和特殊群体物价补贴27万人次1149万元。发放退役军人抚恤和生活补助金784万元。养老事业加快发展,入选第五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名单。教育基础不断夯实。保中学校主体工程完工,市区11所学校操场完成硬覆盖,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12所。全市1050个班级运用希沃教学,教育信息化走在全省前列。市第九中学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医疗卫生改革扎实推进。实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药品价格整体下降50%以上。医保支付按病种付费的种类由860种增至1025种,位居全省前列。积极开展分级诊疗工作,远程会诊覆盖130家诊疗机构。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冰雪嘉年华”“七台河之夏”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104件汉魏时期文物申领回我市。建成11人制、5人制标准足球场8个,短道速滑“省队市办”承接5支省级队伍集训。短道速滑冠军馆成为省级体育旅游精品景区,7个村被评定为省级旅游示范村。平安七台河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防汛抗洪救灾取得全面胜利。决战决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八类案件”“两抢一盗”发案率同比分别下降49%和38%。持续开展“四大攻坚”专项行动,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八)政府建设不断加强。“诚信政府”建设步伐加快,开展“清赖”专项行动,清理失信违诺事项83项,清偿资金3.9亿元,完成率100%。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87件人大建议和130件政协提案全部办结,代表委员满意率100%。严格执行财政支出预算管控清单,全力保障“五保”支出,市本级压减一般性支出8366万元。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保持正风反腐高压态势,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年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416件,查办涉嫌职务违法犯罪案件82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军民融合、统计审计、民族宗教、普法宣传、新闻出版、外事侨务、地震气象、档案史志、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红十字事业等工作均取得了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在极为困难的形势下,取得这些成绩,实属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七台河发展的企业家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积极变化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多重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总体层次不高,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煤独大”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替代产业支撑能力不足。煤城缺煤现象彻底解决尚需时日。重点改革任务还很艰巨。新增就业岗位薪资水平低于社会预期,人口人才外流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安全稳定还有较大压力。我们面临的困难要比想象的更多更大更复杂,必须有一个客观、清醒、准确的认识和把握。

  二、“十四五”时期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体会议,谋划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绘就了七台河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政府工作指明了方向。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七台河发展历程中重大战略机遇最为集中的时期,是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最为关键的时期,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任务最为艰巨的时期。我们相信,只要把准正确方向,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具有七台河特色的转型振兴、高质量发展之路。

  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自觉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进民生福祉,加快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七台河进程,努力建设文明、富强、美丽、幸福七台河。

  各位代表,“十四五”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坚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市人民的团结拼搏和不懈努力,这张宏伟蓝图一定能够变为现实!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发展的起步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之年,更是我市转型振兴发展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省市委全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牢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系统观念,着力稳增长调结构、增动能蓄潜能、惠民生促发展,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稳煤固基、多元发展”,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全力服务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在破解结构性、资源性、体制性矛盾,解决不协调、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0%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0%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0%以内。

  (一)坚定不移走多元发展之路,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上开新局求突破。坚持“稳煤固基、多元发展”,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扶持新兴产业,集中打造重点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今年计划推进投资2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06个,年度计划投资111亿元。围绕项目签约、落地、开工、投产、达效五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健全完善“三级包保、四员服务、五级调度”项目保障机制和“专班+园区、项目+考核”项目推进机制,促进签约项目早落地、新上项目早开工、续建项目早建成,力争全年有更多项目试产、投产、达产。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生命线,明确县区、园区招商主体责任,调整招商政策,完善招商机制,开展全民招商、精准招商。重点围绕延伸链条、补齐短板、盘活存量、发挥资源优势等方面,精心谋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招商推介,力争落地投资规模亿元以上项目10个。既要引进顶天立地的“航母级”大企业、大项目,也要配套引进“专精特新”的中端产业,更要引进“铺天盖地”的小项目,形成产业链衔接、供应链配套、价值链协同的产业集群。

  全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继续开展煤炭资源勘查,储备可采煤炭资源。抓好窝棚河、都北岭、勃利县宏伟林场和北山口探转采项目,支持七矿公司巩固深部找矿成果。加快地方煤矿规划升级改造,力争地方35处改造升级矿井全部进入建设阶段。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重点推进宝泰隆公司一矿、二矿开工建设,确保完成一期工程。生产矿井工作面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最大限度提高煤炭产能。全力推动现代化工产业升级发展。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建成未达产闲置化工产能有效盘活。支持煤化工企业实施技术升级改造,开发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向精细化工、合成化工、材料化工方向扩展升级。鼓励焦化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对接焦化行业最新准入标准。积极推进制造和再制造产业提质增效。加大双叶智能制造、升华医疗器械公司智能车间等升级改造项目推进力度,加快实现生产车间标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推进废旧橡胶、废旧轮胎、矿用产品压延等项目建设。

  着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积极推进联顺制药和中瑯生物项目建设,力争赛必得、思康达、顺灏工业大麻深加工项目实现新进展。积极引进领军药企,努力将我市打造成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加快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抓住全省建设龙江东部石墨产业集群的有利契机,加大石墨矿物资源勘查探采力度。积极推进锂电负极材料、石墨烯涂料、人造石墨前驱体等项目。鼓励企业引资引智,研发新产品,促进石墨产业链向高端制造延伸。推进润恒风力发电、凯润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并网。超前布局氢能产业。积极推进宝泰隆与哈电集团深度合作,谋划建设氢油电一体加注站试点项目。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谋划建设省交投物流园区,推动海鲜果蔬物流综合大市场项目建设。推进红星美凯龙与亚太国际、新零售小镇联合建设集跨境电商、现代物流、新零售为一体的特色商业综合体。提高智能快递、农村物流覆盖率。积极发展电商经济。做大做强“七台河电商谷”自主平台,出台“直播电商”三年行动计划,促进电商产业加快发展。建立直播共享基地和培训孵化直播基地,培育骨干企业5户、培养直播销售运营人员500名,集聚生态企业15家,拉动产值1亿元。积极发展家政服务业。推动健康、养老、育婴、保洁、物业等家政服务业“扩容提质”,加强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七台河服务品牌。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七台河农村商业银行。开展政金企融资对接行动,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精心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加快推进江河园区热电联产、净水厂和工业污水处理厂、工业固废基地、危废中心等配套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开发区、现代煤化工、石墨新材料、再生资源等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持续提升承载能力。加强对停产半停产企业项目分类服务,增强园区现有企业发展活力。对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给予定向帮扶,加强生产要素协调,帮助改善经营状况,推进企业扭亏。利用“退出机制”有效盘活“僵尸企业”,实现“腾笼换鸟”。组建江河经济开发区管理机构。深化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营商环境提档升级。落实“飞地”政策,促进产业向园区集聚,真正把园区打造成产业发展的高地。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绿特色农业发展上开新局求突破。坚持城乡一体、区域协同,打优势牌、走特色路,大力发展绿特色高效农业,做优品质、做强品牌、做大规模,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守永久农田基本红线,粮食产量稳定在20亿斤以上,坚决保障粮食安全。扩大农业规模化经营,推进金沙农场土地规模化经营试点、茄子河区托管示范乡镇建设,支持勃利县争创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示范县,托管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23万亩。持续开展农业“三减”行动,探索建立“一主多辅”“三三制”轮作模式,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提高现代农机装备水平,建立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与规模经营挂钩机制,重点向万亩以上大型合作经营主体倾斜。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进石龙山、碾子河水库除险加固,茄子河下游段治理、双河二期治理、福兴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中鲜灌区续建配套等工程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开展灌区现代化改造,完善灌排设施体系,建设节水型、生态型灌区示范项目。

  大力发展绿特色农业。坚持绿色兴农、特色兴农、质量兴农,依托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优势,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全面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做精绿特色种植业。持续扩大粳稻、高油高蛋白大豆、高淀粉高脂肪玉米种植规模,鼓励粮食就地深加工。与辉业集团等大企业开展订单式合作,扩大杂粮杂豆种植面积。支持经济开发区发展宠物食品产业。积极发展红松球果、蓝靛果、食用菌等经济作物,建设一批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林下经济基地。发展红松坚果经济林产业,实施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材两用项目。全面加强与农垦、森工农业产业化合作,推动农林食品产业提质升级。做大中草药产业。扩大刺五加、林下参、黄芩等优势中药材种植面积,中草药种植规模达到25万亩。抓好勃利县寒地北药基地、中利生物万寿菊、泰晟安生物中草药加工、勃利县中草药标准化产业园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元明村中草药小镇、宏伟特色中药小镇项目建设。积极与珍宝岛药业、华邈药业等中草药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二次开发。做强特色养殖业。推动七矿公司对接天兆生猪项目,力争天兆猪业形成100万头生产能力。加快大江牧业、牧良牧业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龙江和牛10个繁育场、12个育肥场项目前期。积极发展肉驴、肉羊养殖,规划建设2个梅花鹿林下散养示范基地、10个养殖基地。全年力争出栏生猪40万头、肉牛7万头、肉禽2500万只。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做强设施农业,市县(区)联合给予建设补贴,新建600栋棚室,改善本地果蔬供给。继续支持龙谷农业科技田园综合体、田润设施农业产业园、有机葡萄种植观光采摘园、禹森薰衣草庄园等发展,扩大黑甜甜葡萄种植面积,实现“千亩千棚”。谋划推进勃利县田润中韩草莓小镇、开发区绿色有机果蔬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做精农业精深加工产业。扶持荣盛达酱油、宏泰松果、圣海蓝靛果、东芝兴果蔬、南烧锅酒业等特色农产品企业发展壮大。围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领域,实施“互联网+”高标准示范基地创建行动。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通过以工补农、以商补农、以游补农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加强农业物流网络体系建设,支持厦门国贸集团与域内企业合作,建立粮食购销集团。积极培育打造“互联网+农业”销售平台,实现种得好、卖得更好。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健全完善返贫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坚持“四个不摘”,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后续监督管理,做到机制、投入、产业“三个接续”,防止返贫和新的贫困发生。加强乡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推进“五项革命”,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体系和生活污水治理体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一镇一策,做好规划编制和项目实施,重点建设万宝河镇、红旗镇、茄子河镇等城郊乡镇及示范村,推动长兴乡、铁山乡、中心河乡、宏伟镇加快发展。坚持产业兴镇,发挥各乡镇比较优势,每个乡镇抓好2-3个特色产业。大力引进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特色乡镇建设,抓好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大力度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县区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竞相发展。推进位置偏远、住户零散的村屯向有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的中心村集聚。强化勃利县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把乡镇建设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三)统筹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在城乡建设上开新局求突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刚性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同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城市。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城市规划设计,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升级畅通路网。加快推进高铁七台河西站及配套综合客运枢纽站、站前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如期投入使用。加强公路骨架路网建设,实施七桦路改扩建和大修工程,饶盖公路七台河过境段改扩建工程(南环公路),打通城市交通外循环。加强城区道路和停车场建设。与省交投集团合作推进维修改造山湖路、学府街、景丰路等主次干路、街巷道路,结合棚改工程新建续建文华南路、长青路等道路,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维修改造奋斗路、风采路等配套道路,打通半截路,提升道路通达性。开工建设金沙经营所硬化路等6条道路,推动茄子河村至东胜村等15条农村公路建设。加快绿色公交和智能公交建设,推进更新清洁能源公交车辆。谋划七宝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改造提升供排水管网。推进城市供水管网及净水厂改造项目,实现城区供水管网全覆盖。加快七星花园、北岸新城和大同街排涝工程建设,完善排水系统,实现雨污分流,从根本上解决城区内涝问题。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完善供热系统。整合优化现有热源,推进供热管网改造,持续提高供热质量。完善供气系统。建设棚改燃气安装、老旧燃气管网改造项目,加快中心城区燃气全面普及。打造城市景观。完善城市生态绿廊绿地和绿道建设,实施葫芦头沟景观绿地、七星带状公园、水幕墙景观绿地及停车场、桃山湖北岸节点景观、冠军楼节点公园、桃山湖南岸生态慢行绿道、万宝湖公园、仙洞山公园等项目建设。

  提升城市经营管理水平。建设“智慧城市”和政务一体化平台,完善智慧微单元和智能感知网络,推进智慧城管、智慧水务、智慧供暖、智慧房产、智慧工地、智慧公交建设,实现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推行城市治理“街长制+网格化”,推进城市环境公共服务一体化市场化,让城市治理更加科学、精细、智能。及时维修城区破损路面等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好沿街绿化带、微型景观和照明设施。细化量化城乡环境卫生、绿化养护、门前五包等标准,严格规范牌匾、广告、空中拉线、暂设围档、管网铺设、沿街摊位、外墙立面、临街建筑亮化等管理,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实施物业管理重心下移,全面消除“弃管楼”,力争实现所有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和标准化水平。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桃山区社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50%,其他区县至少建成2个试点社区,公共机构全部实行垃圾分类。

  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大唐、亿丰等重点企业煤仓封闭和脱硫脱硝超低排放装置升级改造工作。开展焦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焦化企业异味问题。全面淘汰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营运柴油货车,取缔七矿公司所属25台大吨位燃煤锅炉。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严格落实河湖长制,防止“四乱”问题反弹。启动挠力河和桃山湖生态环境调查。实施万宝湖周边、桃山湖南北岸及茄子河入库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推进倭肯河流域综合治理水利工程全面竣工。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推进汪清水库备用水源地工程建设。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责任,全面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健全环保应急处置机制,防范重大环境污染风险。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约束性指标管理。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提能工程,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监控,提高中水回用率。强化畜禽养殖业粪污资源化利用及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确保养殖企业全部达标运营。抓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加快餐厨废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持续强化原生态保护治理。严格生态红线管控,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巩固提升国家园林城市成果,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强乡村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以桃山湖、金沙实业公司森林带为主轴,开展补绿、增绿、护绿行动,持续提升城乡绿化水平。建立“林长制”,加大森林湿地草原保护力度。加快推进倭肯河流域七台河段破损山体、废弃煤矿矿山、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以及水土保持、国土绿化等工程,做到“一年见成效,两年大变化”。实施城区矸石山治理示范项目。因地制宜将棚改腾空土地打造成群众身边的公园绿地、休闲场所。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有效提升生态环境管护水平。

  (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高质量发展上开新局求突破。抢抓“科创中国”试点市机遇,全方位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

  加快构建创新平台和机制。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大力支持科研机构开展关键技术攻坚。围绕重点产业谋划引进建设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博士后实践基地。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大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力度。健全完善创新管理机制。积极发挥政府投入引导拉动作用,鼓励社会各方增加研发投入。举办“中国·黑龙江煤炭资源型城市科技经济融合发展高峰论坛”、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

  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制定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办法,建立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库,加强对企业成长的指导服务和政策支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创新优惠政策,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鼓励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做优做强,培育打造科技创新“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企业。力争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120户。

  发挥创新人才关键作用。持续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对接省“头雁行动”,树立“以产引才、以才促产”导向,积极推进“四个基地”建设。发挥职业技师学院作用,加大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等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力度,着力培养一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力争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5万人。实施“教师队伍专项储才行动”“百名医学研究生引进计划”,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平台,留好用好现有人才。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开展“名校优生计划”和“本土英才回聚行动”。进一步加强人才服务保障,严格落实人才激励政策。选树人才典型,做好宣传示范,大力营造全社会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浓厚氛围。

  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打造“数字七台河”。推进5G网络二期建设,扩大5G信号覆盖范围。开展物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和大数据平台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鼓励机械、家具、食品等传统产业实施“两化融合”改造,创建智能生产车间。推广科教、健康、环保、交通、旅游、安全等领域的“互联网+”应用。

  (五)充分释放改革动能,在增强城市发展活力上开新局求突破。坚持深化改革破除发展瓶颈,深度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做实改革举措,为转型振兴发展赋能增效。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边发展边规范、先发展后规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设“网上政府”,加快实现政府采购和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网上办理,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到90%。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办机制,加快推进市民中心建设。整合设立“12345”市民服务热线,形成“一个热线电话、一个平台受理、一个标准服务”的工作体系。推行以“证照分离”为重点的商事制度改革,打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准营准出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营商环境。完善项目服务保障措施,持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行评定分离、承诺即办、先证后查制度,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无差别、限时办、无纸化、可视化全周期服务。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健全完善企业投诉处理机制,对七矿公司、宝泰隆、隆鹏、双叶等重点企业实施专项服务。精准落实纾困惠企各项政策,保障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权益。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重塑机构职能体系。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强化国资监管制度和机制建设,成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粮食系统企业混改、城市公共环境服务市场化等改革。推动金沙实业公司、市热力总公司、市供排水总公司等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能。支持城投公司做实做大做强,全面实行市场化运营,提高投融资能力。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扩大医保基金按病种付费范围。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集体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制度改革,完善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推动农业大规模种养和全产业链经营。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农业农村、民生事业、安全生产、社会体制等领域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再学温州再出发,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上持续发力,掀起民营经济发展新一轮热潮。健全完善“黄金十条”系列政策。继续推进减税降费,坚决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该降的费降到位。强化金融服务保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确保在贷款增量上有所突破。创新信贷风险政府担保补偿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信用融资,拓展民营经济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面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实施民营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制重组,盘活闲置资产。优化用地、担保等政策,引导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促进个转企、小升规,新增规上企业8户以上。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开展企业家培训活动,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丝路带”,加强与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地区国际贸易,在矿产资源开发、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开展合作。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加强与鹤岗、鸡西、双鸭山在煤化工、石墨新材料、生物制药、全域旅游、电商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实现煤城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深化与江门市对口合作,推动园区共建、人员交流、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果,打造对口合作龙江样板。

  (六)努力增进民生福祉,在建设幸福民生上开新局求突破。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民生实事,让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扩大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全面落实援企稳岗就业政策,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业态。加快推进人力资源产业园“双创平台”建设,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终身技能培训制度,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供给水平。建立完善就业失业数据库。突出抓好转岗分流职工、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持续开展“七工职介”、民企招聘、就业扶贫等系列专场岗位推介活动,促进就业再就业。实施职业技能精准培训行动,提高培训补助标准。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保中学校建设,确保如期投入使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稳定在95%以上。全面实施中小学“联包助帮”行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实施8所中小学校厕改项目,新建改建大四站中心园、双鹤小学附属园、龙兴学校附属园等6所公办幼儿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推进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办好课后服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扎实推进新高考改革,优化高中学校资源配置,实现高考重本及本科入段率稳中有升。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加强校园周边秩序治理及食品安全工作,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持续整肃师德师风,强化中小学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及时补充师资力量,推动整体教育水平向争创“四煤城一流、全省上游”目标迈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繁荣文化体育旅游事业。挖掘抗联文化、矿工文化、冠军文化、肃慎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培育塑造具有七台河特色的文化体系。完成市文化中心建设、矿区文化中心改造,完善博物馆、群众艺术馆、图书馆等服务功能。加强历史遗址和文物保护工作,保护好勃利黑陶等非遗项目。建设美术馆、非遗馆、气象科普馆等一批小微博物馆和特色展览馆。建设“农家书屋”,推广数字化掌上阅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组建市县融媒体中心。推进体育公园、冰雪运动场地、桃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提升“七台河之夏”等活动水平,不断扩大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争创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实施“冲击2022”行动,推动“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创建1所冰球、5所陆地冰壶项目试点校,增加短道速滑特色学校数量,塑造短道速滑训练和培训品牌。谋划建设体育公共服务中心。承办冰上体育赛事,引进一批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巩固扩大冰雪体育优势。开展以冠军为主题的“冰雪嘉年华”和“赏冰乐雪”系列活动,开发冰雪体育旅游产品,叫响“世界冬奥冠军之乡、中国运动休闲之城”品牌。引进省旅投集团北鱼公司,合理开发桃山湖旅游资源,探索“生态渔业+休闲旅游”,举办冬夏两季“捕鱼节”。完善四新村、奋斗村、元明村、马鞍村和红胜村特色乡村体验游精品线路,丰富旅游产品,发展乡村旅游、城市休闲旅游、森林康养旅游。

  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南岸小区、花园小区等4个棚改项目建设,推进东风片区等主城区棚改项目开工建设。继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改造桃东小区、新富小区等4个片区112栋住宅楼。结合棚改工程合理配建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对欣源小区破损设施进行改造,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全力解决棚户区未搬迁房屋问题。积极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将城镇中等偏下收入、新市民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保障范围,加大环卫、公交等公共服务行业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力度。

  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养老、失业、工伤“新三保合一”。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提高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金,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大病保险补助支付年度限额,城镇职工由13万元提高至60万元,城乡居民由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不断增强社保基金保障能力,确保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健全分层分类“11+1+N”的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高低保、特困、低收入和临时救助标准。推动市儿童福利院、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满足孤弃儿童养护、康复、教育和托管等需求。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加强养老服务中心(站)示范建设。深化殡葬公益改革,全部免除“四项基本”服务费。深化双拥共建,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工作,实行“阳光安置”。探索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服务好现役、退役军人。开展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和适应性培训。

  推进健康七台河建设。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加强重点地区往来人员管控,落实闭环移交转运措施,确保全程无缝对接、闭环运行。加大冷链货物、食品储运检查检测力度,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的监测预警,严把入库关口,做到应检尽检。定期对冷链物流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加大院感防控力度,加强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观察等方面管理。抓严抓实重点场所、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的社会面防控,做好宣传引导。进一步提升流调、采样、核酸检测能力。稳妥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推动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分院、疾控机构生物实验室建设,全面提高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完善市人民医院医疗配套设施,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推进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实现医联体和县级医院远程医疗全覆盖。开展健康促进创建和“三减三健”行动,提高全民健康整体水平。推行药品带量采购,力争药价明显下降。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提升分级诊疗和医疗救护水平,实现“病有良医”。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制度,实现医务人员“劳有厚得”。扎实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设,加快中医院康复中心和治未病中心项目建设,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40%,实现“老有颐养”。优化生育养育政策。免费对0-6岁儿童进行营养指导,3-6岁儿童进行运动体质监测评估,实现“幼有善育”。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监督,真正实现“看病不求人”。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统筹发展和安全,严格落实“五大安全”理念。以防范化解突出风险为重点,常态化开展社会矛盾风险排查,抓住要害、及时应对、有效化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促进全市安全发展。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二批试点城市“同步起跑”工作。推进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筹建四级网格化协调指挥平台,全力打造全要素、全市域、智能化、大联动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抓好“八五”普法工作,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加强派出所“四项建设”。高质量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夯实平安七台河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煤矿、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力推进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尽快发挥保障作用。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争创食品安全城市。完善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升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储备足、反应快、耐冲击的应急物流体系。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深化专项斗争成果。完善应急综合指挥平台,建设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继续推进“雪亮工程”,形成大街小巷视频监控无缝对接,前端高清、后端智能的防控网络。落实各级各部门信访工作责任,认真开展重复信访治理、化解信访积案专项行动,加快推进人民调解、法律援助与信访工作深度融合,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和省委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突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时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府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围绕提升“七种能力”,加大培训力度,注重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维稳处突等一线锤炼干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围绕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努力提高服务转型振兴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围绕项目干”服务理念,持续优化政府自身运行机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不断优化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裁量权基准制度,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严格履行决策法定程序,增强公众参与实效,坚持合法性审查,防控决策风险。加强“诚信政府”建设,新官必须理旧账,让“政贵有恒”落到实处。

  打造清正廉洁政府。坚决贯彻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各项规定,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整治“四风”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强化财政收支管理,厉行勤俭节约,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紧盯民生保障、重大项目、能源资源、司法执法、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强化执纪监督,严肃查处腐败案件,营造风清气正、务实重干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新目标鼓舞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小城市有大作为的信心,团结拼搏,攻坚克难,为加快转型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文明、富强、美丽、幸福的现代化七台河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七台河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14日 李兵)

2021-03-01 15:54 来源:七台河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