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2月23日 徐衣显)

2021年03月02日 15:52   来源:焦作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二〇二一年二月二十三日在焦作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焦作市人民政府市长 徐衣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及“十三五”主要成就

  去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持续深入开展“质量、效率、法治、出彩”落实年活动,统筹打好“两场硬仗”,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企稳回升、稳中有进、进中蓄势的良好态势。全社会用电量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全省第8位,工业用电量总量居全省第3位、增速居全省第6位,工业增值税总量居全省第8位、增速居全省第6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居全省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居全省第3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居全省第7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稳定向好。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疫情防控科学有效,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落实“四早”要求,第一时间成立市级指挥机构,组建“一室五组”,实施“大数据+网格化”、“六包五查”管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打了一场漂亮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坚持“四集中”原则,一人一策、专案救治,在全省第二家实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三清零”。做到一线人员、医护人员全部“零感染”。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选派16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为打赢湖北保卫战贡献了“焦作力量”。扎实做好常态化防控。因应疫情变化,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境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焦重点人员管控,强化进口冷链食品、重点场所管控,做到复工企业所有职工和返校师生“零感染”。加强医疗救治、核酸检测等能力建设,购置负压救护车14台,建成负压病房27间,实现P2实验室县(市)全覆盖,全市每日单采核酸检测能力超过2万人份。自去年2月16日以来连续372天无新增病例,确保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居乐业。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市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各级党政领导一线指挥,8467名机关干部下沉到村(社区)值班值守,8341个基层党组织、20多万名基层党员带领群众排查防控,3万名医护工作者夜以继日顽强奋战,9600名公安民警辅警全员在岗,12万名志愿者投身防控一线,工业、商贸、交通、物流、新闻等各行各业劳动者在各自岗位无私奉献,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凝聚起共筑家园的磅礴伟力,构筑了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展现出怀川儿女不屈不挠的刚毅风骨,书写了一份永载史册的优异“抗疫答卷”。

  (二)精准发力“六稳”“六保”,经济持续回稳向好。积极主动应对疫情影响,“保、稳、进、蓄”并举,化危为机、危中寻机,稳住了经济发展基本盘。抢抓机遇实施“三高行动”。开展高水平规划编制年行动,加快“十四五”、黄河流域、国土空间、郑焦一体化4大规划、65项专项规划编制,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展高质量项目攻坚年行动,项目攻坚“五大倍增”顺利实现,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豫北LNG应急储备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分别占年度计划的161%、164%。开展高效率上下畅通年行动,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184.7亿元、同比增长183.1%,争取政府专项债81.7亿元、同比增长364%,全省首支15亿元中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发行。加强对下政策、科技、人才、资金等指导帮扶,3226家中小微企业享受惠企政策红利。精准高效推进复工复产。出台促进经济健康平稳发展26条、企业复工复产19条等措施,建立日研判、日会商、日调度等机制,强化生产运行、要素保障等调度,47家企业入选国家疫情防控重点物资保障名单,3月底在全省率先实现重点行业全面复工复产。千方百计保障市场主体。打好减、免、缓、降等政策组合拳,为企业减免税费21亿元,争取奖补资金11亿元、低息贷款40亿元。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政银企合作、上下游企业协同,抱团取暖、共渡难关。开展“固链行动”,发布1000余家工业企业产品与需求清单,畅通经济内循环,有效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持续发力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推广首席服务官制度,深入开展“走访企业家、服务第一线”“一联三帮”等活动,健全“企业宁静日”、企业督查检查审批等制度。开启“133护航模式”“企业纾困360”平台解决各类问题2557个。发放应急转贷资金2.97亿元。新增市场主体4.17万户。多措并举释放消费潜力。出台激活消费措施,完善提升消费基础设施,万达广场、丹尼斯焦作店被认定为省级品牌消费集聚区,云台山景区在全省率先实现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正增长,“夜间经济”等消费潜能加速释放。举办“春满焦作·惠民利企”“火爆一夏、乐购万家”等活动,发放消费券1.58亿元,带动直接消费18.6亿元。

  (三)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小康成色更足。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补短板、强弱项,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脱贫攻坚“一个不落”。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全面推开集中医养和贫困兜底线保障,建成医养中心47个,554名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实现集中医养。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乡村全覆盖的空气质量监控网络,取缔“散乱污”企业136家,“双替代”供暖改造完成率居全省第一位。PM2.5、PM10浓度同比下降11.1%、11%,优良天数增加46天,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省控断面水质达到省定目标,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土壤污染防治有序开展。重大风险有效化解。坚持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妥善处置企业债务、非法集资、问题楼盘等风险点,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四)强力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动能加速转换。深入实施制造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开展“三大改造”,540个项目完成投资697亿元,创成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1家、国家级质量标杆企业1家、省级智能工厂(车间)6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产品等18个,获评全省智能制造先进市。推进大企业集团培育,龙蟒佰利联钛材料绿色制造、风神轮胎子午胎技改、蒙牛百亿集群·焦作5G智慧工厂、中德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多氟多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领途御捷电动车、大咖食品一期等项目投产。8家企业入围河南企业100强,数量居全省第三位。5家企业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百企退城”累计完成92家。孟州、沁阳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培育壮大数字经济。5G网络实现县城以上城区全覆盖和垂直行业应用场景按需覆盖,东部商砼产业园5G绿色无人矿山项目获全国“绽放杯”一等奖。华为(焦作)新基建运营中心投运,鲲鹏学院、浪潮大数据产业园、创基智谷产业园等加快建设,颐高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工,蛮蛮云大数据产业园入选都市圈建设十大重点工程。全国首批汉华群蚁直播产业园运营,流量经济等新业态加快发展。成立数字焦作产业生态联盟,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市。加快服务业提质发展。全面推进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陈家沟等景区提升工程,荣盛·汉服小镇等项目开园迎客,新增AAAA级景区2家、A级以上景区11家,获评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目的地。中国宝武焦作现代综合物流园一期、润格仓储物流园等建成投用,成功开通焦作至青岛铁海快线班列,获批省级区域物流枢纽,成功创建省级物流标准化示范市。全国第二家、全省第一家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开业。山阳潮街获批省级示范步行街试点。智慧金服公司获央行企业征信机构备案。中站区特色商业区晋级二星,全市星级服务业“两区”达到7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成功举办首届院(校)地科技合作洽谈会暨招才引智大会。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5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48家。新增省重点实验室、中原学者工作站、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44家。建成焦作籍科技人才库。在全省科技综合考评中居第一位。

  (五)主动融入大局大势,联动发展取得突破。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都市圈建设等战略机遇,“两山两拳”区域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带加快建设,郑洛“双圈”联动优先发展区扎实推进,郑洛焦生态共建、文旅融合、交通互联、产业共链迈出坚实步伐。加强黄河生态保护。培育森林资源15.5万亩,完成沿黄生态廊道绿化1.2万亩。实施“四水同治”重大项目69个。河湖“清四乱”行动深入开展。“十三五”黄(沁)河防洪工程焦作段主体工程全面完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嘉应观、陈家沟等保护修复项目全面推进,百里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廊道等项目加快建设。太极拳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功举办太极拳传承发展大会等活动,发布《世界太极拳蓝皮书》,陈家沟太极文化旅游度假区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太极功夫之旅”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增强基础支撑能力。太焦铁路建成通车,孟州—巩义—偃师黄河大桥等项目加快推进,郑焦市域铁路快线纳入都市圈市域铁路规划。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完成郑焦产业带规划编制。南部产业新城总投资186亿元的64个重大项目全面实施。北部生态新城“十路三河三校三片区”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温县金水飞地产业园入驻企业38家。

  (六)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动力活力有效激发。用好改革开放重要法宝,以改革释放生产力,以开放增强竞争力,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2179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完成流程再造,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由95个工作日压缩至65个工作日,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城市门户APP“焦我办”上线运行,123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可办”。扎实推进“四医联动”,建立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制度,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稳步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两类公司”试点,市投资集团主体信用评级升至“AA+”。创新实施点状供地,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实施“7+X”招商新模式,创新开展“云推介”“云签约”等活动。组团参加进博会、广交会等,赴北京、深圳等地招商推介,举办“百名浙商进焦作”等活动,新引进省外项目461个、合同利用省外资金1466亿元,均居全省第三位。进出口总额达139亿元,居全省第五位。市工业产业集聚区西部园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七)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功能品质持续提升。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优中心城区、做强县城、做美乡村,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提质升级中心城区。深入开展中心城区改造提升行动,集中供热普及率达90.3%,中心城区实现南水北调供水全覆盖,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提质项目859个。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全面推进,中原路全线贯通,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基本完工,焦温快速通道、东海大道等加快推进,南水北调绿化带12个节点公园全部开放,大沙河城区核心段生态治理工程全面完工、17个节点公园开园。200台新能源公交车投运,荣获全省首批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深入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纵深推进百城建设提质,累计完成投资796.6亿元。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3家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进入全省20强,数量居全省第二位。孟州市产业集聚区、温县全域获批全省首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新增4家省级经开区,总量居全省第一位。孟州获评全省首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六县(市)高质量发展考核全部进入全省30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夏粮单产保持全省第一、全年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到5家、47家,在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排名中居第三位。温县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用性村庄规划做到应编尽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创建“四好农村路”2863公里。完成农村改厕6.9万户,获评全省厕所革命先进市。沁阳紫陵镇、武陟嘉应观乡入选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温县祥云镇、修武云台山镇、武陟西陶镇成为全省首批美丽小镇。孟州莫沟村、修武岸上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八)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民生支出达257.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稳定扩大就业创业。出台稳就业28条等措施,扩大援企稳岗政策覆盖范围,发放稳岗补贴4776万元、创业担保贷款6亿元,城镇新增就业7.99万人,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3.05万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同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标准。在全省率先设立扶贫救助、防贫两类保险。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2亿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完成公办幼儿园、中小学新改扩建项目193个。获批国家公共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市。职业教育“双元”培育改革扎实推进。18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是建市以来人数最多的一年。市人民医院门急诊大楼暨医学研究中心开工建设,市传染病医院完成污水处理、传染病区改造等工程。建成社会足球场85处,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百姓文化超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通过国家评审验收。获批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市。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坚持党建引领,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村(社区)“两委”换届高质量推进。深化平安焦作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力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探索“区块链+食品安全监管”新路径,打造了食品安全“焦作样板”。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完善“三调对接、四级联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开展“便捷信访进万家”活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我们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开展重点工作常态化跟踪审计,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史志、气象、地震、人防、邮政、社科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

  “十三五”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抓大事谋长远中积优蓄势,在解难题攻难关中砥砺奋进,实现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突破,“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这是焦作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行的五年。在全省2018年度、2019年度省辖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分别居第二、第一位。提升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4.5%,较2015年提高10.6个百分点。突出协调发展,形成两大千亿级、六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55%提高到2020年的62%,高于全省7.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15年的1.84∶1缩小到2020年的1.67∶1。在2018年度、2019年度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考评中获优秀格次,受到国务院表彰激励。筑牢绿色基底,PM10、PM2.5浓度连续5年实现“双下降”,累计分别下降35.3%、35.6%,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成功创建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扩大开放合作,成功举办“豫商大会”“一赛一节”等活动,焦作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运营,进出口总额稳居全省前列。坚持共建共享,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4432元、20556元,年均分别增长6.4%、8.4%。

  这是焦作区域位势明显提升的五年。我市被确立为中原城市群和豫晋交界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郑州大都市区门户城市、郑州都市圈“1+4”核心区城市、洛阳都市圈核心区城市。郑洛“双圈”联动优先发展区、“两山两拳”区域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带上升为省级重大战略布局并加快推进,郑焦智造走廊、焦济洛绿色转型发展轴、焦新济洛发展走廊等重大空间布局,沿黄等6条高速、月山编组站扩容改造、焦新铁路、焦柳改线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焦济煤炭储配基地、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南水北调马村调蓄水库、温孟滩防护堤加固、沁河治理等重大生态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大盘子”,焦作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

  这是焦作活力动力加速释放的五年。成功入选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45家,是2015年的4.3倍。万人有效专利数达6.38件,居全省第三位。“四医联动”医改经验在全省推广,“探索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的焦作样本”入选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成功创建国家级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试点市,入选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城市,荣膺中部崛起最佳营商环境城市。

  这是焦作城市建设提质升级的五年。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全面创建、全域创建,2016年、2018年分别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并以全省第一、全国第十四的优异成绩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郑云高速、焦郑黄河大桥、国道327(武陟至博爱)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焦作站南广场南站房、焦作西站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竣工投用,沁泉湖公园、苏蔺体育公园以及60余个街心公园、口袋公园建成开放。百城建设提质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县城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不断增强。修武、博爱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这是焦作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的五年。累计民生支出达1047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6倍。3.58万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3927户农村家庭彻底告别危旧住房。“两定制兜底线”健康扶贫模式惠及困难群众2.69万人,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实现全覆盖。61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是“十二五”时期的7.6倍,一本上线率较2015年翻一番,焦作一中、沁阳一中、宇华实验、永威中学等8所学校被授予“清华大学生源基地”,彻底扭转了焦作教育质量不高、优质师生外流的被动局面。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党群360工作法”全面推广应用,公众安全感始终位居全省前列,连续4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优秀省辖市。2018年、2019年城市宜居指数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位。

  各位代表!

  五年发展,成之惟艰;五年耕耘,收获满满。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过去五年的成就,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焦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关心支持焦作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对照新发展理念要求,创新驱动仍然不足,城乡发展还不平衡,生态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有的同志主动谋改革、求开放的意识还不够强等。比如,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还不够高,传统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较重,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规模偏小,有的企业还比较困难。比如,对照新发展格局要求,城市首位度仍需提升,区域竞争新优势还未形成。比如,对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营商环境对标一流仍有差距,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不足,有的同志政治意识、法治思维、担当能力等还不能很好适应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扛起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35年远景目标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当前,我市正处于重大战略叠加期、区域格局重塑期、动能转换加速期、产业转型优化期、城镇发展提质期、治理能力提升期,机遇难得、任务艰巨。我们必须胸怀“两个大局”,更好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领域,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根据《中共焦作市委关于制定焦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焦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2035年远景目标是:围绕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坚持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基本建成“六个焦作”。在富裕焦作建设上,经济总量迈上5000亿元新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创新焦作建设上,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2%,建成人才强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在绿色焦作建设上,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提前实现“碳达峰”,加快推进“碳中和”,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开放焦作建设上,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水平大幅提升,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明显增强,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在健康焦作建设上,建成现代化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人享有更高质量健康环境和更高水平健康保障,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平安焦作建设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网络安靖全面实现。

  “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为引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全力打造“四城四区”,加快建设“精致城市、品质焦作”,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开好局、起好步,争当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的主力军,谱写新时代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的绚丽篇章。

  “十四五”时期,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实现“八个更大”发展目标:一是综合实力实现更大跨越。经济发展主要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迈上3000亿元新台阶。二是创新能力实现更大跃升。科技投入强度逐年加大,高水平创新载体平台数量明显增多,创新主体和人才活力持续激发,科研成果转化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三是改革开放实现更大进步。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四是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突破。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五是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更大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践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六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更大进展。完成上级下达的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突破,耕地面积总量平衡,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七是民生福祉实现更大改善。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全省领先,社会事业发展更加充分。八是社会治理效能实现更大提升。法治焦作、平安焦作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加快建设,建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以上目标顺应了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我们将锲而不舍、接续奋斗,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创造现代化焦作建设的新业绩!

  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必须突出新发展理念内涵的五个方面:一是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增强发展第一动力。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大势,以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打造中部地区科创名城。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网联车等领域关键技术创新工程,焦作国家高新区跻身全国100强,孟州省级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技术创新高地。重塑制造业优势,打造中部地区产业名城。深入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实施产业链基础能力、竞争能力等四大提升工程,开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六大专项行动,形成3条全国有影响、2条中部地区有竞争力、5条全省领先的标志性产业链,推动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转变。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名城。推进服务业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形成太极拳、怀药、山水旅游三大200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区域文旅、康养、健体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区域性金融创新城市、电子商务融合服务高地、新兴物流基地。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打造中部地区数字枢纽中心。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和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布局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数字前沿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跻身全省前列。二是践行协调发展理念,加快补齐短板弱项。聚焦城乡、区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弥补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促进均衡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协调,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打造郑洛“双圈”联动优先发展区,构建区域联动、城乡贯通发展新格局。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现代农业、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治理实现全面突破,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着力促消费扩内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实施数字消费、定制消费、绿色消费等八大行动,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推动有效投资稳步增长,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打造国际文旅名城。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挥“太极胜地·山水焦作”品牌优势,高标准建设“两山两拳”区域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带,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三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绿色化,打造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样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焦作。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提升行动,坚持“治、建、调”并举,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争创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可持续发展示范市、全国绿色模范城市。强化基础能力支撑,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高速公路新增里程200公里以上,通车总里程翻一番,建成“四纵三横”高(快)速铁路客运、“十字形”普速铁路货运、“六纵四横”高速公路、“七纵四横”干线公路网络。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00万千瓦以上,电网结构及装备水平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四是践行开放发展理念,提升内外联动水平。坚定不移把开放作为决定焦作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以高水平对外开放赢得发展主动。注重内外双向发力,开拓改革开放新局面。加强土地、人才、科技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释放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积极申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焦作片区、中国(焦作)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焦作保税物流中心(B型),扩大中小外贸企业进出口规模,推动焦作“区域品牌”向“国际品牌”跃升。五是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打造幸福焦作。稳定扩大就业,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焦作,强化社会保障,争创全国全民健身运动模范市。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念决定行动,行动才有成效,关键在于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更加自觉地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根本遵循,强化责任担当,发扬实干精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求实、唯实、务实、落实,奋力谱写新时代焦作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的绚丽篇章!

  三、2021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新征程开启之年。做好政府工作,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精准发力、集中攻坚,确保第一步迈稳迈准迈实,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稳定在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节能降耗完成省定目标,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产量保持在200万吨以上。

  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巩固提升区域位势。深入落实黄河流域、都市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找准焦作在河南打造“大循环”的战略枢纽、“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中的位置、担当,放大焦作依山临河、“双圈”叠合等独特优势,联动郑洛、一体发展,探索路径、示范先行,加速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提升焦作在区域发展大局中的位势,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全力把黄河焦作段治理好、保护好、发展好。筑牢生态屏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快黄河森林公园、百里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廊道等项目建设。持续开展黄(沁)河“清四乱”行动,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高地。守护安澜防线。开展嘉应观河段、大玉兰河段等不利河势疏浚整治,实施温孟滩区防护堤加固等黄河干支流重大防洪工程,加强孟州至温县无堤防段河道治理,确保黄河沿岸安全。传承文化根脉。开展黄河、大运河文化资源普查,做好永济渠渠首、怀城遗址等重点区域考古发掘。启动广利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工作,联合郑州推动黄河澄泥砚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规划建设中国治黄文化博物馆等,打造展示黄河文明的重要“地标”,讲好新时代焦作“黄河故事”。造福人民群众。加快小浪底北岸灌区、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配套工程建设,推动引沁等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创建国家级节水型城市。推进沿黄北岸高速通道等建设,统筹沿黄特色产业发展,打造造福群众的生态带、文化带、致富带。

  建设郑洛“双圈”联动优先发展区。发挥全省唯一“双圈”叠合城市优势,积极主动联动郑洛,促进规划、产业、交通、服务等协同发展。推动规划共绘。编制实施黄河北岸生态文化经济带国土空间、郑焦一体化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科学布局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推动产业共链。加快打造郑焦科创产业带、焦济洛“智造”产业带,强力推进南北新城建设,布局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重大项目,促进郑洛焦产业链式整合、载体支撑、集群集聚、协同共进。推动交通共联。建成国道207孟州—巩义—偃师黄河大桥,开工建设沿太行(焦作至济源)、沿黄(武陟至济源)、焦平(焦作至荥阳)、沁阳至伊川等高速,启动郑焦市域铁路快线、焦唐(焦作至唐河)高速前期,开工建设呼南高铁豫西通道,推进新焦铁路、焦济铁路、焦柳改线、月山至随州铁路等建设,打造郑洛焦“1小时通勤圈”。推动服务共享。探索郑洛焦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交流合作,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深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构建标准统一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推动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建设“两山两拳”区域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带。放大“两山两拳”品牌优势,坚持以生态为基础、产业为重点,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区域生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厚植“山”“拳”底蕴。配合做好太行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前期工作,开展万里茶道太行陉段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规划建设太极拳展示馆,健全太极拳保护规划体系,传承弘扬太极拳文化。做强“山”“拳”产业。发挥太极拳成功申遗品牌效应,推进河南太极拳学院、少林太极文武学校、印象·太极等项目建设,加快教育培训、文化创意、影视动漫、实景演艺等产业发展。共建云台山—嵩山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带,高水平发展创新创意、文旅融合、健康养生等新业态。叫响“山”“拳”品牌。办好“一赛一节”“大河南北·郑焦一体”“太极+少林”功夫之旅等重大活动,培育山地休闲养生游、中华武术修学旅等精品线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带。

  (二)建设区域智造强市,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强基础、固链条、重新兴、抓创新,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高端化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坚持调整存量与优化增量并举,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纵深推进“三大改造”。实施智能化提效扩面、绿色化提标示范、技术改造提速升级等专项行动,强力推动总投资1290亿元的417个重点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创成智能工厂2家、绿色工厂2家,推动一批企业(产品)进入能效、水效“领跑者”名单和国家节能技术装备、“能效之星”产品目录。强力培育大企业集团。支持龙蟒佰利联、多氟多、中原内配等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或新建关联项目,发展全产业链经济,力争龙蟒佰利联焦作基地、蒙牛焦作公司、风神轮胎和河南超威等企业进入“百亿俱乐部”。坚持链式集群、智慧智能发展方向,支持健康元、新开源等重点企业实施“四基”应用计划,打造一批“头雁企业”“链主企业”。加快建设高能级产业园区。实施重点产业园区提升工程,建设钛锆产业园、绿色建材产业园、大咖食品产业园、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10个百亿级产业园区,打造钛材料、智能装备等一批标志性产业集群。

  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全面落实“链长制”,深入实施“266”产业链现代化提升行动,着力打造高端装备、绿色食品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现代化工、铝工业、轻工纺织、能源工业6个500亿级产业集群,智能装备、5G、生物医药、新型显示及智能终端、新能源及网联汽车、节能环保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扎实开展“1521”行动计划,推动龙蟒佰利联氯化法钛白粉、风神全球轮胎研发中心、奋安铝业汽车用高端铝型材、大咖食品二期等100个战略支柱产业链项目和同仁堂中药配方颗粒、伯恩半导体等5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年度投资分别完成200亿元、100亿元以上。实施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完善汽车及零部件等重大产业链“全景图”,加大市域及周边配套协同力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突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提升数字经济牵引能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加快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完善提升华为新基建运营中心功能,推进5G产业园、颐高数字经济产业园、大数据和创新创意产业园、皓泽电子高端微型照相智能对焦装置等项目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大数据(数字经济)产业园。深化与华为、阿里、中国电子、南威软件、海康威视等头部企业合作,培育焦作本土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推动产业数字化。加快“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支持浪潮、蛮蛮云数字经济产业园发展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应用,力争新增上云企业1000家。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创新平台,高标准打造14家科技产业综合体,力争入驻企业700家以上。实施创新中心建设五大行动,加快中德科技园、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省科学院沁阳科创园等建设,争创国家氟基新材料创新中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创新型企业建设三年行动,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瞪羚”企业3~5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凝聚开放创新合力。持续深化院(校)地合作,实施“名校名院名所+焦作”建设工程,推动在焦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等,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50项以上,落地科技合作项目20项以上。积极引育创新人才。健全“引才聚焦”服务保障体系,办好第三届郑焦人才项目精准对接洽谈会、海外英才中原行等活动。积极探索“政府+企业”引才、“政府+院校”培才等模式,完善柔性引才育才机制,灵活用好双向兼职、交叉任职、技术入股等柔性引才方式,以项目联人才、乡情引人才、人才带人才。建立以实际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与团队激励机制,力争新入库科技人才500名以上、新引进创新领军人才团队30个以上。优化创新发展环境。探索“揭榜挂帅”等制度,推进科技资金、项目等高效整合。加快省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市建设,完善科技贷款、科技创新投资引导基金等机制,积极构建市场化、多元化、可持续的科技创新投融资模式。

  (三)充分释放需求潜力,推动经济平稳增长。坚持扩大有效投资、激活高品质消费协同发力,聚焦关键、畅通循环,加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把扩投资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抓手,更好发挥其对优化供给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加强谋划储备。聚焦“两新一重”、先进制造、生态环保、公共卫生、应急物资生产储备等重点领域,再谋划入库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做实做细前期。健全“四评”工作机制,用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专项资金,加强可行性研究论证,提高项目深度和成熟度,简化项目手续,压缩审批时限,推动重大项目压茬推进、接续不断,新增长点持续涌现。强力推进建设。实施“968”工程,力争9个方面、600个重大项目年度完成投资800亿元。完善市级领导分包、专班推进、重点项目观摩等机制,抓好80个省重点项目、300个市重点项目建设,强化“四项对接”,压实“五包”责任,健全“六本台账”,保障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要素,以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达效。

  增强高品质服务供给。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加快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推动文旅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陈家沟等景区提升工程,支持修武县创建国家级文旅融合示范县,云台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陈家沟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力争新增AAAA级景区2家。加快南太行省级森林公园、虚拟世界文旅欢乐园、和谐文旅小镇、嘉应观黄河歌谣文化旅游区等项目建设,力争沁阳、温县、解放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康养业提质发展。加快恒大文化旅游康养城、云阶康养小镇、陈家沟国际太极拳养生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中医养生、医疗康复、保健疗养、旅居养老等产业,打造太极拳康养高地、山水康养胜地、怀药康养福地,叫响“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品牌。推动商贸业繁荣发展。优化调整服务业“两区”功能布局,加快马村万达广场、解放铜锣湾广场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山阳潮街省级示范步行街创建,建成1家省级品牌消费集聚区。建设“一刻钟社区便民服务圈”,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形成传统和新兴相促进、线上和线下相融合、城镇和农村相贯通的消费格局。推动物流业转型发展。深化与山东日照港、上海洋山港等合作,规划建设月山铁路物流基地,加快武陟公铁联运物流港、中国宝武焦作现代综合物流园、博爱日照内陆无水港、万邦冷链物流园、焦济煤炭储配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区域物流枢纽中心,创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推动金融业升级发展。深入实施“引金入焦”工程,积极引进郑州银行、平安银行等金融机构。强化普惠金融服务,力争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超240亿元。支持中旅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加快皓泽电子、云台山、科瑞森、江河纸业、鑫诚耐火等企业上市进程,力争直接融资超180亿元。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落实“房住不炒”,坚持租购并举等制度,控制好开发布局,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四)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促进协调融合发展。坚持把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结合起来,提升中心城区带动作用,一体谋划、协同推进县域治理和乡村振兴,加快构建城乡贯通、互促共进的发展新格局。

  推动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坚持产城互动、突出以城促产,切实摆脱拼土地、拼资源、拼成本等传统粗放发展的路径依赖,推动中心城区高质量崛起,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绿色人文城市、智慧韧性城市。强化“中心”地位。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谋划中心城区发展,紧扣焦作“中原城市群和豫晋交界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郑州大都市区门户城市”“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宜居宜业生态文明城市”等区域定位和发展目标,全面提升集聚要素、配置资源、推动发展、优质服务等能力,进一步把中心城区品质做优、规模做大、经济做强、交通做畅、环境做美,在全市及更大范围树立起科创中心、智造中心、文化中心、商贸中心、物流中心等核心地位,扬起中心城区“龙头”,带动提升焦作区域位势,真正打造区域中心城市、门户城市、文旅名城、科创名城、产业名城、生态文明城市。提升“中心”品质。实施规划提优工程,突出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总体设计的引领作用,明晰和确定城市中轴线、天际线、主体功能架构,整体开发打造示范区“创新+文化+商业”组团、新河商务区“现代金融+电子商务+高端服务”组团、老城区“特色商业+文旅”组团、焦南“行政+商务+文体”组团、北部“生态+文旅+康养”组团等重大片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核心区。实施绿色文明工程,推动森林动物园、生态植物园、太行国际生态城等统筹联动、综合提升,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综合示范区;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健全全域创建、常态长效等机制,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实施基础更新工程,重“面子”、更重“里子”,抓好城市双修、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提升水、电、气、热等管网系统,完善城区路网、公园绿地、停车场、人防等基础设施,加快建材、家居等专业市场外迁,全面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实施管理提智工程,推动省数字公共服务示范点建设,组建焦作智慧城市投资建设运营公司,建设“城市大脑”等新型智慧城市中枢平台,推进智慧城建、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一网统管”。实施安全提标工程,健全城市排水与暴雨内涝防治体系,建立危险化学品企业、油气输送管道等重点部位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形成高标准城市安全风险清单和保障体系。完善“中心”功能。实施科技支撑工程,发挥好焦作国家高新区功能和作用,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用地供应规模,全力保障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推进“科技资源支撑型国家双创特色载体”建设,为打造中部地区科创名城提供载体支撑。实施产业高地工程,推动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中心城区集聚,培优做强创新创意、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夯实中部地区产业名城发展根基。实施建设提质工程,强力推进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东海大道、国道207(西环路)全线通车,南水北调历史文化街区等建成,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工,新河商务区综合管廊主体工程完工,牧野路、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城镇污水提质增效等项目完成年度任务,加快补齐基础功能不足短板。实施经营提效工程,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开发、提升品质、增强效益”原则,优化建设用地布局,提高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水平。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加快发展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社会事业,推动高端服务重点集聚、基础服务全面覆盖。发挥“中心”作用。以中心城区为“核”,内外联动、双向互济,市域外充分发挥中心城区汇聚资源、引进产业、树立形象作用,充分释放在黄河流域、郑洛“都市圈”、豫晋交界地区的爆发力、集聚力和竞争力,构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双圈”联动优先发展区核心支撑,打造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市域内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对全市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连接县域、融合城乡,打造中心城区30分钟通达县(市)“出行圈”,构建通勤便捷、产业链接、生活融合的焦修博武一体化“拓展圈”,建设优势互补、互促共进、均衡协调的温孟沁紧密“辐射圈”,统筹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公共设施建设和生产力布局,引领全域联动、全面发展。

  创建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坚持产城融合、突出以产兴城,引导武陟、博爱、修武“向心”发展,支持孟沁温博等叠合支点、沁阳新兴中心、郑焦武陟特别合作区建设,支持修武培育美学经济和汉服产业,支持武陟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创建一批全省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探索走好富有焦作特色的县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坚持主导性、关联性、成长性、创新性原则,一区一主业、一地一特色,加快产业集聚区规划修编,深化“管委会(工委)+公司”体制机制改革,开展“百园增效”行动,打赢产业集聚区存量低效用地盘活和“标准地”出让攻坚战,力争更多产业集聚区争先晋星。遵循发展规律,实施城镇提质新的三年行动,高标准推进总投资1322亿元的645个提质项目,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施粮食安全保障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12.6万亩,确保粮食总面积稳定在400万亩以上。支持平安、怀川等种业公司发展,打造小麦种源基地。办好农民丰收节和小麦种子博览会。实施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工程,壮大两牛、怀药、面品、肉制品等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再创建1~2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农业新业态培育工程,培育“农业+旅游”“农业+康养”等新业态,再建设一批美丽休闲乡村。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实用性村庄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三位一体”工作。支持5G等新基建向农村覆盖延伸。加快全国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区建设,争创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农村改厕4万户,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40%以上,建设一批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支持修武创建全省乡村建设行动样板县。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支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面积达到土地承包总面积的55%以上。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探索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新机制,“两权”抵押贷款取得实质性进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投入力度不减、帮扶队伍不撤,留足政策过渡期。持续抓好产业、就业、金融和消费扶贫,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继续实施集中医养和防贫保险,完善特殊群体兜底保障,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坚持激发内力与用好外力相结合,改革闯关、开放聚能,最大限度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更大力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推动改革走深走实。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焦我办”城市门户APP功能,提供24小时在线政务服务。推动企业开办“一日办结”,企业注销“一网服务”。推进投资审批“三个一”改革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力争所有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压缩到法定时限的30%。深化村级便民服务站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调整重点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进一步理顺市与县(市)区财政关系。完善落实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直达民生机制和转移支付制度,加强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探索零基预算管理,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高效化。加强税费征管改革,巩固减税降费成果,推动税费收入质优量增。统筹“四医联动”改革。深化全省市域综合医改试点市建设,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持续推动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健全现代医院绩效管理制度。扎实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快投融资公司市场化转型,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同时,持续深入推进金融、自然资源等领域改革。

  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把开放作为关键一招,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办好重大节会。坚持节会搭台、经贸唱戏,高质量办好“一赛一节”招商系列经贸活动,重点办好跨境投资与贸易对接会、专项招商推介会等,提升节会综合效益。创新招商方式。健全完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月至少三分之一时间外出实质招商工作制度,动态完善招商路线图,坚持“敲门”招商、小分队招商、专业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策并用,探索创新“线上+线下”招商、“头部企业”招商、核心节点企业招商、“技术团队+资本+项目”招商等新模式。突出招商重点。深入开展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招商,组团参加服贸会、进博会、厦洽会等重大活动,重点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国字号”“央字头”、行业龙头企业,着力引进一批固链强链补链、促进集群集聚、带动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筑牢开放平台。发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优势,加快现代化工出口基地建设。支持孟州创建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提升德众保税物流中心、焦作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等服务水平,积极申建德众综合保税区。支持省级经开区申创国家级经开区。拓展外贸空间。紧抓RECP签订重大机遇,重点开拓日韩、东盟等潜力市场。争取“中小开”“出口信保”等各类政策资金,降低出口合规成本,增强外贸竞争优势。

  (六)牢固树立系统观念,确保实现安全发展。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将系统观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增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加强进口商品、冷链物流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管控,抓好医院、学校、商超、车站、景区等重点场所防护。完善农村社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强化重点人员健康监测,做到“应检尽检”。加快疫苗采购供应,规范有序开展疫苗接种工作,确保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压实“四方责任”,加强指挥机制、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医疗救治、物资储备、隔离场所等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治、建、调”并举,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强力“治”污染。全面推进工业企业、“三散”等“六项治理”,完善季节性生产调控、绩效分级管理等措施,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统筹推进“四水同治”,加快滩区涝河污染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确保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确保土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开展禁塑限塑专项行动,坚决遏制“白色污染”。大力“建”生态。推行自然资源网格化田(山)长制,综合治理中站、马村国家重点采煤沉陷区。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推进南太行森林公园、国家储备林等重大工程,完成森林资源培育14.89万亩,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深入“调”结构。制订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能耗“双控”和煤炭减量替代,分行业、分领域制订节能减排计划。调整优化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持续开展燃煤锅炉拆除和清洁能源改造等工程,推进河南永续废旧铅酸电池、蓝天资源废旧轮胎综合利用,加快东部商砼产业园建设,开工西部商砼产业园。大力发展“公铁”“公海铁”等多式联运。推广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推进静脉产业园东部园区、西部园区,力争今年建成、并网。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一行一策”稳妥化解金融机构风险,依法打击非法集资、非法互联网金融等活动。抓好高风险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识别、监测和管控,引导企业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稳定企业债券市场。加强民营企业重大风险监控。加大对金融机构恶意抽贷压贷、企业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守住政府债务风险底线,坚决制止违法违规变相举债行为,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焦作建设,深化多层次、多领域平安创建活动。开展“雪亮工程”攻坚,提升治安防控立体化智能化水平。建立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深入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好矛盾纠纷化解,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七)始终坚守人民情怀,建设幸福美好家园。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让民生保障更安心、公共服务更暖心、百姓生活更舒心。

  持续办好重点民生实事。继续免费开展农村适龄妇女和纳入城市低保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出生缺陷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让农村群众早日喝上丹江水。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扩大村(居)法律顾问服务面。建立乡村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加快补齐乡村教育短板。推动农村电网提档升级,提高农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办好“舞台艺术送基层”“周末大舞台”文化惠民活动等省市重点民生实事,跑出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加速度”,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推动高质量就业创业。深化全国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完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聚焦重点群体,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和基层成长计划,全面落实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等扶持政策,强力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攻坚行动,鼓励引导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交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制度。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构建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扩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三大行动,建成市实验幼儿园南园等公办园,加快衡水一中焦作分校、人民路学校、普通高中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焦作科技职业学院等项目建设。支持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大学、焦作师专、黄河交通学院、焦作工贸职业学院等提升办学水平,深化校地融合、资源共享。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优质公平的教育。

  推进健康焦作建设。加快市人民医院门急诊大楼暨医学研究中心、市二医院新区医院等项目建设,建成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4个一流学科。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建好县级公立“三所医院”,54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标准。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康复、脑病2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推进市传染病医院、县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市、县两级传染病诊治能力。建成投用焦作市福利院,改造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扶持发展医养联合体。强化适老化服务,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扎实推进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倡导全民健身,深入开展太极拳“六进”。实施“健康焦作”体育惠民工程,办好郑焦黄河自行车公开赛等活动,全力备战省十四运。

  同时,积极支持驻焦部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等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支持外事、侨务、对台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慈善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统计、气象、档案、地震、史志、邮政、社科等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任重千钧,惟有担当,要在自砺。全市各级政府将更加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牛精神”,弘扬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大力营造“学、严、干”的氛围,持续深化“质量、效率、法治、出彩”落实年活动,纵深开展“四高”行动,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进发展高质量。

  (一)提高“政治三力”,永葆政治本色。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从党中央号令,紧跟党中央步伐,坚决推动国家、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践行法治理念,打造法治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焦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把政府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在法治之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善于用法治方式定规矩、明底线、立诚信。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推动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实施“四高行动”,提升发展质效。以深入实施“四高行动”为抓手,全面提高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稳定性和竞争力。深入实施高水平规划引领行动。出台并实施“十四五”、黄河流域、国土空间、郑焦一体化发展等重大规划以及系列专项规划,引领一批重大布局、重大谋划落地,带动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实施。深入实施高质量项目攻坚行动。坚持“项目为王”,精心组织、精准调度、精细服务,推动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速,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高效率上下畅通行动。常态化、长效化向上汇报争取、对接联动郑洛、向下服务指导,做到上下畅通、政企畅通,争取好、使用好上级政策、项目和资金。深入实施高标准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深入开展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合同执行等重点领域整治,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深化“府院联动”,集中解决一批影响营商环境的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加强诚信建设,倡导契约精神,完善“四双”机制,带头重信践诺,建好“信用焦作”平台,推行“信用+政务”服务模式,以政府诚信引领带动社会诚信建设。持续开展“新官不理旧账”专项整治,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实施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百县提升行动,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有事必服、无事不扰”,擦亮“企业纾困360”、智慧金服、“企业宁静日”等特色品牌,加快形成市场化、便利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营商环境评价,打造省级优化营商环境示范区。

  (四)坚持全面从严,建设廉洁政府。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管全覆盖,加快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机制,主动接受纪委监委监督,加强审计和巡视巡察结果运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大力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压减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努力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百姓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领导下,万众一心、锐意进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努力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奋力谱写焦作高质量发展绚丽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焦作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2月23日 徐衣显)

2021-03-02 15:52 来源:焦作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