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2月23日 张新伟)

2021年03月10日 15:22   来源:太原市政府   

  点击查阅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2月23日在太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代市长 张新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及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山西,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省、我市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五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围绕谱写文明开放富裕美丽太原新篇章,积极作为、奋力拼搏,“十三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是综合实力全面增强。“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总量迈上4千亿元台阶,在全省占比由22.5%提高到2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由“十二五”末第18位上升到第15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7%。

  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7%。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获批设立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华润万象城、华宇百花谷等城市综合体投入运营,晋祠、太山等景区提档升级。都市现代农业加速发展,南部城郊农业、北部有机旱作特色农业格局正在形成。

  三是发展动力更加强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连续三年投入10亿元科技专项资金、10亿元人才发展资金,新增10亿元工业转型升级资金、5亿元新动能发展资金,支持各类主体创新创业。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山西基地、国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学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开工建设,山西智创城、太原同创谷等双创载体重点布局,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17年的321家增加到8726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015年的380家增加到2132家,全市创新资源加快汇聚。

  四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综改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任务基本完成,“集团化办学”等教育改革扎实推进,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获批全国二手车出口业务试点城市。成功举办二青会、国际马拉松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重要赛事,以及中国(太原)人工智能大会、尧城(太原)国际通用航空飞行大会等重大活动,太原知名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五是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城市热源厂、污水处理厂、综合管廊等一批基础设施建成投运。迎泽公园完成提质改造,晋阳湖公园一期建成开放,汾河治理美化工程延展至35公里,“九河”治理全面完成,建成区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郑太高铁、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建成投用,太原南站高铁枢纽功能全面提升。通达桥、晋阳桥、迎宾桥以及滨河东西路南延、晋阳大道等建成通车。

  六是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落实精准方略,阳曲县、娄烦县高质量摘帽,16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5992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入住率、产业就业保障率、旧村腾退拆除率、土地复垦复绿率均达到100%。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持续美化。

  七是人民群众幸福感持续提升。省城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公交车、出租车新能源化改造基本完成,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由2015年的6.44下降至2020年的5.91。扎实推进“九乱”整治和“两下两进两拆”专项整治,文明城市创建成效明显。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加快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同步提升,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主动权,保持战略定力,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经济稳步向好、转型态势强劲、社会和谐稳定。

  (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良好成绩。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扎实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环节工作,实现确诊病例零病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双零”目标。6批147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累计完成42架国际航班8476人的转运、隔离、检测任务。率先在全省建成进口冷冻肉品和水产品集中监管总仓,阻断冷链渠道传播风险。全市单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达到27万人份。市第四人民医院、市防控办等8个先进集体、263名先进个人分别受到党中央及省委表彰。千方百计稳定经济社会运行,及时出台恢复经济秩序、扶持小微企业等政策措施,发放两轮政府消费券,全年新增减税降费108.22亿元,帮助企业保经营、渡难关,有力对冲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经济增速逐季加快,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153.25亿元,增长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科技创新迈出坚实步伐,创新生态夯基垒台工作扎实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得到科技部充分肯定,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80个、78个。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荣获国家、省科学技术奖170项。在全国42所一流大学建立“太原市学子归巢工作站”,启动建设人才公寓711套,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2000余名。太原技术转移促进中心获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

  (三)转型发展态势强劲,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长城“智能云”工厂下线创造太原速度,清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部分投产,山西合成生物产业园、山西直升机研发生产基地、长城电源研发制造基地等项目加快推进,中车本地化生产地铁车辆下线,实现“太原地铁太原造”。出台《太原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清控、服装城等7个园区入选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水塔醋业、紫林醋业、六味斋等三家企业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四)“四治”一体全面推进,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提升。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彩化财化行动,《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2020-2035)》通过国家林草局专家评审,天龙山、太山等山体380公顷破坏面复绿治理全部完工。统筹推进“五水同治”,汾东、城南、阳光等污水处理厂增量扩容技改工程完工投用,汾河流域国考太原段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实现“一泓清水入汾河”。坚持空气质量改善优先原则,完成太钢、美锦等11户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绕城高速公路过境货车分流管控。持续完善城市功能,东二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解放路改造、南中环东延等27项道路工程竣工通车,全长229.5公里的环城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建成开通5G基站4293座,5G网络建设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倾力打造“玫瑰之城、浪漫之都”,栽植各类花卉200余万株。植物园、动物园、摄乐公园、狄仁杰文化公园、晋商博物院等一批公园景点建成开放。

  (五)民生事业不断进步,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完成职业技能培训8.14万人。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普惠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3.7%,市外国语学校、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新校区投入使用,新增优质学位7200个。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8.82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走在全国前列,荣获第三批“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称号。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晋剧《傅山进京》入选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扎实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向特殊困难群体2.5万人发放“爱心奶”。太原警备区新闻宣传工作受到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表彰。成功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六)推动最严整治最严监管,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形势逐步好转。统筹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和“三零”单位创建。扎实开展“深刻汲取教训,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集中教育整顿暨专项整治,聚焦煤矿、危化品、道路交通等18个重点行业领域和人员密集场所,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亡人事故减少13起,死亡人数减少1人,分别下降22.81%和1.61%。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整体战果显著,全年刑事类警情同比下降14.7%,“两抢一盗”类警情同比下降29.2%。

  (七)政府职能持续转变,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77件、政协提案501件。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明显。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推开,创新推行“7×24小时自助办+周末不打烊”服务,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通办”,新增市场主体9.2万户。与黄河流域省会城市协作开展企业登记跨省通办,打造开办企业“线下一天、线上秒批、跨省通办”太原效率。

  各位代表,一年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生动实践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群策群力的结果,也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并部队、公安干警和中央、省驻并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太原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特别是向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基层工作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转型发展步伐还不够快,创新生态建设还需持续发力,产业生态基础仍然存在差距,省会城市引领辐射作用不强、首位度还需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依然任重道远,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和我市率先实现转型出雏型的关键时期。要确保实现转型出雏型重要阶段性战略目标,必须坚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在“六新”上取得突破,着力构建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加快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向着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目标奋力迈进。

  到“十四五”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一是率先在全省实现经济转型出雏型,经济总量奋力向万亿元规模迈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向3000家目标奋进。

  二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国家级创新平台实现倍增,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00家,城市创新活力显著提升。

  三是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影响力显著增强,太原都市区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太原在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的节点地位明显提升。

  四是综改先行区开放新高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营商环境主要指标跨入全国前列,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五是天蓝地绿水清成为新常态,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城乡生态系统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六是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充分彰显,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型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七是高品质幸福之城建设实现长足进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3万元,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八是市域治理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三零”单位创建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安全发展能力大幅提升。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已印发各位代表。这里对重点任务作简要报告。

  (一)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建设创新太原。五年投入100亿元,大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建强用好重点实验室,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人才高地,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坚决打赢“六新”攻坚战,用一流成果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二)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实力太原。坚持基础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业”并举,全力打造四个千亿级支柱产业链,培育壮大四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链。坚持消费与投资双轮驱动,优化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供给,聚力推进城市商圈提质发展,做好文旅、文创、文艺融合文章,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三)坚持“四治”一体推进,再现锦绣太原。全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高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构建内捷外畅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改善省城生态环境质量,营造山水城和谐共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的都市风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四)书写乡村振兴时代画卷,塑造美丽太原。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优做精都市现代农业,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

  (五)全面深化转型综合改革,创造活力太原。把改革开放作为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协同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方位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

  (六)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筑就幸福太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补短板、提质量、促均等,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促进就业创业保障性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大工程、卫生健康四大工程,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七)持续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平安太原。以法治政府、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系统融合、开放共治、包容协商、保障有力的高效能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安全发展能力,更好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三、202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我市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推动转型出雏型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聚焦“六新”突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率先转型发展蹚新路中彰显省会担当,努力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确保“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好局、起好步。

  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约束性指标要不折不扣完成省下达任务。

  各位代表,要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坚持高举旗帜、坚决维护核心,把“两个维护”融入血脉、铸入灵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步调一致,不断拓展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新局面。坚持正确方向、勇攀时代高峰,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金光大道阔步前行,唱响“转型发展蹚新路”最强音,努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坚持人民至上、践行群众路线,从根本宗旨上把握新发展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以改革开路,以创新破题,强化系统观念、辩证思维、创新意识,在谋划上先人一步、在举措上快人一拍,以钉钉子精神全力推动“十四五”转型出雏型,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落实的重要论述,强化“抓落实的关键是要有解决方案”的要求,从讲政治的高度抓落实、统筹发展和安全抓落实、围绕项目抓落实、紧盯目标抓落实、坚持结果导向抓落实、强化治理能力提升抓落实,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我们要坚持干字当头、勇于攻坚克难,切实强化“一切为了转型、一切服务转型”的使命担当,以抢跑的速度、争夺的勇气、精进的姿态,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拓荒牛”精神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科技自立自强太原要有新担当

  坚持把创新放在全市转型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按照“四个面向”要求,围绕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深化改革,全力推动一流创新生态建设,提升省会城市创新活力和核心竞争力,是今年要抓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程。

  我们要聚焦“六新”抓创新。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布局新基建,年底5G基站达到5000座以上,加快大数据中心、数据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大科学装置建设。紧追科技创新步伐狠抓新技术,围绕高质量转型发展特别是产业链创新链,凝炼百项一流课题,推进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有效突破产业瓶颈,牢牢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紧贴转型发展进程做强新材料,聚焦碳基新材料、半导体新材料、合成生物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等领域前瞻布局创新链,促进新材料迭代创新,努力建设一流国家级研发基地。紧盯制造业提质升级研发新装备,重点支持高效电机、轨道交通、智能煤机等领域新装备建设,推动装备制造向技术自动化、产品智能化、设备成套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紧扣市场需求做大新产品,鼓励手撕钢、笔尖钢、高性能碳纤维等特色产品发展壮大,加快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新产品研发制造。紧抓新形势新机遇抢跑新业态,加速发展智能制造,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应用领域建设。

  聚焦“强主体”抓创新。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与高校、院所开展协同研发、融通创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上水平。鼓励建立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强化政策引导保障,注重激励约束并举,调动社会各方参与。依托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集中建设一批开放型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推动优秀科技成果在太原落地转化。梯次培育企业创新主体,聚焦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培育高科技领军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0家。

  聚焦“建平台”抓创新。高标准建设第一实验室,争取建成首个山西省实验室,努力实现国家实验室在我省布局零的突破。谋划建设煤矿智能化技术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加快培育建设太钢“高端硅钢材料”、太原理工大学“先进成形与智能装备”等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太锅“循环流化床燃烧与控制”、科达自控“矿山特种机器人”等5个省级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一批高质量创新创业共同体,加快推动智创城等双创载体建设。

  聚焦“创机制”抓创新。坚决破除影响和制约科技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加大力度落实改革举措,推进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要推动科技金融紧密融合,设立科技金融专项资金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太原子基金,引导金融投资机构为科技型企业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要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成果转化中介服务体系,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和股权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充分调动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聚焦“汇英才”抓创新。突出政策引导,出台更有吸引力的户籍、就业、科研等人才政策,引进10名顶级人才、100名高层次领军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培育选拔使用1000名本土人才,集聚10000名人才后备军。建立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推动资源向人才集聚、平台向人才开放、资金向人才倾斜。强化服务保障,以专班化机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年内完成人才公寓一期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好各类人才住房、子女就学、家属就业、医疗保障等问题。我们将以最大诚意、最佳环境、最优服务,让各类人才在并州大地落地扎根、茁壮成长、绽放精彩!

  (二)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太原要有新速度

  实施传统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要抓龙头强带动。以中国宝武与太钢集团联合重组为新起点,全力支持太钢发展,巩固太钢全球不锈钢领军企业地位,努力打造不锈钢航母。支持太重、西山煤电、中车太原机车等企业,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要抓基地增活力。加快推动山西电机研发制造基地、太原工具厂生产线改造升级、太锅集团构建热电能源供应全产业链、太原酒厂搬迁改造、孔雀油墨厂自动化生产线等项目建设,重新焕发老工业基地风采。

  实施新兴产业强引擎工程。信创产业要重点推动长城计算机和电源研发制造基地、山西信创产业园、国科晋云高端整机智能制造等项目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信创产业集群,冲击千亿级产业规模。半导体产业要重点推动中电科碳化硅基地扩建、弘大芯源高功率器件等项目建设,打造高端半导体材料和器件产业集聚区。大数据产业要重点推动大地紫晶新基建大数据共享平台、百度云计算中心等项目建设,创建国家级超算中心,为发展工业互联网奠定坚实产业基础。新材料产业要重点推动山西合成生物产业园、太钢高端碳纤维三期、太原晟旭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等项目建设,打造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生物基新材料、碳基新材料、新型化工材料产业集群。先进装备制造业要重点推动山西智能装备产业园、山西煤机智能装备制造等项目建设,全力支持太原富士康做大做强,打造“太原智造”新名片。通用航空产业要重点推动山西直升机研发生产基地、禧佑源航空科技再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为建设通航强市再添引擎。

  实施未来产业先手棋工程。人工智能领域,要依托华为、百度、科大讯飞、阿里云等龙头企业,推动建立创新中心,加速产业化应用。生物技术领域,重点依托合成生物技术,支持在生物材料、生物燃料、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的研发应用。集成电路领域,重点支持碳基集成电路、第四代半导体等新技术研发。我们还将紧盯全球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导向,超前布局、把握先机,谋划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培育产业发展梯队,推动产业换代升级。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品牌强市太原要有新动作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发挥服务业集聚区功能,聚焦长风商务区、晋阳湖片区、汾东新区,建设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带。鼓励盘活老旧楼宇资源,为总部经济、金融保险、科技教育等高端现代服务业释放发展空间。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为全市有意愿技改的规上工业企业提供智能化“一对一”改造方案。推进综改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建设全国领先的大宗商品智慧物流供应链管理平台,依托传化、中鲁、快成等物流龙头企业,打造服务全省、承接国内、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产业集群。

  扩大生活性服务业供给。提升重点商圈和特色街区服务功能,抓住国家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机遇,加快远大购物、新城吾悦、苏宁广场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构建多层次消费平台。打造消费新地标,加快发展晋阳湖夜经济+假日经济带,打造“满意消费在太原”品牌。钟楼街改造7月完工,打造千年商脉、钟鸣并州的特色国际名街。

  做强文化旅游支柱产业。擦亮“唐风晋韵·锦绣太原”金色名片,当好“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的核心节点,在“游山西、读历史”中讲好太原故事,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叫响西山生态文化旅游、汾河历史文化、千年府城文旅“三大品牌”,打造“全域旅游”太原样板。推进重点景区建设,启动晋阳古城遗址公园建设,加快锦绣山庄康养小镇建设,太原古县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园5月对外开放。高标准推进太山和青龙古镇申报4A级景区。以天龙山佛首回归为契机,推进晋祠-天龙山5A级大景区创建工作。

  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直播带货等新消费模式。加强与京东、字节跳动等国内知名平台的战略合作,培育壮大全球蛙、贡天下、乐村淘等本土电商骨干企业。抓住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推动武宿综保区二期尽快封关运行,打造集进出口产品展示、仓储物流加工配送、线上推介和网络直播于一体的跨境电商孵化园,加快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跨境电商生态圈。

  (四)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深化改革开放太原要有新举措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国企改革方面,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国资国企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监管数智化为目标,加快169户市属国有企业脱钩改革及整合重组,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引导企业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金融体制改革方面,要加快农信社太原城区联社改制步伐,组建太原农商行。财税体制改革方面,要严格政府债务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加快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做好清徐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推动开发区创新发展。支持综改区筹建国际合作园区、申建国家级新区,在发展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上作出示范。中北高新区要发挥科教优势,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于一体的高端产业集聚区。清徐开发区要持续推进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建设,在做大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上取得突破。西山示范区要围绕发展观光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谋划和建设一批特色项目。阳曲示范区要围绕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发展,走出一条有机旱作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路子。每个开发区都要绘制各具特色的产业链全景图,主动联系对接优势企业开展专业招商。要提前启动建设标准地、标准厂房,采取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闲置土地,有效解决“项目等地”问题,力争全市开发区签约项目增长30%以上。

  推动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以政策扶持推动企业发展“加速度”,全面对标发达地区企业准入、诉求办理、普惠金融等各类政策举措,研究制定“最优”政策包,支持各类企业加快发展。以超常举措推动“小升规”工作上水平,建立中小微企业基础信息库,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点,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全年力争新办小微企业1万户,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40户以上。

  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大招引力度,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精准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紧盯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布局,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引进一批头部企业和优势企业。创新体制机制,复制推广前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经验,促进太原国际邮件互换局扩容提质,做好二手车出口试点工作,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用好开放平台,积极参与“进博会”“厦洽会”等活动,办好“中博会”、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晋阳湖峰会、人工智能大会、尧城国际通用航空飞行大会,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五)以“老黄牛”精神一体推进“四治”,城市更新行动太原要有新提升

  以精准定位绘好发展蓝图。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全面提升在全省的经济首位度、功能首位度、开放首位度、品质首位度。北部老城重点突出补短板、育新机。按照区域协同、产城融合、生态优先、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以雄忻高铁加快建设为契机,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改造升级108国道,建设太原至忻州城市快速通道,打造太忻科技创新走廊。积极推动火工区、二电厂搬迁,为城市发展腾出空间。规划建建设生态湿地公园,沿东西北山布局一批特色小镇,努力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城市更新试验区,形成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中部府城重点提升城市品质。坚持保文化、留历史、延文脉,优化城市设计,加强风貌管控,“五一”前完成南宫改造,国庆前完成五一广场改造,年内完成拱极门-东三道巷府城文道改造,全面彰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南部新城重点实施太原都市区一体化发展行动。推进综改区会展中心、会议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商务中心“五大中心”建设。实施坞城南路(南中环街-通达街)快速化改造,启动化章街西延(汾东南路-滨河东路)工程,加快建设马练营路北延(中心街-龙城大街)工程,完善太榆交界区域路网,促进太原、晋中基础设施互联、创新平台共建、产业发展融通、生态环境共治、公共服务共享,引领带动太原都市区加速崛起。

  以工匠精神推进城市建设。完善交通体系。全力支持武宿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做好周边配套路网建设。加快高铁东环线前期工作,推进地铁1号线建设,3号线、R1号磁浮线争取早日开工。推进西北二环、古交-娄烦-方山、阳曲大盂-盂县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迎泽大街东延、千峰路南延、泥向线等道路建设,上半年建成滨河自行车专用道。推进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启动市委党校和太原广播电视台迁建工程,年内完成双塔公园、龙城公园、汾河四期工程,推进晋阳湖公园二期、海洋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开工建设20万吨西山地表水厂等项目,不断增强城市发展韧性。

  以绣花功夫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持续深化“九乱”整治和“两下两进两拆”专项整治。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停车设施建设运营,全年新增停车泊位1万个以上,加快解决“停车难”问题。打通一批断头路,畅通道路微循环,提升市民出行便利度。以科技赋能城市治理,加快建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打造全省数字治城样板间。

  各位代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城市建设全过程各方面,真正把城市建设成为支撑和带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的强大引擎!

  (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太原要有新局面

  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扭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95.3万亩、产量5亿斤目标任务。推进农产品市场和冷链物流建设,加强物资调配和市场供应,确保“菜篮子”“米袋子”数量充足、价格稳定。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执行“四个不摘”,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推动超常规举措向常态化帮扶转变。加强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监测预警,筑牢返贫致贫防线。推进高水平“两不愁三保障”,持续推动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明显增强。

  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实施“特”“优”兴农行动。培育万亩有机旱作农业生产基地,布局千亩有机旱作农业科研示范基地,加快推进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推动规模健康养殖提质增效,壮大十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进入中高端消费市场。实施品牌强农行动。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做优“阳曲小米”“娄烦山药蛋”“清徐葡萄”等区域特色公共品牌。支持清徐特色食品产业集聚区建设,做强醋产业,做优醋品牌,做大醋基地,推动以清徐醋产业为代表的山西老陈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建设太原药茶旗舰店,打造迎泽区药茶一条街。实施产业富农行动。发展汾东休闲农业、晋祠稻花香等乡村产业,打造一批特色新型农家乐及民宿集聚区,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成农民致富的大产业。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乡村干净整洁便利、有颜有序有品,打造20个新时代美丽宜居示范村升级版。

  (七)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改善生态环境太原要有新突破

  以更大力度“降碳”。推动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谋划建设一批氢能、光伏、生物质等新能源项目,持续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因地制宜推进“三县一市”清洁供暖改造,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快调整运输结构。重点煤矿全部接入铁路专线,钢铁、电力、焦化等重点企业接入比例达到80%以上。推动城市配送车辆逐步新能源化。建成区新增公交车、环卫车全部采购新能源车辆,现存车辆年内全部更新。营造绿色低碳社会风尚。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厨余垃圾处理中心、医废处置中心等项目建设。

  以更严举措“治污”。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以科技治气为抓手,推进工业炉窑和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加快风神轮胎、东山石灰石矿搬迁,有效降低PM2.5和臭氧浓度,严格落实“1+30”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全面改善大气质量。水污染防治方面,实施汾河上游段保护与修复工程,启动龙城、杨家堡污水处理厂增量技改工程,开工建设北郊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年内完成晋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持续推进城市污水截流、雨污分流改造,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稳步实施受污染耕地、建设用地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加大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持续提升危废处置水平。

  以更高标准“增绿”。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步伐,分类分级实施山体破坏面生态修复,加快西山工矿废弃地综合整治,全力推动东西山30处环城森林公园提档升级,完成营造林46万亩,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加快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步伐。各城区均衡配置一批游园绿地,完成虎峪河西延、九院沙河西延、化章街、大运路等配套绿化工程,年底新增绿地3000亩。

  (八)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进民生福祉太原要有新成效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完成培训5万人以上,进一步提高考证持证覆盖面。办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促进“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力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各城区新建公办园不少于3所,各县(市)不少于2所。优化中小学校布局,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推进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发展,打造一批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特色示范学校。加快卫校新校区、旅游职业学院改扩建、城市职业学院实训楼等项目建设,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国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学院建设,确保2022年建成招生。年底前完成市属中小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完善教师优待办法,营造崇文重教、尊师重道良好氛围。

  加快建设健康太原。夯实医疗卫生基础条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市第三人民医院迁建、市第四人民医院改扩建等项目建设进度,推进市中心医院等5所医院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县域综合医改,全面推开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促进药价实质性降低。全面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深入实施“百院兴医”、“人才强卫”、“中医药振兴”工程,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众健康。

  持续改善居住条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控价格、稳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扎实开展国家住房租赁试点工作,全年筹集4万套房源,培育11家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积极探索建立“租购同权”制度。启动10个城中村、3个棚户区改造,完成老旧小区改造700个以上,同步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努力实现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

  强化公共文化供给。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开展好各项文化活动。办好首届晋剧艺术节,推出一批文艺精品。每周举办百场各类文艺展演、学术报告活动,继续免费送戏下乡1000场。加快丁果仙大剧院、市民艺术中心建设。逐步开放新修缮的圆通寺、亨升久旧址等府城文物遗存,打造群众身边博物馆。建设城市书房,更好满足群众阅读需求。申报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实施“百馆兴体”工程,启动国家篮球(太原)训练基地、市体育训练基地、市水上训练基地等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办好太原国际马拉松赛、环太原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品牌赛事,积极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六城区各打造一所高标准、示范性、引领性的养老服务中心,全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70%以上。推进城乡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档升级,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生活便利。推进民政重点工程建设,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市老年福利院、市光荣院年内具备使用条件。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进一步提高低保和特困人员补助标准,把民生底线兜牢兜实。

  做好安全稳定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三管三必须”原则,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领域、全覆盖、全方位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努力减少一般性事故。强化安全生产专业力量培训,抓好应急救援综合实训基地、物资储备基地等重点工程建设,新建应急避难场所157处186万平方米,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推进“三零”单位创建,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提升矛盾风险多元化解能力。以做好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抓手,坚持不懈推动平安太原建设,建立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制度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网络空间治理,坚决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安宁。

  各位代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要把办好民生实事作为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切实解决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难题。今年重点围绕以下方面:解决10个最拥堵的医院、学校周边“停车难”问题;开通地铁站点直达综改区、武宿机场、太原南站、中北大学、中北高新区等7条公交线路;采购45辆救护车及配套车载设备,增设重症监护床位128张,进一步提升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采取托管方式,建设10所康乐幼儿园分园,扩大优质公办学前教育供给;简化校车审批手续,保障学生出行安全;开展“校校有食堂”行动;新建改造社区食堂140个;继续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完成不动产登记5万套;建立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实现残疾人群体全覆盖;继续向特殊困难群体发放“爱心奶”;启动新建消防站点31个;新建二类以上公厕150个,等等。我们将持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努力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九)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守护人民健康太原要有新作为

  精准精细管控。坚持“面上放开、点上精准、关口内置、闭环管理”工作策略,毫不松懈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突出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从严做好国际航班经停分流、入境货物和冷链食品检验检疫消杀等工作。加强医疗机构、商场超市、住宿餐饮、“三站一场”等重点区域防控。精准落实核酸检测、隔离医学观察、健康监测等措施,坚决防止疫情出现新燃点。

  坚持平战结合。持续加强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建设,加强一线防疫人员个人防护,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充足储备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坚实保障。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加强自我防范,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培育健康生活方式。

  完善疾控体系。坚持“防、控、治、研”四位一体,加强市、县疾控机构和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传染病防控能力。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提高实时分析、集中研判、预测预警能力。健全医防协同机制,强化各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推动医防机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

  (十)以“孺子牛”精神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太原要有新形象

  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持之以恒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严格依法行政。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实行政府权责清单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制度,提高行政职权运行的规范化水平。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意见,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听取社会公众和企业意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社会、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市级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实现95%以上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继续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实行“政府统一服务+承诺制”改革模式,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政府统一服务,最大限度便利于企。推出不少于100项“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高频事项,实现“自助办”“就近办”“全城通办”。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结合企业信用风险分级管理,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加强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和整治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觉接受巡视、审计监督。突出国资国企改革、项目资金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坚持厉行节约,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

  狠抓工作落实。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健全“明责、履责、督责、追责”闭环落实机制,以任务化、项目化、工程化、方案化、清单化方式狠抓落实,形成团结奋进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经得起检验和核实。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惟有奋斗才能赢得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太原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太原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2月23日 张新伟)

2021-03-10 15:22 来源:太原市政府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