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3月3日 唐毅)

2021年03月10日 16:37   来源:乌海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3月3日在乌海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乌海市人民政府市长 唐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乌海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决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五区”建设全面落地,“十三五”规划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转型发展示范区支撑体系基本形成。经济总量由374亿元增长到563亿元,年均增长7%。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48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工业转型步伐加快,煤炭就地加工转化率达90%以上,精细化工产品达70余种,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万达广场、鸿达物流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投入运营。乌海湖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4A级景区达到5家,旅游收入、游客人数年均分别增长26%、19%。“乌海葡萄”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成为世界沙漠葡萄酒大赛永久举办地、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城乡融合先行区运行模式基本构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7.8亿元,荣乌高速乌海段、国道110线黄河特大桥等一批道路桥梁工程建成通行,公路总里程达1175公里,路网密度是全区平均水平的3.9倍。新建改造供热、给排水管网900余公里,生活污水处理率、燃气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8.3%、97%、100%。农区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实施危房改造、街巷庭院整治等专项行动,综合执法、环卫保洁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区延伸,农区公交通车率达100%。

  生态环保攻坚区建设成果基本巩固。累计投入环境综合治理资金190.8亿元,中心城区优良天数比五年前增加37天,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10.7个百分点。强化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100个、排土场规范化整治项目71个。全面推行河长制,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1],实施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生态治理试验项目,黄河乌海段水质由Ⅲ类提升到Ⅱ类,跻身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推动节能技改、清洁生产,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五年前下降3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5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投资贸易首选区特色优势基本确立。全面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60%的事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网上办事大厅、掌上办事大厅上线运行,工程建设项目全部实现网上并联审批。商事登记实现“二十证合一”,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等任务全面完成,市场主体由3.2万户增至5.2万户。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降费54.3亿元,帮助企业转续贷95.2亿元。开放合作持续扩大,与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贸易往来,外贸进出口总额比五年前增长1.5倍。

  优教优医普惠区社会效应基本显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8.7%。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以内。基本养老、医疗等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养老机构、养老床位比五年前分别增长117%、158%。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3.98万套,改造老旧小区81个。新建扩建幼儿园20所,普惠性幼儿园入园率居全区首位,三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评估。普通高中一本上线人数实现“五连增”。市人民医院、蒙中医院晋级为三甲医院,人民健康保障指标考核连续四年蝉联全区榜首。“书法五进”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中国书法城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成功举办蒙商大会、沙漠葡萄酒文化旅游节、全国公路自行车赛等重大活动。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同心聚力、众志成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持续企稳回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8%,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7.5%。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首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等63项国家级、自治区级荣誉花落乌海,78名先进个人获国家、自治区表彰。位列国务院扶贫办第三期数据质量排名全国首位、中国效率“百高市”第11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群众满意度排名全区首位。

  (一)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落实分区分级、精准施策,创新运用“大数据筛查+网格化落地+健康码管控”模式,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成为全区确诊病例首个“清零”盟市。面对疫情大考,全市人民风雨同舟、共克时艰,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党员干部、公安干警闻令而动、向险而行,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日夜坚守、默默奉献,各族群众自觉自律、守望相助。积极驰援武汉、增援首府、支援随州,充分彰显了伟大的抗疫精神,生动展现了拼搏奉献的时代风貌。56万乌海人民都是平凡的英雄,每个人都了不起!我们给广大市民点赞,向全市人民致敬!

  (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区最早开展春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较早出台稳投资、扩内需、促消费等一系列举措,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155个,完成投资126亿元。总投资77.7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预可研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完成主厂房勘探平洞施工;总投资65亿元的包银高铁项目乌海段征拆任务基本完成;总投资15亿元的永太化学精细化工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试产;华恒新材料、麦咭TV乐园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227个招商引资项目有序推进,到位资金105亿元。发放消费券带动消费1.4亿元,市场主体总数逆势增长6.9%。出台减免缓缴社保费等稳岗措施,城镇新增就业5107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9%的较低水平。严格财政预算管理,严守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全年调度转移支付资金和新增债券资金41.1亿元。

  (三)提质升级产业链价值链。园区功能持续优化。出台《促进乌海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园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深入推进“腾笼换鸟”行动,处置“僵尸企业”51家。加快补齐园区基础设施短板,实施低碳产业园污水处理厂等项目13个。传统动能加速提升。制定《焦化产业重组升级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焦化产业重组升级高质量发展产业规划》,焦化产业整合升级取得新突破。源宏三期、森洋等一批医药农药染料中间体项目投产,氯碱化工产业链不断延伸,精细化工集群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新动能培育壮大。宝武炭材料针状焦等项目进展顺利,赛思普高纯铸造、奥立玻璃纤维、京运通新材料项目试产投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实施《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全国首座民用液氢工厂、全区首座移动式加氢站建成运行,氢能公交车投入使用,海易通新能源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项目落地,氢经济示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飞狮工业互联网、快成科技等平台上线运行,乌海夜话等一批夜市投入运营,网红孵化基地和直播电商产业园试运行,星巴克、胡桃里等68家首店品牌入驻乌海,平台经济、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效应显现。自治区西部最大的综合物流园乌海北铁路综合物流园建成运营,通用时代、万达广场等大型商圈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投入运营,黄河西行客栈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特色旅游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重大风险有效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53.3亿元,完成年度化债任务的166.9%。积极推动重点企业债转股,稳妥推进乌海银行资本金补充。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投入扶贫资金3112万元,实施扶贫项目64个,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环境质量有效改善。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全部完成,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有序推进。编制《乌海矿区总体规划》《乌海市煤炭工业“十四五”规划》,持续优化资源开发利用,统筹推进矿区自燃火点治理、排土场整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累计建成自治区级绿色矿山14座。完成大气环境综合整治项目326个,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4天,达标率83.1%,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认真落实河长制,实施河道治理、水利枢纽库区生态治理等项目,黄河乌海段水质持续向好。土壤状况保持稳定。

  (五)持续优化人居环境。滨河二期启动开发建设。加快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精心编制城市设计方案。加强与碧桂园、蓝城、恒大等品牌房地产开发企业深度对接,开展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基础设施系统论证,各项前期工作高效开展。旧城提质改造步伐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8个,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住房4990套、基本建成3990套,入选2020年度国家棚户区改造工作激励支持城市。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成净水厂4座、公共卫生间80座,甘德尔公铁立交桥通车,市客运枢纽站建成交付,省道S217海勃湾绕城段等项目进展顺利,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持续提升。实施城区道路、绿地等主要节点景观提升工程,完成造林面积3234亩。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树立“绣花式”城市管理理念,以“双城”联创为抓手,全面推行“马路办公”,城市管理实现白天晚上、晴天雨天等“八个一样”^[2]。聚力解决房地产“回迁难、入住难、办证难”问题,9个问题楼盘基本化解,解决延期交房4100套,安置回迁群众1185户,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率达98.9%。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实施葡萄品牌、品种、品质提升行动,“乌海葡萄”列入自治区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农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8%。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长。

  (六)着力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坚决抓好自治区党委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清理“空头政策”“画饼政策”110件。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9.8亿元,成为全区首批无分歧账款率先“清零”盟市。深化“放管服”改革,87.5%的事项实现“网上办”,1203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75个工作日以内。“主辅流程并联跑、掌上监管全公开”典型做法在全区推广。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4家企业入围内蒙古民营企业100强。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市长质量奖评选。

  (七)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现代医院管理改革、医养结合试点等13项国家、自治区改革试点任务进展顺利,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被国家评为优秀。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企管理制度,15家国企完成与主管部门脱钩,4家国企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批科研团队入驻科创中心,累计建成异地孵化中心8家、自治区级研发中心26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首家公用型保税仓库、“乌贸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成。进出口总额完成5.9亿元,同比增长1.8%。

  (八)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扎实推进社保精准扩面,低保标准提高到全区第3位。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所,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达85%,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入选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市蒙中医院二期建成投用,市人民医院门诊楼主体完工,医养结合示范基地二期开工。13家医疗卫生机构具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第九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成功举办第十一届黄河明珠?乌海书法艺术节,电影《乌海》首映,乌海湖国际马拉松获评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

  (九)统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以大数据赋能城市治理,搭建市、区、镇(街道)、村(社区)、网格五级市域治理智能化平台。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一格一长一警一专多兼”网格化管理模式,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持续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国家统编教材有序推广使用。实施“解决信访问题年”专项行动,认真办理中央巡视组移交信访事项,房地产等领域一批历史遗留信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累计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6个。强制隔离戒毒标准化项目成为全区司法行政系统首个国家级试点。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在全国率先实现井工煤矿“取消夜班”生产,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推进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第七次人口普查有序推进。烈士纪念广场建成。

  (十)全力抓好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扎实推进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全面清查涉煤项目504个,核查企业295家,完成自治区反馈问题整改223个,清理政策法规类文件114件、处置执行类文件116件,累计追损挽损19.3亿元。开展人防系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完成问题整改63个,追缴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1.4亿元。深入开展房地产领域未缴少缴土地出让金专项治理,追缴土地出让金7449万元。全面清理企业欠缴税费,扎实推进企业欠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问题整改。

  一年来,我们着眼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化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形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扎实开展深化以案促改、净化政治生态专项行动,坚决肃清白向群、侯凤岐、高世宏等人流毒,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凝聚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工作情况,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311件,满意率达99.4%。组织开展法治政府建设五年规划考核验收工作,“七五”普法工作收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4.4%。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工作。民族宗教、国防动员、退役军人、地震气象、社会科学、档案史志、外事侨务、广播影视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信念坚定、奋发有为,不断实现新跨越,迈向新征程。最具战略指引意义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最具历史意义的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最具根本性意义的是,我市经济转型向高质量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2020年,石泰峰书记先后3次、布小林主席先后5次亲临乌海调研视察,26位省部级领导深入乌海指导疫情防控、经济转型、脱贫攻坚、风险化解等工作。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使我们倍感振奋、倍受鼓舞、倍增信心,凝聚起了建功新时代、创造新业绩的蓬勃力量。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遇到的情况异常复杂,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正确指引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乌海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前进路上无坦途。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市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外部冲击和疫情冲击碰头,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新旧动能转换接续不畅,要素指标瓶颈制约加大,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能耗“双控”要求难度剧增;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政府债务化解压力巨大,财政金融领域风险依然不容乐观;社会治理水平亟待提高,民生领域存在诸多短板,营商环境需持续优化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努力以新的成绩回应全市人民期盼和重托。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

  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我们编制了《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从履行沿黄生态保护责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转换发展动能、加快城市转型步伐、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七个方面,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支撑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提请本次大会审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乌海坚决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五年。我们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服从服务于自治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3]战略定位,以更加强烈的紧迫感加快产业和城市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努力实现生态质量更高、转型步伐更快、创新动力更足、城市功能更强、生活品质更优。

  ——生态质量更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铁规矩和硬杠杠立起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治理等六项工程,采取超常规举措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转型步伐更快。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推进工矿城市向生态城市、创新城市、智慧城市转型。做好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文章,推进煤焦企业重组转型、氯碱化工延链升级,抓好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打造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数字经济赋能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优质特色农业,着力构建多极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创新动力更足。将创新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根本出路,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依托科创中心搭建创新平台,完善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机制,围绕产业转型需求集聚创新人才,构建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相融互促的良好创新生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城市功能更强。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全面开发建设滨河二期,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全方位提升对周边地区辐射力带动力,打造自治区西部新的增长极。

  ——生活品质更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以更实举措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以更高水平强化社会保障,以更大力度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以更高标准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扎实办好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各项民生实事,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满足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二〇三五年,乌海将与全国、全区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绿色发展水平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全国前列,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各位代表,只要我们锚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就一定能够让乌海这座资源型城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新发展阶段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三、202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序推进产业、城市转型发展,坚决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权衡各方面因素,确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分别按增长8%、5%、2%、5%掌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统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系统思维,坚守生态底线,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狠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行源头减量、全程强管、目标倒逼,坚决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保持治污高压态势。对标对表自治区《乌海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定出台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坚持治矿、治企、降尘、减煤、控车“五管齐下”,全力攻坚大气污染突出问题,确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空气质量目标任务。把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抓好露天采坑内排、采坑回填、火点治理等重点任务,推进主体灭失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新建自治区级绿色矿山5座。深度治理工业污染,实施重点行业特别排放限值改造项目24个、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18个,推进建龙包钢万腾项目超低排放改造,严格重点领域错峰生产管控。严控矿区、道路、工地等重点区域扬尘污染,粉状物料堆场全部封闭治理。加强散煤污染治理,实施一批平房区集中供热改造。调整运输结构,重点行业铁路外运比例达到55%,推广应用新能源物流车辆,试点推进矿山封闭式皮带、管道运输和集装箱运输。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严格涉重金属项目准入管控。深入开展“清废”行动,规范固废危废贮存、运输、处置,发展煤矸石、粉煤灰、化工废渣综合利用产业,打造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全力保护黄河生态安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决扛起黄河入蒙首站首责,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开展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和规范化建设,坚决杜绝超标污水直排黄河。深入落实河长制,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实施沿黄岸线防护等重点工程,完善水沙调控机制,确保黄河乌海段安澜。打造城市绿带、绿廊、绿网,让绿色成为乌海的靓丽底色。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环境准入清单,实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全面落实林长制,启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健全污染防治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定期考核通报各区环境空气质量。加强与周边地区协调联动,实现大气污染防治交叉执法常态化。

  (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落实“科技兴蒙”行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积极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探索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探索建立自治区级氢能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科技大市场,建设内蒙古知识产权及精细化工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青岛、上海、天津等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实现异地孵化、乌海转化。加强校企、院企合作,推动东华—东源高性能纤维研发中心等平台建设,加速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全面落实人才激励扶持政策,建立住房、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绿色通道,培养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加大“柔性用才、项目引才”力度,探索人才异地交流合作机制,破解高层次人才刚性需求问题。

  (三)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找定位、聚要素、上项目,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积极扩大投资。组织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全年计划实施项目146个,完成投资160亿元。健全重点项目专班服务机制,推行全程代办、容缺审批等措施,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推动广聚新材料、包钢万腾H型钢、永宏化工等项目加快建设,抓好中联化工50万吨PVC项目续建,确保抽水蓄能电站、包银高铁、华恒新材料等项目全面开工,力促宝武集团炭材料、赛思普高纯铸造、青石化学等项目投产达效。强化招商引资。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方式,重点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中下游配套项目,加快产业补链成群。出台招商引资政策,建立健全领导包联、集中审批、协调调度、监督考核机制,形成全员招商、全面招商、全力招商的强大氛围。严把项目准入关,把宝贵的要素指标优先配置给填补产业空白、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升级的优质项目,决不能捡到篮子都是菜。破解要素制约。通过向上争取指标、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技改挖潜等措施,千方百计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对闲置用地、低效用地和批而未供用地处置力度,推进存量土地二次开发。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实现水资源高效优化配置。加强高耗水行业节水管理,引导企业大力发展节水技术、节水产业,优先使用中水、疏干水。启动实施碳达峰、碳中和^[4]工作,实行能耗预算管理,编制能效提升方案,实施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改造、淘汰出清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任务清单,淘汰处置“僵尸企业”22家。以市场化手段倒逼大数据等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限期达到国家能耗先进标准。不再单独新上电石、水泥等高耗能产业项目。

  (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稳定供应链,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立足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两大主导产业,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做好资源转化增值文章,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抓实焦化产业现有产能整合升级,2023年底前全面淘汰炭化室高度4.3米焦炉,实施炭化室高度5.5米焦化企业整合重组,新改扩建捣固焦炉高度达到6.25米,力争用3年时间焦化企业单体规模全部达到300万吨以上。实施矿权优化重组,保护性开采煤炭资源,实现矿区统一规划、连片开发、集中治理,推进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提高氯碱化工产品加工深度,完善配套产业体系,打造氯碱化工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高端精细化工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精细化工向循环化、智能化、终端化迈进。

  加快新兴产业增量培育。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着力推进宝武炭材料、兴发有机硅等项目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速、规模扩大。充分发挥工业副产氢资源富集优势,抓好海易通新能源氢燃料电池、乌海化工氢能等项目建设,推动物流运输、矿山机械等氢能产业应用场景建设,积极申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规划建设环保产业园,培育节能环保产业新增长点。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上线运行产业经济数字化管理平台,推进国家能源集团5G智能化矿井等项目建设,促进一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登云”“上云”,积极建设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产业数字化,以数字技术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赋能传统产业,提升全要素效率。

  力促新业态扩容提质。全面落实国务院促进消费20条,培育平台经济、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网红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进一步优化消费供给。结合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建设步行街、酒吧街、好吃街等特色街区、网红街区,加快实体商业创新转型,让城市聚集人气、汇集商气。稳定汽车等传统消费,丰富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数字信息等公共消费供给。积极引进苏宁易购等知名品牌,加快摩尔城、现代智慧仓储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推动九龙国际广场建成营业。加强政金企对接,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行动。发挥“山、水、沙、城”独特景观优势,与周边地区合作策划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走廊等特色旅游线路,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利用视频社交平台等新媒体,扩大城市品牌网络流量输出,提升“来沙漠看海”旅游IP影响力。加快乌海湖智慧健康谷、麦咭TV乐园等项目建设,策划打造黄河文化公园和环湖研学游基地。完善环湖道路、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推动乌海湖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海勃湾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五)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高标准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科学设置功能区划,完善提升城市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构建提升完善园区、开发滨河二期、改造老旧小区、发展高铁片区的开发建设格局。强化园区平台功能。坚持工业企业进园区、产业发展集群化,明晰园区发展定位,增强产业集聚度、关联度、配套度。理顺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完善组织机构,为园区发展“强权”“赋能”。启动低碳产业园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建设,补齐园区道路、天然气、供水、蒸汽、电力等基础设施短板,完善配套生活服务区,切实提升园区承载力。依托浙蒙海精细化工“园中园”,推行“飞地经济”模式。坚持“亩均论英雄”,强化投资强度、亩均收益等指标刚性约束。推进乌达工业园智慧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加快滨河二期开发。坚持规划引领,调整滨河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滨河二期西区征拆工作,统筹推进道路、电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景观提质改造。抓实前期、适时启动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引进实力型、品牌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高品质住宅项目,满足群众改善性住房需求。抓好电力大厦等总部基地项目建设,打造总部中央街,适度建设商业综合体,推动新区人气商气加快集聚。完善交通路网体系。打通城际间、区域间断头路、瓶颈路,启动荣乌高速巴音陶亥互通连接线等项目建设,推进地方高速S37线乌海至宁东段前期工作,市客运枢纽站投入运营、省道S217线海勃湾绕城段建成。开通乌海至杭州等国内重点城市航线。谋划推进高铁片区开发建设,实现高铁建设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扎实推动乡村振兴。以工业化思维、产业化理念谋划特色农业发展,实施科技兴农,抓好万亩设施农业、现代设施葡萄科技园区建设,推动葡萄产业集中连片建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用。大力培育葡萄文化,办好世界沙漠葡萄酒文化节,切实提升“乌海葡萄”品牌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加快土地流转和集中连片开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完善农企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区居民持续稳定增收。完成农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启动高标准农田规划,保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六)深化改革促进开放

  以更深层次改革破解难题,以更高水平开放汇聚资源,厚植经济发展新优势。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财政零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和绩效管理,牢牢兜住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积极向上争取财税政策资金支持。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本监管制度体系,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资源配置,建立健全经营业绩考核激励、投资管理机制,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推进市、区两级机关事业单位全面清资产、清房产、清土地、清人员,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压缩人员经费支出。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主动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和自治区向北开放战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完善乌海国际陆港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加快构建蒙古国煤炭“一站式”服务中心。筹划大宗商品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项目,着力打造煤炭等大宗商品跨境贸易区。加强与周边地区协作,推动形成基础设施互通、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共治格局。

  (七)强力优化营商环境

  以推进自治区党委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为契机,坚决打好优化营商环境、净化政治生态整体攻坚战,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高规格成立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建立会商研判、政企沟通等工作机制。开辟服务企业绿色通道,涉企问题限期解决。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坚持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减成本,做到要件最精、环节最简、时限最短。开展政府投资类项目“大表审批制”改革试点。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纵深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90%以上审批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10类电子证照实现标准化应用。加快政务服务办事清单标准化建设,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不定期开展营商环境测评。坚持“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开展领导干部进企业、解难题活动。实行园区项目“代办帮办”“专班服务”制度,实现“办事不出区”。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全面清理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政策文件。依法合理兑现涉企政策和招商引资承诺,着力打造诚信政府。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严格规范执法行为。破除招投标不合理门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八)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着力抓好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及时精准“拆弹”,坚决防范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5],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模式,启动综合数据管理应用平台建设,推进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城市治理、道路交通、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广泛运用,打造“城市大脑”,建设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实行“街长制”,深化“马路办公”,巩固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成果。开展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专项整治行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打造干净有序的城市环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全力化解信访积案。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推动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治理常态化,开展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推进供销合作社系统腐败问题重点整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等领域安全监管,构建风险管控、隐患排查双重预防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提升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积极稳妥化解政府债务,有效降低综合债务率。抓好乌海银行资本金补充、重点预警企业债务重组等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深入贯彻《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完成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任务,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面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九)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情用心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启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6个,同步开展周边道路管网、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住房560套。基本解决房地产领域“回迁难”“入住难”“办证难”问题,实现问题楼盘全部“清零”,不动产权证办理历史遗留问题首次登记全部完成。提升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质量,推动城管执法进小区。常态化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文明小区(社区)数量达到30%以上。多措并举解决停车难问题。强化防洪排涝设施改造提升,建设海绵城市。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抓好厕所革命、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提升农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开展农区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农区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织牢兜底保障网。密切监测脱贫群体和边缘户收入变化,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稳定和扩大就业,实施援企稳岗、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实施全民参保扩面专项行动,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各项兜底政策。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标准,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深化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支持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市老年养护中心投入使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建成投用职业技术学院住宿楼,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启动市一中新校区建设工作,分步实施市属普通高中寄宿制改造。持续优化幼儿园规划布局。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专项行动,提高中小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打造高中教育品牌。依托职业技术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区域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输出基地。补齐医疗卫生短板。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适时启动市传染病医院迁建,建成投用市人民医院门诊楼。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人物同防、闭环管理,强化重点区域管控,有序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加快医联体建设,积极探索建设互联网医院。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盘活市图书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资产,启动市群艺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智慧广电工程。支持乌兰牧骑事业发展。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各类活动。深入推进全民健身,鼓励发展户外运动、体育健康产业,办好环山湖骑行、沙漠越野等体育赛事活动。

  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双拥共建、优抚安置等工作,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志愿服务、人防气象、新闻出版等各项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坚持把政治建设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守初心、担使命,着力打造为人民干事、让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

  加强政治建设。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坚决抓好中央第八巡视组等各级各类巡视督导考核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以过硬的整改成效彰显使命担当。

  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健全重大政策综合影响评估制度,推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职能作用,切实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开展“八五”普法。加强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

  主动担当作为。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干事创业、推动发展。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强化专业思维、提升专业素养,全面提高政府系统干部履职尽责的本领和能力。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全力以赴跑项目、争资金、促发展。坚持沉在一线、干在一线,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进。

  保持清正廉洁。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巩固深化以案促改、净化政治生态专项行动成果,营造风清气正、廉洁从政的良好氛围。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公共权力、公共资金、公共资源监管,严查严控风险点、风险源。推动审计工作全覆盖。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让过紧日子成为常态。进一步畅通政商联系沟通渠道,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实干托起梦想,奋斗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辛勤耕耘、顽强拼搏,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乌海新篇章!

  名词解释

  1. 河湖“清四乱”: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2. “八个一样”:是指城市管理实现白天晚上一个样、晴天雨天一个样、远看近看一个样、大街小巷一个样、新城旧城一个样、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平时和节假日一个样、城区与农区一个样。

  3. “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内蒙古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打造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4. 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抵消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5. “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黑天鹅事件是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会引起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灰犀牛事件是指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乌海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3月3日 唐毅)

2021-03-10 16:37 来源:乌海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