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2月23日 杜延安)

2021年03月30日 14:40   来源:亳州市政府   

  点击查阅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2月23日在亳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杜延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攻坚克难,圆满收官“十三五”

  过去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各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抗击疫情中负重前行,在应对挑战中攻坚克难,付出了艰辛努力,经受了多重考验,实现了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806亿元,同比增长4.1%、居全省第4位;财政收入217.9亿元,增长1.7%、居全省第8位;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6%;进出口总额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4%、8.5%,城镇登记失业率2.4%。

  一年来,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迅速打响阻击战,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创新实行“五集中”“六个一律”,在全省最早扩大核酸检测范围、最早成立大数据比对专班,用1个月时间控制住疫情蔓延,用43天时间实现住院患者“清零”,全市108个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康复,自去年2月15日至今未新增确诊病例。坚决响应党中央和省委号召,派出24名援鄂医疗队员奔赴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主战场,为全国抗疫斗争贡献了亳州力量。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后,坚持“人物同防”,制定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建立满足30天应急需要的医疗物资储备体系,疫情防控成果得到有力巩固。在这场同疫情的殊死较量中,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向险而行,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闻令而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倾力相助,爱心企业、各界人士、海外同胞捐款捐物,公安干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日夜值守,志愿者和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环卫、快递、抗疫物资生产运输人员不辞辛苦,670万亳州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齐奋斗,构筑起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汇聚成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夺取胜利的磅礴力量!

  (二)千方百计稳增长,“六稳”“六保”任务落地见效。在全省率先成立复工复产领导小组,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创新开展“服务企业年·重点企业五级包保”活动,推动经济发展恢复性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一季度下降2.4%,二季度迅速恢复到正增长并逐季回升。坚持把稳就业、保居民就业放在首位,主动与长三角26个城市签订员工返岗复工协议,帮助130万外出务工人员安全返岗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9万人,“亳州老乡,请您回家”和助力青年学子创业活动直接带动就业8.8万人次,青年创客空间成功入选安徽青年创业园。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级下达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政策,连续出台支持企业发展20条、降低企业用水电气汽成本等系列措施,成功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84.6亿元,直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54亿元,发放疫情相关贷款6.6万笔、395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下降1.2个百分点,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99.1%、居全省第1位。着力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新增市场主体8.2万户、增长13.3%,“四送一服”工作在年度考核中居全省第3位。强力抓项目稳投资,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36个、总投资797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923亿元、居全省第8位、皖北六市第2位。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13次,集中开工项目123个、总投资590亿元。460个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建设,103个亿元以上项目顺利竣工。着力稳外贸稳外资,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63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3亿美元。粮食生产突破100亿斤、达101亿斤、实现“十七连丰”,小麦新品种“国禾麦19”荣获全国强筋小麦评比冠军。生猪生产恢复到常年水平,三县一区全部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区)。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规模164万千瓦。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学复课、复商复市,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恢复,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全面回暖、回归常态。

  (三)多措并举补短板,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深入开展“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开发扶贫公益岗位3.4万个,实施扶贫项目3716个,帮助15.6万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帮销扶贫产品13.2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四个清零”。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等各类排查发现问题整改全面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剩余1138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普查高质量完成。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强化市中心城区网格化包保责任,落细落实工地扬尘管控、柴油车深度治理、中药材初加工治理、烟花爆竹禁放等举措,开展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完成PM2.5年度任务,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上升13.7个百分点。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要求,退捕渔民全部安置到位,芡河鳜鱼青虾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河长制改革有力推进,获省级水生态补偿资金2200万元、居全省第3位,水环境持续向好。扎实开展净土保卫战,土壤环境保持稳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做法在全国推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完成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年度任务,化解非法集资陈案4件,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质量居全省第4位。化解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80个,“难办证”专项治理整改率99.97%。排查整改粮食储藏安全问题271个。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扎实推进。

  (四)凝心聚力强产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获国家、省专项政策支持,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1家,古井集团酿酒生产智能化等总投资152亿元的28个重大技改项目加快建设。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8%、24.1%,古井集团营业收入连续3年突破100亿元,江淮汽车中高端MPV正式下线,花草茶产业线上销售额达20亿元。涡阳县绿色装配式建筑、蒙城县汽车零部件获批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利辛县煤电一体化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板集电厂二期2×66万千瓦项目成功获批。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1.4%、居全省第5位。“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成效明显,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450亿元,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产值增长14.2%,992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进入省医保目录,22个药品品种成功转入我市生产,113个品种签订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合作协议。新增“亳企登云”企业134家,培育省工业精品6个、新产品32个,培训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1350人次。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快建设,市县区食品产业园经营收入115亿元,双百万工厂化产业化肉羊养殖、羊肉食品加工和冷链物流等项目稳步推进,全市供应长三角地区农产品241万吨、销售额202亿元。新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146个,涡阳高炉家酒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名录。新建改建农村综合服务社(中心)57家、农家店162家。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蒙城县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新增限上商贸流通单位265家,“火热药都·惠民消费”活动累计带动消费超2亿元。开展“企业融资服务提升年”行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9.6%、居全省第5位,新增各类挂牌企业127家,实现直接融资193亿元。“互联网+金融”案例入选中国营商环境特色评选50强榜单。新增AAAA级景区2家,建成运营华佗百草园等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利辛县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成功举办中国国际健康旅游论坛,荣获“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城市”“中国研学旅行最佳目的地”等称号,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人数恢复率分别居全省第2、第3位。邮政业务总量增长65%、居全省第1位,花草茶荣获2020年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

  (五)改革开放增活力,创新创造动能持续增强。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档升级,“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扎实推进,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正式上线运行,164项证明材料实行告知承诺制,82种410个事项实现自助办理,705个市本级公共服务事项1日办结,10020个市县两级行政事项全部实现全程网办,“最多上一次”事项占比达98.2%。省级开发区赋权清单全部对外公布。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推进大会在我市召开,亳州高新区、谯城经开区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评中进入30强,亳芜现代产业园区荣获“安徽省际产业合作园区”称号。1291个村全部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87.4%的村完成“三变”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改革顺利完成,国家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市建设通过中期评估。创新推行邻长制,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入选中国改革典型案例,“一线一网”打造“永不下班的政府”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典型案例。开放合作持续拓展。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沪苏浙的3个市(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沪苏浙的13个园区开展对接合作,实现与长三角所有城市公安类电子证照互认互通、医保“一卡通用”、236个事项“一网通办”,异地就医的住院和门诊医保费用实现直接结算。中药“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我市中药配方颗粒被10多个国家和地区选作抗疫药物;济人药业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获批进入德国主要城市药房销售,是唯一以药品身份进入欧盟市场的配方颗粒;疏风解毒胶囊成为英国政府“创新英国”全球第一个立项资助的中药。积极参加第三届进博会、世界制造业大会,成功举办2020年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36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三县连续2年均上榜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创新能力日益增强。现有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家、省技术创新中心1家,设立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11家,药明康德等国内顶级研发团队入驻亳州。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9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6%,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长27.9%,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38%,获省科学技术奖4项,获批省级以上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项目14项。

  (六)建管并重提品质,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市、县城区122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81.7亿元,新建改建城市道路177公里,市中心城区道东2号、3号地块内的29条道路基本建成。开通5G基站1300个,5G网络实现市中心城区和三县县城主要区域全覆盖。城南地表水厂、220千伏亳州希夷输变电工程、太和至亳州天然气输送管道等一批供水供电供气项目建成投用或主体完工,6个省级开发区全部实现集中供热。累计完成72条道路雨污分流和248个易涝点整治,“城市看海”现象得到根本改变。数字化城管数据普查与采集范围扩展至163平方公里。建成宋汤河六期治理工程,新增公园、街头游园39个,完成人工造林、森林抚育11.9万亩。成功获批国家节水型城市,顺利通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验收。亳州市和蒙城县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省文明城市,谯城区获评省文明城区,涡阳县、利辛县获评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美丽镇村加快建设。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56个,8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部投入使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2%,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9%,三县均获批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蒙城县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完成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931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型氟超标改水工程20处,惠及23万人。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20个。创建人居环境整治省级重点示范村16个。获评全国文明村镇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完成投资4.3亿元。10个乡镇实现通燃气。党建引领信用村试点做法获省好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引江济淮亳州段正式通水,历史性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全市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阜蒙淮城际铁路、亳蒙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亳州机场开工在即,涡河高等级航道整治工程有序推进,11个国省干线改造项目建设里程205公里,亳蒙城际铁路前期工作积极推进。

  (七)用心用情保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着力加强民生保障。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完成32项民生工程年度任务,民生支出32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3.9%。棚户区改造住房基本建成18201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61个,被推荐为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表扬激励对象。建成养老服务中心(站)161所,新增社会办养老床位650张。保障低保、五保、孤儿等救助对象27.1万人,发放救助资金12.8亿元。医保智慧监管做法获评全国医保经办精细化管理服务优秀案例。农民工工资防欠治欠成效显著。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持续加大公办教育投入力度,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79所,完成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55所,公办幼儿园开设食堂、课后延时服务加快推开。2936个标准化中高考考场全部安装空调。组建城乡义务教育联盟26个。亳州学院顺利通过省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即将开工建设。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获批建设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启动总投资63亿元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三年提升、两年巩固”行动,84个卫生健康项目已开工77个。连续8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古井贡酒酿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广电中心投入使用,三县融媒体中心通过省级验收。建成社会化足球场78个,成功举办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全国健身气功网络视频大赛等活动。加快建设平安亳州。深化“铸安”行动,推进“1+2+22”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创新建成基层火灾防控“一镇一委一站”体系,安全生产实现“四降四无”。着力化解信访突出问题,信访形势持续向好。持续开展“守护平安”系列行动,国家安全全面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药品药材、麻黄草及其制品专项整治成效显著,视频数据平台实现城市公共区域、农村重点部位监控全覆盖,人民群众安全感实现五连升、再创历史新高。退役军人事务服务能力得到新提升,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大型国防教育综合基地一期建成开放,“408”人防基本指挥所、“831”人防疏散基地建成投用。圆满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七五”普法验收工作。《亳州年鉴(2019)》荣获第七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市级)一等奖。市档案馆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民族宗教、气象、地震等工作再上新台阶,工会、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实现新发展,对台、侨务、公积金管理、无线电管理和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持续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行政,修订市政府工作规则,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合法性审查重大事项107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98件,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85件、市政协提案建议(案)318件。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大力整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市政府文件、会议分别减少5.3%、6.9%,市本级一般性支出压减10%,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1.5%。强化作风建设,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加强审计监督,营造了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我们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收获了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的圆满收官。回首过去五年,虽然征途充满艰辛,但我们靠苦干实干拼出了骄人业绩,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亳州建设取得了历史性重大进步。

  五年来,我们狠抓发展勇争先,综合实力实现重大突破。经济总量五年跨越8个百亿元台阶、是“十二五”末的1.7倍,年均增长8.3%、居全省第1位;累计完成财政收入951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1.9倍,年均增长10.9%、居全省第2位。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均又赶超2个市,分别上升至全省第9、第10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是“十二五”末的1.6倍;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2.4%、11%和20.8%,呈现出“增速全省靠前、总量位次前移”的加速崛起态势。我市连续4年获国务院通报表扬,连续5年获省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先进单位,连续3年获省稳增长贡献奖,创建市以来最好成绩。获得省级以上表彰1066项,在省级以上会议作典型发言180次,在我市召开省级以上现场会79次,省级以上转发推介我市有关工作经验做法105次,充分展示了亳州奋发有为、勇争一流的时代风貌。

  五年来,我们狠抓攻坚补短板,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效。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48.9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8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三县一区全部摘帽,是全省唯一连续4年获得脱贫攻坚年度成效考核“好”等次且位次逐年前移的市。顺利实现污染防治三年攻坚目标,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交办问题、“23+80+N”反馈问题完成整改,“地净、路畅、水活、天蓝、林拥城”工程深入实施,PM2.5平均浓度下降19%,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水环境质量改善、水污染防治考核连续3年居全省第1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政府债务总体可控、稳步化解,金融网贷机构全部退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质量连续5年保持全省前4位,顺利完成省下达化解非法集资案件任务,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筑牢了安全底线。

  五年来,我们狠抓产业优结构,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三次产业比由18.1:38.8:43.1调整为14.2:35.0:50.8。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770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比49.7%,粮食单产、总产在全省名列前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549家,规模农产品加工产值总量、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工业经济质效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2.9%、较“十二五”末提高2.9个百分点,限上商贸流通单位达1008家,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分别较“十二五”末增长7.1倍、7.8倍。

  五年来,我们狠抓建设促协调,城乡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62平方公里扩大到117.4平方公里、增加89.4%,三县县城建成区面积由79.8平方公里扩大到113.3平方公里、增加42%,全市常住人口由505万人提高到520万人,城镇化率由37%提高到45%,市中心城区朝着百万人口大城市目标快速推进。城市承载力大幅提升,获批各类建设用地指标16.9万亩,新建改建城市道路562公里,治理城区水系126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95%以上,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提高3倍,新增城市绿道262公里、建成区绿化面积950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555公里,商合杭高铁通车运行、我市迈入高铁时代。获批省级特色小镇5个,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271个,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有效保障,农村电网电压低问题得到极大改善,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298公里,全市40户以上较大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1141个建制村全部通客车,百万农民实现“出村硬化路、抬脚上客车”。

  五年来,我们狠抓改革强创新,开放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深化改革多点突破,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打造了“互联网+政务服务”、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乡镇生态环保工作站、农村敬老院、邻长制、企业联办服务平台、免费为新开办企业刻制寄送公章、村级集体经济“联合体·组合投资·优先股”模式等一批领先全省、叫响全国的改革成果。市场主体达34万户,较“十二五”末增长8.6倍。创新成果不断丰富,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高新技术企业数、技术合同交易额分别较“十二五”末增长2倍、4倍、5倍、30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1.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4.9%。开放平台持续深化,正式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合作会议“俱乐部”,累计落地招商项目1675个、总投资3050亿元,引进高层次人才174人、急需紧缺人才1064人,建成一批科研合作平台,实现亳州海关开关运营,内陆开放大通关大通道大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五年来,我们狠抓民生办实事,人民福祉实现重大改善。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是“十二五”末的1.5倍。民生支出1452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1.7倍。城镇新增就业超30.8万人,“一封家书”吸引3.1万名老乡回家成功创业、直接带动就业近40万人次。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统筹,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实现全覆盖。改造棚户区住房13万套、农村危房5.7万户,改造老旧小区86个,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累计投入538亿元,推动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实现了根本性提升。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696所,增加学位25.4万个,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亳州师专成功升格为亳州学院,结束了我市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突破1万人。建成各类卫生健康项目279个,每千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生数、护士数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7倍、1.9倍、2.2倍。建成各类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健身中心等设施35个,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96%,村级农民体育健身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各类文化场馆142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654个,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中国好人”五年累计上榜人数居全省第1位,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榜”网上发布活动在我市成功举办。

  各位代表!

  五年来,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咬住发展不动摇,勇往直前,日夜兼程,苦干实干拼命干,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掌舵领航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亳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亳州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

  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清醒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经济体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支撑不足,还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城乡之间、县域之间发展不够平衡,乡村振兴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污染防治特别是大气污染防治仍需持续发力;开放型经济水平不够高,对外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民生、社会治理领域还有短板弱项;政府系统少数部门和个别干部担当精神、争先进位意识不强。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和挑战,勇于担当,精准施策,竭尽全力做好政府工作,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科学谋划,砥砺奋进“十四五”

  根据《中共亳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纲要(草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目标要求,聚焦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亳州,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重点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一)强力推动经济实力实现更大跃升。把握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阶段性特征,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增长潜力巨大、产业特色鲜明、要素资源丰富等优势,加快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华夏酒城、文化旅游强市和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增速较大幅度高于全省,高质量发展走在皖北前列,到2025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大幅度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省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切实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主导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推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计划、药都“双创”英才计划,加快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以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到202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企业数翻一番,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实现县域全覆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人才强市建设成果丰硕。

  (三)着力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规模企业培育工程,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现代中医药、白酒、农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四大主导产业,鼓励支持县区培育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到2025年,现代中医药产业迈向中高端,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走在全省前列,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基本建成,白酒产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县区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四)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亳州机场、阜蒙淮城际铁路、亳蒙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积极争取亳蒙城际铁路获批建设,改造升级县际道路、县乡道路。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全面拓展消费需求。优化投资结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打造应急综合体系。到2025年,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现代流通体系日益完善,有效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和“服务企业年”活动,完善地方财税金融制度,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工程,全面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加快发展外资、外贸、外经工作。到2025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发展活力和动力显著增强。

  (六)加快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推动县城建成中等规模城市。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新城区建设、老城区改造,支持基础较好的乡镇建设特色小镇。建设“数字亳州”,建成“城市大脑”,全面提升智慧城市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新时代幸福新农村。到2025年,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进一步提升,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更加稳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持续提高,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协同性明显增强。

  (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诚信建设,打造好人亳州品牌。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到2025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功。

  (八)奋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新家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地净、路畅、水活、天蓝、林拥城”工程,深化河长制、林长制改革,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到2025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引江济淮入亳工程覆盖面不断扩大,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社会绿色转型成效明显,生态文明制度深入落实。

  (九)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民生工程质效,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成投用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亳州建设。到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居民收入较大幅度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人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三年提升、两年巩固”行动成效显著。

  (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亳州。落实国家安全战略,把安全发展贯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加强产业、基础设施、粮食、能源、水资源、金融等风险预警和防控,确保经济安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森林防火、食品药品、河流湖泊、城市防洪等安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到2025年,法治亳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平安亳州建设不断深化,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有力。

  各位代表!

  今后五年,是我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五年,也是乘势而上、再谱新篇的五年。前进道路上不会一马平川,风险挑战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坚定讲看齐、提振精气神、强化执行力,比别人干得更多、更实、更拼,就一定能够实现新阶段现代化美好亳州建设的宏伟蓝图!

  三、奋力前行,只争朝夕开新局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市委四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全面开启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亳州建设新征程,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全省增速0.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高于全省增速1个百分点左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同步增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增速0.5个百分点左右,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5.3万元/人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0.8%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亿斤左右,能耗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强力塑造现代产业体系。

  以链式思维提升产业层级。实施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和产业集群群长制,开展重点产业产业链供应链设计,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培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于全省增速0.5个百分点。补强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短板,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型小微企业各100家,新认定“专精特新”冠军企业5家。壮大县域经济,支持涡阳县培育绿色装配式建筑、生态有机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蒙城县发展汽车及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家居等主导产业,利辛县推动纺织服饰、食品制造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集聚,谯城区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中医药、白酒产业聚集地和创新示范区。提升金融服务产业链能力,开展“金融服务提升年”活动,新增贷款300亿元,实现直接融资120亿元,上市挂牌企业30家,推进药都农商行主板上市。

  以集群模式壮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以现代中医药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左右。制定实施新一年度“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发展任务清单,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稳定中药材种植面积,实现中药材种植业产值38亿元以上。加快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引进药品品种8个,培育年销售额亿元以上大品种5个,医药制造业产值达380亿元、增长10%,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产值增长13%。推进医药流通业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实现贸易总额1000亿元以上。积极创建华佗中医药研究院和省中医药科学院亳州分院。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以创新驱动升级传统产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行动,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新建科技创新平台5家以上,新引进高层次人才50名左右,完成科技成果登记400件,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创建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5家,实施重大技改项目25个,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左右。完善支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加快古井集团酿酒生产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打造以古井集团为龙头的白酒产业集群,白酒业产值增长8%。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推进双百万工厂化产业化肉羊养殖、羊肉食品加工和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新增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以上,规模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5%以上。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力争实现特级资质建筑业企业零的突破。强化数字赋能,新建5G基站1200个,新增“亳企登云”企业150家。

  以全域理念发展文旅产业。加快文化旅游强市建设,持续开展文化旅游年活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人数恢复到2019年的75%以上。成立市中医药健康旅游联盟,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实施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工程,加快建设华佗百草园二期、涡阳县道源国家湿地公园、蒙城县北淝河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着力提升林拥城、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利辛县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等景区品质,打造精品旅游线路3条,创建国家AAA级以上旅游景区2个。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建省特色旅游名村、A级旅游村庄、休闲旅游示范点各2个。

  (二)突出扩大内需、畅通循环,强力厚植经济增长根基。

  大力度抓好招商引资。实施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工程,在法定权限内制定出台更具吸引力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形成大招商、招大商工作格局。聚焦主导产业,建立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产业图谱和招商地图,继续开展融入长三角招商引资活动,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每个载体至少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实行“招商引资市长接待日”制度,定期开展已签约项目“回头看”,持续跟进项目投资转化,新落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0个,新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200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增长5%。

  快节奏推进项目建设。深化“四督四保”、领导包保、“双调度”等机制,推行“容缺受理+承诺”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实施省市重点项目850个以上,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继续实施新开工项目“季度滚动计划”、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项目前期工作攻坚行动,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40个以上、竣工80个以上,力争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开工率和竣工率位居全省前列。实施项目储备扩容行动,聚焦“两新一重”、先进制造业、民生保障等领域,高质量谋划储备强基础、提功能、利长远重点项目1200个以上、总投资3600亿元以上,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投资计划。

  全方位激发消费潜力。开展消费提振行动,推动汽车、家电等实物消费,促进住宿餐饮、文娱休闲等受疫情冲击严重行业恢复性增长。大力培育商贸主体,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和高品质夜市街区,新增限上商贸流通单位90家,新建、改造菜市场10个以上,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加快“云端”消费升级服务,挖掘直播带货等消费潜力,积极参加“皖美好物”线上线下融合促销活动。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加快蒙城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力争全市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80亿元。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

  多举措完善流通体系。完善物流体系,加快建设中国亳州综合物流园、韵达(亳州)现代产业园、涡阳港“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园区、蒙城县冷链物流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培育壮大花草茶知名品牌,提升产业质量和水平。加强县域乡镇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提升县域乡镇消费便利度。推进“快递进村”,行政村快递服务通达率超80%,邮(快)件业务总量突破2.4亿件。

  (三)突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力释放市场主体活力。

  大力推动改革攻坚克难。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推进重点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制定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支持国有企业围绕主业做大做优做强。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依法必须招标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率达95%以上。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资源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依法有序推动政务数据开放与利用,深化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和创新应用。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挖彻查持续打击欺诈骗保行为,通过国家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市验收。推深做实教育、科技、文化体制等领域改革,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大力推动开放提质拓面。着力稳外资,落实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积极参加进博会、世界制造业大会,加强外资企业跟踪服务,提升利用外资质效,确保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着力稳外贸,孵化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20家以上,实现生产型企业进出口额增长8%左右。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积极发展市场采购贸易,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通关一体化模式,规范和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提升货物通关时效和便利化水平。加快建设涡阳县农产品保税仓。办好2021年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37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积极争取举办全国健康旅游大会。做好对台和侨务工作,拓展国际友城交流合作深度。

  大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用足用活国家、省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政策,积极争取能源指标、建设用地、电力交易等支持,打造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加强与沪苏浙市(区)战略合作。推进特色产业协同创新,继续设立异地孵化器和科创基地,形成“创新在沪苏浙、转化在亳州”的格局。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扩大与沪苏浙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居民服务“一卡通”覆盖面。

  大力推动园区创新发展。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投入机制和要素保障机制,集中优势资源,支持6个省级开发区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创新发展,力争省级开发区经营(销售)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较上年分别提高1.5个和2个百分点,在省内考核争先进位。依托省“6+2+N”产业承接平台布局,探索发展“飞地经济”,采取“园中园”、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模式,深化与沪苏浙园区对接合作。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实施“标准地”改革和“亩均效益”评价,推进低效闲置用地再开发,新增产业用地按照“标准地”供地的面积不低于20%。推动亳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省级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试验区。支持谯城经开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亳芜现代产业园区打造现代新兴产业园、建设长三角省际合作示范园区。

  大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延伸扩面,加大“皖事通”APP推广使用力度,初步建成“城市大脑”,98.5%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上一次”,23.5%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材料零上传”,新上线智慧审批事项50个,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自助大厅覆盖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和部分银行网点。加快“放管服”改革迭代升级,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着力推开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扎实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持续推进“服务企业年·重点企业五级包保”活动,依法依规、穷尽办法、倾尽全力帮助市场主体解决实际困难。加大企业家培训力度,全面提升企业家素质和能力。认真落实减税降费等各项惠企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全面实行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负面清单+自主承诺”登记制度改革,新增市场主体4.8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8%左右。

  (四)突出优先发展、有效衔接,强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常态化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重点监测收入支出情况、“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状况,定期核查,精准施策,动态清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调整优化产业扶贫政策,实施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升行动,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带动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业增收。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新建高标准农田56万亩。调整优化种养结构,种植蔬果150万亩,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守护好老百姓的“菜篮子”。强化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粮畜新品种推广应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补链强链,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38家,新增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个,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每个县区至少打造1个全产业链发展的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培育“绿色亳农”品牌,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0个,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个。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3.5%以上,主要农作物农机作业托管服务面积占比达95%以上。开展新一轮“一规四补”,启动灾后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武杨河谯城段、芡河涡阳段、北凤沟蒙城段和利辛段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成涡河蒙城枢纽。

  提升乡村宜居水平。加快乡村建设,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84个,完成农村改厕2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以上,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70%。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改造农村公路500公里、危桥9座,动态清零农村危房。增加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建成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268所,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8%。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文艺演出、一月一场电影等文化惠民活动,大力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明。

  激发农业农村活力。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实施“三变”改革的村达89%,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15%以上。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建成县乡联网运行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促进产权流转交易公开规范运行。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22个,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发展到470万亩,培训职业农民3200人次。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新建改建为农服务中心、村级供销社各8家,新建改建农村综合服务社40家。全方位培养各类人才,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五)突出区域一体、内涵提升,强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优化城市布局。坚定不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更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划定“三区三线”,更好引领城市发展。立足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定位,编制实施市中心城区道东片区成片开发方案,高标准建设高铁新城、北部新城,构建城市发展新框架。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建设阜蒙淮城际铁路、亳蒙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亳州机场,建成涡河高等级航道整治一期主体工程,加快总里程105公里的9个国省干线改造项目建设,推进亳蒙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完善连接长三角核心区的大通道。聚焦中等规模城市建设目标,加快推进三县新城区扩容提质、老城区改造提升、新老城区有机融合,支持基础条件好的乡镇高质量建设特色小镇,形成梯次带动、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城镇化格局。

  增强城市能级。实施121个重点城建项目,完成年度投资87.7亿元。建成市中心城区道东2号、3号地块路网和汤王大道涡河隧道,新建改造三清大道等市县城区道路65条,推进市中心城区快速路网前期工作,实施药都大道等24条道路照明补盲工程,让出行更顺畅。建设公园游园31个、城市绿道30公里,新增城市绿化260万平方米,争创国家园林城市。推进城区水系治理,完成“一涵三闸”主体工程,启动实施宋汤河局部修复和大西庄闸、王寨闸工程,全面修复城市水体生态。改造涡北水厂、市第三水厂配套供水设施,市中心城区天然气年供气能力达4亿立方米,改造污水管网125公里,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保障能力。

  提升城市形象。开展城市体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贯彻《亳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攻坚行动。着力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建成综合管理平台,开展市容和环境卫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提升“五车”监管平台实时管控能力,加大城区三轮车、四轮车专项治理力度,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城市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和100%无害化处理。优化公交线路,提高服务水平。新增停车位6049个,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序开放停车位。抓实内涵提升重点,修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大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力度,推进中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六)突出生态环保、和谐共生,强力推进全面绿色转型。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巩固中央、省交办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成效。实施污染防治精细化差异化监管。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压实网格化责任,落实“五控”措施,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行动,推动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强化水污染防治,深化入河排污口和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确保西淝河亳州市断面和利辛段断面、茨淮新河阚疃闸上断面达到III类水质,地表水优良率达23%以上。强化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和风险防控,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持续加强生态修复。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万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项目6000亩,完成建设用地报批6000亩。推进林长制改革,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完成人工造林3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4个、森林村庄28个,森林覆盖率达到21.3%。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修复,推进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规划编制和建设保护工作,做好芡河鳜鱼青虾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深化河长制改革,完成主要河流确权划界,深化河道“四乱”专项治理,加强西淝河、茨淮新河清水廊道保护。推进水体生态修复,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

  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制定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创建绿色工厂3家,申报省工业领域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推介项目20个,完成电能替代3.2亿千瓦时,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3%和97%以上。加快培育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等绿色新业态,建成投运利辛板集煤矿、涡阳信湖煤矿、市建筑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加快建设亳州木兰22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利辛板集电厂二期、古井智能园区热电联产等工程。巩固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

  (七)突出民生为本、共建共享,强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促进更充分的居民就业。落实援企、稳岗、扩大就业政策措施,常态化开展“2+N”“招聘进镇村”活动,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发挥公益性岗位就业兜底安置作用,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用好建安零工市场,支持灵活就业。举办药都技能大师竞赛活动,开展就业技能培训3.8万人次,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持续开展“亳州老乡,请您回家”和助力青年学子创业活动,开展创业培训3000人次,实现2万名左右高校毕业生留亳来亳就业创业。

  提供更普惠的民生保障。完成民生工程年度任务。科学调整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6%以上。着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高龄津贴,改建提升老年大学,创建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托育服务示范机构各2家,新增医养结合护理床位、社会办养老床位各500张,打造智慧养老试点示范工程8个。改造老旧小区61个。新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9830套、基本建成12449套,公租房分配率达99%以上。升级各县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统筹做好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关爱等工作。强化城市低收入群体等困难群众动态监测预警,加快建立分层分类的梯度救助制度体系。

  发展更优质的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启动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五大行动,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投入14.6亿元建设公办中小学、幼儿园55所,全面推广公办幼儿园午餐供应和课后延时服务,力争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3.8%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高到85.3%。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提升联盟办学实效。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开工建设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支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提高各类中职学校办学水平。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支持亳州一中打造皖北一流名校。稳定和壮大师资队伍,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培养20名药都名校长、50名农村优秀校长、10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50名药都名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继续开展“药都最美教师”和“最美职教人”评选活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打造更完善的卫生体系。坚持“人物同防”,落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健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扎实推进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三年提升、两年巩固”行动,加快建设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市肿瘤医院、市人民医院急诊大楼、市中医院二期工程,推进市传染病医院、市县区疾控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县域内就诊率85%以上。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建成市远程心电平台、市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系统覆盖率20%以上。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推广五禽戏,完善市中心城区“15分钟健身圈”,举办市第三届运动会。

  建设更和谐的平安亳州。强化重大风险防控,严格政府债务管理,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推进房地产市场“一城一策”差别化调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强化应急体系建设,抓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排查整改一般安全隐患6万处以上,建成市应急指挥中心,做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完善邻长制体系,完成村和社区“两委”换届,稳妥处置信访积案,深化“一村一警”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守护平安”系列行动,常态化机制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

  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强化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加快大型国防教育综合基地二期工程建设,建成双拥公园,完成市光荣一院主体工程,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力争蝉联全省新一届双拥模范城。持续抓好民族宗教、气象、人防、地震、档案、地方志、统计等工作,大力发展工会、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事业,扎实做好公积金管理、无线电管理和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

  各位代表!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发展重任扛在肩上,把万家忧乐放在心头,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加快建设服务有为、执行有力、人民满意的政府。要始终坚持对党忠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中央第五巡视组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为抓手,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要始终坚持尊崇法治。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制定实施新五年法治政府建设纲要,启动实施“八五”普法,规范“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用法治为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明职责。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紧盯“四个点问题”,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眼睛发现问题,发挥“12345”市长热线、“政风行风热线—市长有约”作用,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670万亳州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要始终坚持苦干实干。按照“四化三可”和“好快高”要求,坚持“三严三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只搞真的、不搞假的,大兴学习之风,加强调查研究,锻造抓落实的硬功夫,提升打硬仗的真本领,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抓,一件实事一件实事办,用我们的辛勤劳作、夙夜在公换来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要始终坚持清正清廉。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让知责、担责、履责体现在每个单位、每个岗位上。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贯彻落实政府督查工作条例,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一般性支出可压尽压,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应压尽压,各类结余、沉淀资金应收尽收、统筹调控。全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职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让清正清廉清明成为政府的鲜明底色。

  各位代表!

  实干书写华章,奋斗成就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奋力开创新阶段现代化美好亳州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2月23日 杜延安)

2021-03-30 14:40 来源:亳州市政府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