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城市治理“顽疾” 上海浦东“城市大脑”再进化

2021年04月23日 09:49   来源:科技日报   

  全面推进三大治理集成融合,浦东新区打破政府部门之间、条线之间和层级之间的职责界限,聚焦群众和市场主体生产、生活的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建立集成、精准、高效的治理模式、机制和流程。目前,已经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初步构建了四梁八柱。

  吴强

  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

  “率先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这是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新区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浦东新区推进城市治理提出的要求。

  4月8日,在前期探索创新的基础上,浦东“城市大脑”升级版对外发布,推出全面融合三大治理要素的10类57个智能化应用场景,投入实战运行。

  原本是楼道一大顽疾的飞线充电,现在一旦由视频捕获、智能识别后,平台会立即推送给物业公司来处理;如果劝阻无效,推送就会来到城管、公安、消防等部门,让他们及时做出执法处置;居委会、业委会同时也会收到推送,可以选择召开“三会”等方式,让大家一起商议建设集中充电设施,缓解充电矛盾…… 这是物业管理场景应用中,城市大脑在处置基层治理“顽疾”时的流程。

  打破壁垒,实现治理流程再升级

  居民、物业公司、管理部门,分别对应着社会、经济、城市三大治理要素。浦东新区正在打造的高效处理“闭环”正是一项首创性改革探索,尝试让经济、社会、城市治理平台各自“破圈”,实现深度集成。

  为打破三大平台间的界限,浦东“城市大脑”去年年底率先改革探索,上线了7个全面融合三大治理要素的智能化场景,而此次对外发布的升级版更把涉及经济治理的104个场景、城市治理的50个场景和社会治理的11个场景深度集成,形成了10类57个场景。

  在浦东新区张江镇申城佳苑小区,一大早,干、湿垃圾清运车陆续开进小区。环卫工人在手机小程序中填入当天的清运桶数,并对分类效果作出评价。环卫工人们输入的垃圾分类信息会同步传输至浦东“城市大脑”。各个区域垃圾清运完成情况的各类数字、质量,都可以在城运中心的大屏幕上一览无余。通过实际数量和控制指标的对比,就能摸清底数,从而使垃圾分类的管理、整改更加有的放矢。

  垃圾分类应用场景是浦东新区城运中心数字治理一个鲜活案例。“上海实施垃圾分类以来,浦东新区作为特大型城区,面临产生点位多、收运覆盖面广、全程分类体系监管难度大等特点。”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薛加良表示。城市大脑通过物联感知设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监测,能够从源头收集到中转运输和末端处置全过程智能发现小包垃圾、跑冒滴漏等管理顽疾,整合集成包括政府管理部门、物业公司和收运企业等市场主体,居委会和志愿者等自治共治组织在内的各方力量,实现治理需求和资源、制度供给高效衔接。

  数字治理,城市垃圾分类迈向智能化

  据悉,浦东新区垃圾分类场景将全区2662个住宅小区、337个行政村、2441个垃圾产生单位、43627个沿街商铺、91个小压站、12个中转站、4个处置场全部落图管理。通过数据对比、物联感知、视频捕捉等方式,今年一季度已智能发现并处置1457件问题工单。

  场景建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的过程背后,是浦东新区打破部门之间、条线之间、层级之间职责壁垒,坚持以群众和市场主体需求为中心推动治理流程再造的“自我革命”。整合后的场景充分体现了从以部门为中心向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转变,从各部门依据职责各司其职向围绕服务对象需求主动跨前、协同联动、集成服务的转变。

  “全面推进三大治理集成融合,浦东新区打破政府部门之间、条线之间和层级之间的职责界限,聚焦群众和市场主体生产、生活的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建立集成、精准、高效的治理模式、机制和流程。”浦东新区副区长吴强表示,“目前,我们已经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初步构建了‘四梁八柱’。”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瞄准城市治理“顽疾” 上海浦东“城市大脑”再进化

2021-04-23 09:49 来源:科技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